滑子蘑

滑子蘑

滑子蘑(滑菇),又名光帽磷傘,珍珠菇,真菌門球蓋菇科菌類,屬層菌綱、傘菌目、球蓋菇科、環銹傘屬。滑菇營養豐富,味美可口,因菌蓋表面有粘液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滑菇的粘液對腫瘤有抑制腫瘤的作用,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食用菌,在東北三省已得到大面積推廣。

基本信息

生物特性

滑子蘑滑子蘑
1、營養:滑子蘑與一般木腐菌相似,其碳氮營養是以木屑、棉籽殼、秸稈、麥麩、米糠等富含木質素、纖維素、半纖維素、蛋白質的農副產品作為營養

來源。滑子蘑能分泌多種胞內酶和胞外酶,以分解和利用培養料中的營養物質。此外,礦物元素及維生素在滑子蘑的新陳代謝過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但這些物質在上述農副產品中一般都含有,所以在人工栽培時,培養料中可以不必再加入。

2、溫度:滑子蘑是低溫型食用菌,出菇溫度一般在5-20℃之間,但不同的品系之間子實體發生的上限溫度有明顯差異,據此,又把滑子蘑分成早熟、中熟與晚熟型。要根據各地氣候條件,選用適宜品種。一般的說,早、中、晚熟品種出菇的上限溫度分別為18℃、15℃、12℃左右,而它們的出菇下限溫度差別不大,一般為5-7℃左右。滑子蘑菌絲生長最

適溫度為20-25℃。

3、水分與濕度:水分不僅是菌體的組成部分,而且是滑子蘑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條件。一般培養料含水量以60%-65%為宜,子實體生長發育需要空氣相對濕度85%-95%。

4、空氣:滑子蘑是好氣性菌類,菌絲和子實體呼吸都需要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因此,在人工栽培時要經常注意通風換氣。

5、光照:栽培滑子蘑不需要直射光,但必須有足夠的散射光。菌絲在黑暗條件下雖能正常生長,但光線在菌絲生理成熟時有誘導出菇的作用。此外,培養料的酸鹼度以pH值6-7為宜。

生產技術

滑子菇生產技術流程。

準備

滑子蘑滑子蘑
從生產前一年的11—12月開始準備。主要有:

(1)物料準備。鋸末子5000斤/千盤,玉米面200斤/千盤,谷糠(米糠苞糠)1000斤/千盤或麥麩子750斤/千盤,生石

灰20斤/千盤或石膏50斤/千盤。

(2)穿簾(作托盤)。用玉米秸穿成60cm×40cm的托盤,一般7—9根為一簾。

(3)建土蒸鍋。每個蒸鍋用磚1000塊,鍋直經1米(33印),爐鉍子一個25cm×35cm。蒸鍋內經為1.4米,外經1.64米,高1.3米。

(4)簡易出菇棚(房屋)根據生產量大小而定。

滅菌

裝盤和接種與滅菌一併進行。一般從生產當年的2月6日—15日開始。

發菌

2月—5月將滅菌接種後的盤放在出菇棚內,靠自然溫度發菌。一般需要溫度為22—25℃,發菌時間約60天。

越夏管理

越夏指從5月—8月。溫度要保持在15—28℃。

開盤與出菇

開盤後噴水,濕度要達到85—95%,溫度15—18℃,光線為暗光、散光,700—800卡克。

採收加工

8月20日左右開始出菇,每潮菇生長期12天,每盤可出3—4茬。

加工方法

①乾品。每盤可出0.4斤,剪去根部,除去雜質或直接穿串晾曬

②鮮品。分為一級品2×2(傘蓋直經2cm,柄長2cm),二級品2×3(傘蓋直經2cm,柄長3cm),三級品為蓋開傘,柄長3cm。

③鹽漬品。質量標準為2×2,2×3和開傘三種。

食用菜譜

白菜炒滑子蘑
【材料】:滑子蘑,白菜葉,肉段,蔥花,薑片,鹽,醬油
【做法】:
1、先把油鍋燒熱,爆香蔥花和薑片,倒入白菜和滑子蘑,不斷翻炒
2、加鹽、醬油,最後把熟的肉段加進去炒幾分鐘就可以出鍋了!
滑子蘑炒雞丁
【原料】:水發滑子菇、雞腿肉、鹽、料酒、味素、胡椒粉、醬油、白糖、蔥花、薑末,水澱粉,香油,高湯。
【操作】:
1、雞腿肉用刀斬筋後切成丁,用鹽、料酒、胡椒粉打底味,用水澱粉上漿。
2、滑子菇洗淨去根飛水待用。碗內加蔥花、薑末,水澱粉、醬油、少許白糖、味素、鹽、胡椒粉、香油、高湯兌成碗芡。
3、炒鍋上火,放適量底油,燒至4成熱時將雞丁迅速劃散取出。
4、原鍋留底油,放滑子菇翻炒,放雞丁炒均勻後迅速烹入碗芡打明油出鍋即可。
豬蹄滑菇黃豆湯
【主料】:豬蹄2隻,菜市場剁好小塊。
【輔料】:滑子菇、蘑菇可以防春困、水發黃豆。
【調料】:鹽、雞精、料酒、蔥、姜、蒜、八角、小茴香。
【做法】:
1、豬蹄塊焯水撈出待用。
2、坐鍋點火倒入油,下蔥、姜、蒜八角、小茴香煸炒出香味,放入豬手翻炒,
3、加入適量開水,沒過豬手,大火燒一會,再放入滑菇、、黃豆,倒入電壓力鍋中,調至煲湯即可,出鍋前加鹽雞精調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