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城

深圳大學城

深圳大學城坐落在南山區西麗湖畔,這裡青山環抱,一水相依。2000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決定創建深圳大學城。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的西校區面積1.45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深圳大學城深圳大學城

概述

創建深圳大學城是市委、市政府為實現深圳市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加快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培養,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和發展後勁,提高經濟質量、人口素質和文化品位,促進深圳市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高屋建瓴的構想。大學城的創建將勾畫出深圳在新世紀以高層次教育為核心,以深化體制改革為動力的美好未來,充分展現其時代特色鮮明、文化氛圍濃郁、生態環境優美的人文魅力,塑造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聚產、學、研於一體的高等教育發展區。

發展中心

大學城將有選擇地引進國內外名牌大學及其一流學科,面向國內外招生,主要發展以理工科為重心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兼顧本科教育和繼續教育,到 2005年,在校生規模達到1萬人,研究生比例達到70%。引進的名校主要是從國內進入“211工程”的大學,特別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面向世界一流的9所重點大學;和國外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大學中選擇。引進的學科是面向世界科技發展前沿的學科。是入城大學的特色和優勢學科,深圳市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要的,與深圳支柱產業發展方向相一致的學科。
目前,已經引進的學校包括清華、北大、哈工大和南開四所著名高校, 2003年9月,以深圳市政府投入為主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3校深圳研究生院正式入駐大學城西校區辦學。南開大學深圳金融工程學院以社會集資、聯合國際名校辦學的模式進駐大學城,已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簽署了合作辦學協定。該院現正積極籌備入駐大學城東校區。

入駐單位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是清華大學和深圳市合作創建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創新基地,直屬清華大學,為清華大學唯一的異地辦學機構,是清華大學教育改革的試驗田和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南國燕園)是以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為主的高等教育機構,是北京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的辦學目標是建設成“北京大學坐落在深圳的世界一流國際化校區”,辦學特點是“前沿領域、交叉學科、套用學術、國際標準”。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是經教育部批准,由哈爾濱工業大學與深圳市政府合作創辦的以培養研究生層次人才為主的辦學實體。研究生院依託校本部的強勢學科和師資優勢,主動適應深圳、香港及泛珠三角地區經濟環境和市場需求,以國際前沿性的基礎科學研究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套用科學研究為發展方向,推動創新型人才培養,為社會提供多元化的諮詢和服務。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是中國科學院根據中央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戰略目標和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結合中國科學院布局調整的要求,圍繞深圳市實施創新型城市戰略而建立的。
南方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是由廣東省領導和管理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學校,是深圳市舉全市之力高起點高定位創辦的一所創新型大學,目標是迅速建成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成中國重大科學技術研究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原校長朱清時教授出任創校校長。南方科技大學被確定為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校。2011年3月,南方科技大學教改實驗班開學。2012年4月,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學,並賦予學校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使命。
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深圳雲計算中心)
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
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3張)
,總投資12.3億元,一期建設用地面積1.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主機系統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製、曙光信息產業(北京)有限公司製造,2010年5月經世界超級計算機組織實測確認,運算速度達每秒1271萬億次,排名世界第二,該項目是國家863計畫、廣東省和深圳市重大項目。該項目立足深圳、面向全國、服務華南、港、澳、台及東南亞地區,將承擔各種大規模科學計算和工程計算任務,同時以其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存儲能力為社會提供雲計算服務,將建成功能齊全、平台豐富、高效節能、國際一流的高性能計算研究開發中心和雲計算服務中心。

發展成果

學生培養

截止2012年6月1日,深圳大學城共有全日制在校生6753人,其中博士915人,碩士5738人,本科600人。碩士專業方向74個,博士專業方向60個。
經過探索和實踐,大學城各研究生院不斷創新培養模式,形成以下教學特色:
1、推行學校、企業雙導師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模式,提高學生的研發能力和套用能力,培養複合人才;
2、實行學科交叉,瞄準前沿學科,培養尖端人才;
3、與境外大學合作,培養國際人才

師資力量

截止2012年6月1日,深圳大學城共有專職教師380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的72.11%,具有博士學位者占專任教師的93.16%;國家“千人計畫”8人,深圳“孔雀計畫”30人,外籍和留學歸國人員219人;在站博士後126人,是深圳最大的博士後科研基地。此外,還有院士23人、長江學者4人參與科研教學工作。
深圳大學城凝聚了一批學歷高、知識新、實力強、有活力、富有創新實幹精神的中青年學者,形成了以全職教師為核心,校本部師資為依託,特聘教授和訪問教授為資源,博士後為師資儲備的團隊格局。

科研建設

實驗室建設

截止到2012年6月1日,深圳大學城有各級各類重點實驗室30個左右,包括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分室1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2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1個、深圳市重點實驗室16個,籌建中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9個(2個進入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期)。

實驗室實驗室

科研成果
截止到2012年6月1日,大學城各院共發表核心刊論文8159篇,其中5873篇被三大檢索收錄;獲專利授權356項;承擔國家級、省市級項目1583項,到賬科研經費12億元,並且出現了一些突破性科研成果。
重大科學發現:世界最高科學雜誌《Nature》2006年6月發表了黃來強教授等人的《傳粉:蘭花的自發授精策略》,實現了深圳科學家在世界頂尖刊物發表論文的零突破,且被評為2006年中國重大科學進展、2006年世界和中國生命科學研究領域重大科學進展之一,並被收入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廣東省化學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在磷醯化肽類衍生物抗腫瘤作用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發現此類衍生物是通過線粒體途徑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申請6項發明專利(1項已獲得授權),已在基因bank上發表三個新基因序列。
重大科技攻關:超級雜交水稻重點實驗室(袁隆平院士在深圳的分室)研發出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高效營養抗蟲的超級雜交水稻;能源與電工新技術實驗室成功完成青藏鐵路輸變電工程關鍵技術、西北電網750kV輸變電工程關鍵技術、特高壓輸變電工程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家空白;物流仿真重點實驗室,在深圳建成了國內一流的物流工程與仿真重點實驗室,獲得了物流領域國家、行業的最高獎——中物聯科技進步一等獎。
重大課題發布:北大深研院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發布的《深圳環境展望》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CEO評價程式在中國地區的首次套用,標誌著深圳成為國內第一個在環境保護領域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城市。

服務設施

圖書館
深圳大學城圖書館(深圳市科技圖書館)建立於深圳大學城

圖書館圖書館

圖書館基礎之上。2006年6月,深圳市政府批准成立深圳市科技圖書館,原深圳市科技情報研究所整體併入。圖書館隸屬深圳大學城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接受市科技信息局、市文化局的業務指導,與深圳大學城圖書館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員”的管理模式,為市政府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
深圳大學城圖書館作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南方科技大學和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共同擁有的圖書館,面向深圳市民開放,是國內第一家兼具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雙重功能的圖書館;是以“一切為人的發展,為一切人的發展”為服務宗旨,以大學城師生、企業和科研人員以及深圳市民為服務對象的專業性、研究型、數位化、全開放的新型圖書館;是深圳市重要的科技文獻資源保障基地、科技文獻和科技信息服務中心、科學教育基地和為市場、產業、研發提供社會化公共信息資源的交流服務平台。

文化建設

大學城各名校多年積澱的良好校風和學風,融合深圳“敢為天下先”的創業和創新精神,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學術論壇、講座、文藝、體育等活動,使各院之間資源共享、相互影響。大學城新論之名家講座、紫荊大講壇、自然講壇、東方人文論壇、博士後創新講堂等系列品牌論壇吸引了深圳高校師生、產業界人士和普通市民參加,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

藝術團
2011年12月30日晚,深圳大學城2011年新春歌舞晚會在大學城中心體育館舉行,同時,大學城藝術團揭牌成立。為進一步加強深圳大學城的校園文化建設,激發大學城各高校廣大師生的活力和創造力,營造大學城和諧、健康、活躍的文化氛圍,特組建深圳大學城藝術團。
心靈成長中心
“深圳大學城心靈成長中心”於2011年1月4日成立,由深圳大學城管理辦公室牽頭主辦,整合大學城內各院校資源共同建設,工作目標是搭建心理工作平台,為大學城內各院學生開展個體諮詢、團體訓練、講座報告、心理治療工作坊等各項心理健康工作,促進心靈成長和全面發展。

合作交流

大學城各院分別與哈佛大學、加州大學、日本京都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倫敦大學、世界銀行、林肯基金會、美國國家研究院、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大學和機構開展教學和科研合作,並吸引了一批外籍教師和留學生到大學城工作和學習,逐步邁向國際化。
大學城各院先後與華為、中興、富士康、清華同方、創維(深圳)、海王、深圳方正等400多個企事業單位和深圳市各區政府採取合建研究機構或研究生實踐基地、合作進行項目研究和技術開發等形式,建立了新型產學研結合機制,積極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發展規劃

建設規劃
大學城西校區占地1.54平方公里,已開發建設面積1.45平方公里。按照空間連帶、環境配套、持續發展和功能輻射等原則,大學城西校區採用“一軸雙心”的布局結構,在滿足功
能結構需求的同時保證大學城的整體性、統一性和彈性發展的要求,並結合自然環境,構建生態廊道和生態公園,提高大學城的景觀和環境質養,創建生態型園區。大學城交通採用互不干擾的車行、步行雙流線系統和靜態停車系統,保持相對獨立和完善,儘量避免與城市交通相互干擾。
大學城西校區用地總體上分為清華大學校區、北京大學校區、哈工大校區、公共核心區、生態公園區等部分,以公共核心區作為大學城的核心,清華大學校區、北京大學校區、哈工大校區及其生活區圍繞公共核心區呈輻射型結構,保證各校區與公共核心區之間有方便的聯繫,形成了“以公共核心區為聯繫主幹,以三個校區的建築連廊為骨架,與自然水體、山體地形高度融合的多組團空間結構”。公共核心區設定中心管理大樓、圖書館、國際會議中心、體育中心、學術交流中心等大型項目,通過統一管理、資源整合向全社會開放,提高各類公共設施的使用效率,促進學校之間、學校與社會之間的文化交流。各校區圍繞校園中心的公共綠化廣場展開,周邊布置教學區、研發區、生活區和體育運動區。各校區緊靠公共核心區向外縱深發展,並結合各自的發展情況進行調整,分布實施建設。

附近交通

深圳大學城位於深圳市南山區西麗桃源街道,北靠麗水路,南靠留仙大道。距離蛇口客運碼頭約18.8公里,乘坐計程車約50分鐘;距離深圳火車北站約9.4公里,乘坐計程車約20分鐘;距離深圳火車東站約21公里,乘坐計程車約43分鐘;距離深圳機場約25公里,乘坐計程車約39分鐘。
除計程車外,以上交通樞紐均設有捷運接駁,可先乘坐捷運到大學城站再轉乘公車抵達大學城周邊各公交站台。大學城站(環中線)位於南山區留仙大道與麗山路丁字路口、留仙大道南側主道,西北角為紅花嶺農貿市場,南側為北辰精密零件有限公司大院,距離大學城園區約2.8公里。
深圳大學城周邊設有四個公交站台,分別為清華園區站(43、237、B736路)、北大園區站(43、237、B736路)、哈工大園區站(36、43、49、81、B736路)、麗水路南站(36、74、81、122、B736、B818、M369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