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遣日使

大興2年 大興15年 大興21年

簡介

渤海遣日使,日本稱渤海使,指渤海國派往日本的使節。據記載728年至922年之間共派遣三十四次(派遣一次)使節。

概述

698年高王大祚榮建立渤海國,第二代武王大武藝時,渤海與新羅發生外交上的對立,為牽制兩國,開始向日本派遣使節。初期往來有較強的軍事同盟意義,日本方面也認為渤海仰慕天皇的德化而來朝見,故隆重接待使節。
第三代文王大欽茂時改善與唐朝的關係,日本與渤海間往來的軍事意義逐漸淡化,改為以文化交流和商業活動為主。此外由於兩者往來採取朝貢貿易的形式,對於渤海的貢品,日本方面須給予數倍的回賜。渤海得到較大利益,但日本的財政因此受到影響。故接待使節及回賜的費用達到較大規模後,日本制定了十二年一次使節來朝等限制。二者往來一直持續到渤海滅亡為止。
渤海遣日使一覽表

渤海遣日使一覽表

次數年份年號(日)年號(渤)正使名天皇渤海王出典
1727年神龜4年仁安5年高仁義聖武大武藝續紀
2739年天平11年大興2年胥要德聖武大欽茂續紀
3752年勝寶4年大興15年慕施蒙孝謙大欽茂續紀
4758年寶字2年大興21年揚承慶孝謙大欽茂續紀
5759年寶字3年大興22年高南申淳仁大欽茂續紀
6762年寶字6年大興25年王新福淳仁大欽茂續紀
7771年寶龜2年大興34年壹萬福光仁大欽茂續紀
8773年寶龜4年大興36年烏須弗光仁大欽茂續紀
9776年寶龜7年大興39年史都蒙光仁大欽茂續紀
10778年寶龜9年大興41年張仙壽光仁大欽茂續紀
11779年寶龜10年大興42年高洋弼光仁大欽茂續紀
12786年延曆5年大興49年李元泰桓武大欽茂續紀
13795年延曆14年正歷元年呂定琳桓武大嵩璘國史
14798年延曆17年正歷4年大昌泰桓武大嵩璘國史
15809年大同4年正歷15年高南容嵯峨大嵩璘國史
16810年弘仁元年永德元年高南容嵯峨大元瑜後紀
17814年弘仁5年朱雀2年王孝廉嵯峨大言義後紀
18818年弘仁9年朱雀5年慕威德嵯峨大元義國史
19819年弘仁10年建興元年李承英嵯峨大仁秀國史
20821年弘仁12年建興3年王文矩嵯峨大仁秀國史
21823年弘仁14年建興5年貞泰嵯峨大仁秀國史
22827年天長4年建興9年王文矩淳和大仁秀國史
23841年承和8年鹹和11年福賀延仁明大彝震後紀
24848年嘉祥元年鹹和18年王文矩仁明大彝震後紀
25859年天安3年正永烏孝慎文德大虔晃實錄
26861年貞觀3年正永4年李居正清和大虔晃實錄
27871年貞觀13年正永14年楊成規清和大虔晃實錄
28876年貞觀18年寬明5年楊中遠清和大玄錫實錄
29882年元慶6年寬明11年斐頲陽成大玄錫紀略
30892年寬平4年寬明21年王龜謀?宇多大玄錫紀略
31894年寬平6年慶成斐頲宇多大瑋瑎紀略
32908年延喜8年文德2年斐璆醍醐大諲撰紀略
33919年延喜19年文德13年斐璆醍醐大諲撰紀略
34922年延喜22年文德16年不明醍醐大諲撰扶桑
35927年延長7年天顯2年斐璆醍醐耶律倍紀略

第35回使節實為東丹國使者以渤海使節名義來訪。天顯為遼年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