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已開發國家)都有名為《科學》(Science)年代久遠、影響卓著的科學刊物。美國《科學》雜誌英文名:Science Magazine 《科學》是發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論文、以及綜述和分析當前研究和科學政策的同行評議的期刊。該雜誌於1880年由愛迪生投資1萬美元創辦,於1894年成為美國最大的科學團體“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為周刊,全球發行量超過150萬份。多數科技期刊都要向讀者收取審稿、評論、發表的相關費用。但《科學》雜誌發表來稿是免費的。其雜誌的資金來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會員費;印刷版和線上版的訂閱費;廣告費。《科學》雜誌屬於綜合性科學雜誌,它的科學新聞報導、綜述、分析、書評等部分,都是權威的科普資料,該雜誌也適合一般讀者閱讀。“發展科學,服務社會”是AAAS也是《科學》雜誌的宗旨。在全球,《科學》雜誌的主要對手為英國倫敦的《自然》雜誌,該雜誌創辦於1869年,曾發表了大量的達爾文、赫胥黎等大師的文章。21世紀的前4年中,二者為率先發表人類基因排列的圖譜而激烈競爭。《科學》雜誌的主編唐納德·科尼迪畢業於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為史丹福大學第八任校長,著名的環境科學教授。中國《科學》雜誌
歷史
1915年1月,在上海問世,“以傳播世界最新科學知識為職志”。《科學》是由後來成為中國第一代科學家和科學活動家的一群留學青年創辦的。在“《科學》月刊緣起”上籤名的發起人共有九位,依次為任鴻雋、胡達(明復)、趙元任、周仁、秉志、章元善、過探先、金邦正、楊銓(杏佛)。
從1915年到1950年,《科學》均為月刊,共出版32卷,總發行量逾76萬冊。在抗日戰爭的艱難歲月里,仍在大後方堅持用毛邊紙印行,幾未間斷。1951年,《科學》因與全國科聯新辦的《自然科學》(後亦停刊)合併,出了一期32卷增刊號後停刊,1957年又復刊。1957至1960年為季刊,共出版 4卷,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約發行 3.2萬冊。1961年第二次停刊。
1985年,在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和國家科委的指導幫助下,在全國科學界許多知名人士的關心支持下,組成了以周光召(時任中科院副院長)為主編,科學家為主體(含近50位中科院學部委員)的幾十人的《科學》雜誌編委會;同時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也組成了《科學》雜誌編輯部,在編委會指導下工作。1985年10月,作為復刊號的《科學》37卷1期出版,實現了《科學》的第二次復刊。
復刊後,頭七年( 1985 -1991年)為季刊,1992年起改為雙月刊。
面對新時期的形勢和任務,周光召主編在《復刊詞》中指出:《科學》復刊後所承擔的任務是向我國已經受過普通教育的人(包括正在或已經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綜合地介紹現代科學的各個方面,幫助他們提高現代科學的素養。復刊的《科學》將在改善知識結構、增進對現代科學的了解方面做廣大讀者的益友。
復刊後,《科學》雜誌編委會和編輯部密切合作,發揚“從整個根本入手”“求真致用並重”的辦刊傳統,注意“理工結合”、“文理結合”和“科(學)藝(術)結合”,努力以“隔行能看懂,本行受啟發”的高級科普風格,吸引讀者關注科學家探索前沿的求真之心,理解求真的科學有促進人和社會進步巨大功能的致用之理,逐步在刊物周圍形成了一個人數穩定上升的新一代讀者群。據讀者調查統計,《科學》新一代讀者中具有各種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占66.07%,在校的大專生、本科生、研究生占15.43%,合計占81.5%。隨著網際網路和多媒體等傳播手段的普及,在紀念創刊85周年的時候,《科學》開辦了以“科學社”命名的刊物網站,不久又開辦了以刊物“知識講堂”欄命名的講座,形成“刊物-網站-講座”三位一體的辦刊形式。《科學》還藉助於通信、通話,座談、講座,拜訪、研討等途徑,實現編者-讀者和編者-作者間的“雙向互動”,努力發揚 “以刊會友”的以人為本辦刊傳統。
地址
地址:上海欽州南路71號郵編:20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