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和節

湯和節

湯和節,是中國歷史清朝時期流傳起來的節日。

基本信息

七月十五湯和節

由來

14世紀的日本處於內戰時期,一批殘兵敗將流落海上,會同浪人奸商組成海盜集團,經常騷擾中國東南沿海

湯和節湯和
明太祖朱元璋深知東南沿海倭患的危害性,派大將湯和前去部署防務。 《明史·湯和傳》載:“倭寇海上,帝患之……和乃度地浙西東,並海設衛所城五十有九。”

這59所城堡在後來的抗倭鬥爭中起了巨大作用。《明史·湯和傳》又載:“嘉靖間,東南苦倭患,和所築沿海城戍,皆堅敵,久且不圮,浙人賴以自保,多歌思之。”寧村所駐軍後裔為緬懷湯和之功,家家設立神位祭祀,上寫“寧村所主湯和公之位”。嘉靖七年(1528),巡按御史請示朝廷後,於寧村所內建立湯和廟,時人尊為“城隍廟”。嘉靖四十年(1561),浙江一帶倭患基本蕩平,人們為紀念湯和、追悼抗倭將士亡魂,在中元節里舉行抬神像巡城等儀式,延續下來,漸成一年一度的“七月十五湯和節”。

內容

湯和節湯和節
湯和節的基本內容包括巡遊祭祖兩部分,整個活動由農曆七月十三日開始至十七日結束,為期5天。

十三日:背“路經牌”。一人背著“路經牌”,一人敲鑼,沿著巡遊經過的路線走一圈。

十四日:“符司爺”掃街。一人妝扮成“符司爺”持“符司”牌,騎馬,4人打著鑼鼓鈸,沿途走一圈。

十五日為正日,湯和神像出巡。在湯和廟舉行隆重的神像出巡儀式,“文武元帥”、“先鋒土地”、“七星神將”等扮演者叩拜過神像,帶領眾“衙役”在廟內三進三出後,擁簇著湯和的香爐、神像出廟。廟門隨即關閉,高掛“公務出巡”牌。

形式

巡遊隊伍的排列是:頭牌儀仗;扮演抗倭內容的節目;文娛節目;湯和神像列隊。

歷年來大部分村民參加了巡遊,人數在2000名左右,隊伍逶迤兩三公里。早上摸黑出發,晚上掌燈回來,歷經龍灣永強的上橫路、下橫路共40多個村莊,行程約計25公里。所經村莊無不張燈結彩,備辦香案,其中以村為單位的稱“路祭”,一般一村一個,在村頭用10來張方桌並排成一列,上擺三牲福禮、面桃紙燭等祭品,陳列各種琳琅滿目的精巧擺設,無異如一年一度的私家珍品展覽會。巡遊隊伍每過一村,都有祭拜儀式,氣氛非常熱烈。

巡遊活動的最後一項節目是,在寧村所南郊“教場”亂葬崗上舉行祭祖儀式,祭拜在抗倭戰爭中捐軀的死難將士。祭禮除三牲祭品外,還各有兩蒸籠的飯,倒在竹蓆上,由“文元帥”主祭,帶領眾人三叩九拜。陪祭人宣讀祭文。整個祭奠過程隆重而悲壯,伴以嗩吶喇叭齊鳴。然後隊伍回村在四門巡遊一遍,稱“游營”。

十六、十七兩日演戲,戲畢活動結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