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湯子

酸湯子

酸湯子,又稱湯子、餷子、擱豆子(做法略有不同),是滿族夏季常吃的一種傳統特色美食,流行於東北遼寧東部、吉林東南部及黑龍江一帶,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口感細膩爽滑,粗糧營養健康,成為人們追求健康的一道綠色營養美食。製作原料有玉米碎、辣椒油等。

製作過程

酸湯子 酸湯子

具體做法是:將玉米碎(苞米茬子)洗淨,置廚房內陰涼處,用冷水浸泡十數日(時限依室溫而定),使其自然發酵。待微有酸味時,撈出清洗後,用水磨磨成糊狀(俗稱水面),再用布口袋控去適當的水分,之後取出放在陰涼處或者是團起來放在室外冷凍,以避免腐敗變質。在食用時,鍋內放清水燒開,待水燒開後,將成團的湯麵放入鍋里氽一下,等到表面呈半透明狀時,撈出置於盆內,用勺子或筷子將麵團打散,再用勺子取適量開水倒在湯麵上,同時不斷攪拌,使湯麵更多地熟化,產生足夠的粘度,攪拌均勻備用。

維持鍋內的水沸騰,取適當大小一團湯麵合在雙手中間,雙手十指用力內合,壓在麵團上,使其在壓力作用下進入夾在一個指縫內的湯套里。(湯套:是將一薄鐵片剪成一個銳角的扇面,然後將其捲成的一喇叭狀小鐵筒。製成的湯套大約一寸半長,大頭比手指略粗,小頭比筷子略細,使用時大頭朝手心方向,小頭從指縫間穿出。)

同時需要甩動雙臂,使得湯麵從湯套內躥出後在空中被甩成弧線狀,落到下面沸騰的開水鍋里。擠一下,躥出一條,需要避免甩到鍋外面,也要鍋內的麵條堆積一處,粘連成團,如果成堆,及時用勺子攪開,等到面全擠完後煮上片刻,即可連湯盛起食用。 如沒有湯套,也可用手攥,讓面從虎口擠出,只是這種條粗細不均。因為是用雙手“攥”出來的,所以做這種食品的過程叫“攥湯子”。

湯子味香而微酸,順滑爽口,吃起來很開胃口。如果配上開春鮮嫩的韭菜炸的一碗雞蛋醬味道更加鮮美。

當然也可以依據個人口味加一些辣椒油或或胡椒粉,或者在攥完後,在湯子中下些嫩白菜或菠菜之類蔬菜,加鹽和調料煮熟(不過不建議這樣吃,會掩蓋掉湯子的獨特風味)。

酸湯文化

其實在貴州的苗嶺大山深處的苗家人也吃酸湯子。在江口縣一個美麗的苗寨,清水江就從這裡蜿蜒而過。當地苗家人用最隆重的苗家酸湯款待客人。將燃燒的火上架著一鍋漿白色的米湯,不停地加菜進去就好像東北人吃火鍋一樣。

苗族同胞說,苗家人之所以愛吃酸湯,是因為苗人世代居住在深山,缺少魚肉蔬菜,也缺少鹽,生活所迫,苗人只好嘗試著把各種菜餚都製成酸湯。酸湯是提前用麵粉與淘米水調勻,用小火加熱攪拌,快開的時候就把它倒進土壇中蓋好壇口,發酵個五六天才能使得它的味道自然變酸成為酸湯,每一次吃過後又必須向壇中加入新的淘米水,等著下一次吃。久而久之,這酸湯已經變成了陳年老湯,味道自然也是經久不化,特色就在其中,是城裡飯店無法調成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