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森水等一批考古學家在安吉縣發現了13處舊石器石製品的地點.依目前發現,溪龍鄉上馬坎地點在華東地區也是重要的舊石器地點,它還是浙江發現的第一個舊石器時代文化地點。
試掘中從地層和脫層了的地點共採集到石製品190餘件,多數是粗大的礫石製品,包括石片、石核、砍砸器和刮削器,反映出這一地區舊石器工業屬於中國南方舊石器時代主工業,也稱之為礫石工業或礫石石器文化。
專家們一致認為:這一發現將浙江省的人類活動歷史上溯到了12萬年前,擴大了中國舊石器南方主工業的分布範圍,而且也將黃河流域人類遷徙路線延伸到了台灣。
考古歷程
台灣現已發現有2萬至3萬年前的人骨化石(左鎮人),台灣古人類是從大陸福建進入已是鐵論。但中外學者一直有爭論的台灣古人類的源流路線卻有兩條:一條是從雲南至廣西、廣東經福建到台灣,但這條路線相隔太遠、中間文化有差異。第二條是從黃河流域經安徽、浙江經福建到台灣,但由於浙江省舊石器考古一直是空白,連線帶出現斷層。而湖州溪龍遺址的發現將這條線路貫通了。
幾年前,考古人員曾在安吉縣西茗溪一帶發現了新石器人類遺蹟。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森水等推測在西茗溪一帶會找到舊石器的人類遺址。近年來,張森水研究員等考古專家開始對安吉縣的許多磚瓦廠取土點逐一調查。
在溪龍鄉上馬坎一磚瓦廠內,考古人員看到燒制磚塊的土壤很特別,夾雜10多萬年前的網紋紅土,考古人員在裸露的網紋紅土層中發現有一件石核。考古專家認定,這是一件距今12.6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石製品,比餘姚河姆渡文化早了近12萬年。
隨著挖掘範圍的擴大,考古人員從安吉、長興共發現了31處舊石器遺址或遺存,從地層或脫層了的地點共採集到了石片、石核、砍砸器、刮削器共333件。專家們一致認為這一發現將浙江省的人類活動歷史上溯到了12萬年前,加上以前在浙江西部發現的距今5萬年前的“建德人”,這樣就可以將黃河流域古人類遷徙路線延伸到了台灣。
考古發現
上馬坎遺址位於西苕溪南岸溪龍村上馬坎,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
2002年10月進行了科學試掘。
揭露的地層十分清晰。
表土下第一層為褐色黏土層,距今約1.2萬-4萬年;
第二層為稀網紋紅土層,距今約4萬-12.6萬年;
第三層為網紋紅土層,距今約12.6萬-78萬年。
每層均有石器製品出土。
該遺址的發現,填補了浙江省舊石器時代考古的空白,
稱浙江舊石器文化考古第一點,
把古人類在浙江省境內勞動、生息的歷史至少提前到距今50多萬年前。
上馬坎遺址已編入國家文物局《2002年中國考古主要發現》。
2003年被命名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