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太上感應篇講記

淨空法師:太上感應篇講記

《淨空法師:太上感應篇講記》是湖北長江出版集團,長江文藝出版社2011年1月1日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淨空法師:太上感應篇講記》是道教勸善書之一,它的內容是從聖賢立心發願,一直落實到生活處世待人接物,古德說它的功用可以作為“超凡入聖”的階梯、“轉禍為福”的關鍵。淨空法師通過詳盡的講解,將《太上感應篇》的道理透徹地展現於讀者面前,使讀者得到一次中國傳統文化深層次的薰陶和普及。

作者簡介

淨空法師,俗名徐業鴻,法名淨空,1927年2月15日生於安徽省廬江縣,幼居福建建甌。1949年赴台灣,先後追隨一代大哲方東美教授、藏傳高僧章嘉呼圖克圖及佛學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學習經史哲學以及佛法,獲得深刻啟發,不僅熟通佛教各派經論,對於儒學、道家和伊斯蘭教等其他宗教學說,也廣泛涉獵於眾多典籍中,對佛教淨土宗著力最多,成就也最為輝煌。

目錄

《太上感應篇》原文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總綱

第三章 示警

第四章 福報

第五章 惡報

第六章 結勉

第七章 答問

序言

《太上感應篇集注》云:“太上者,道門至尊之稱也,由此動彼謂之感,由彼答此謂之應,應善惡感動天地,必有報應也。”意即所謂“感應”指善惡報應,由天地神鬼根據世上人們的所作所為給以相應的獎懲。因此,開篇即以十六字“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為綱,宣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觀念。接著指出人要長生多福,必須行善積德,並列舉了二十六條善行和一百七十條惡行,作趨善避惡的標準,最後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作結。

《太上感應篇》認為,“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入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於是人們的作為通過天地鬼神來裁決。當人非義而動、背理而行時,就會“大則奪紀、小則奪算”,而“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最終“算盡則死”,人就離開了人世;如果死有餘辜,還將殃及子孫。所謂“是道則進,非道則退”,則“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若改惡從善,則將轉禍為福。 該書有佛教“因果報應”的觀念,但又與佛教觀念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與佛教認為今世作惡,來世有報的觀念不同,更強調現世現報,作惡有過的最直接後果就是肉體的消亡。修身保生是道教的哲學,現世生命形式的存在是根本,要更加重視現世,更加珍惜現實存在的生命。所以“欲求長生者”,就必須迴避大大小小“有數百事”的過錯,而與避惡相統一的是趨善,“善”能使人達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得道成仙。因此,《感應篇》大談行善的好處,它在道教宣揚的人生最高境界——得道成仙的理想下,豎起了一架可以登臨的梯子,即現實的行善態度。

文摘

我們大家聽了都覺得很奇怪,城隍爺要搬家?三天之後城隍廟被軍隊占領,軍隊拿城隍廟當營房,裡面一些神像都被毀壞,這才恍然大悟。城隍廟被軍隊占領,城隍老爺三天前就搬家,就搬走,這是我們親眼看見的事實。所以“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管你信不信,你信有,不信還是有。現在人不讀聖賢書,不相信忠實的勸導,我親眼看到的事情很多,我對於古人記載的這些典籍,我都深信不疑。像《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子不語》這一類的,絕大多數是事實,不是憑空捏造的,不是寓言。

衛仲達被閻羅王抓去了,抓去之後判官就調查他一生所造的善惡,結果他造的那些惡的案件堆積如山,一大堆;造的惡,惡是堆積如山。善,只有一卷;換句話說,他一生造的善只有一樁事情。他看了這個情形之後,他就對判官講,他說:我還不到四十歲,我造的惡哪有這么多?判官就告訴他:這些事造作是你起心動念,你起一個惡念,陰曹地府里就有一個檔案存在那裡,並不等待你造,你造作,你的罪就更重更深;起一個惡念,你就留了一個檔案。他就問:我那一個善的念頭是什麼?在這之前善惡比較,惡念那么多,閻王就很生氣,就非常生氣。然後閻王說,拿秤來秤一秤;天平上一等,他那么多的過失反而輕,他這一卷善事反而重,閻羅王就歡喜了。他就問閻王,他說:我那一件善事,到底是什麼?他說在那個時候,皇帝要興建一個工程,這個工程可以不必做的,勞民傷財。他上了一個奏摺,勸皇帝不要做,他是真心,真心上這個奏摺。他說:皇帝沒有聽。皇帝如果聽了,你的福報就大了。沒聽,是你真心,你有這個念頭,這一件善事把你許許多多的惡事都壓下去了。這一個公案,很值得我們反省。閻王告訴他,他說:因為你造的惡太多,你的前程有了障礙。本來命中他做宰相,拜相,他說:拜相你已經沒有份。後來他的官做到吏部尚書,吏部尚書相當於現在主管民政的部長,一般講內政部長,做到這個地位,這是降了一級。

善惡的造作,我們常講三業,我們從早到晚,身語意都在造業。身體的動作,口裡面的言語,心裡頭的念頭,與十善相應的是善,與十善相違背的就是惡。這是大的標準,細行那就不勝枚舉。在佛法裡面,戒律威儀說實在講,現在沒有人能做到了。明朝時候,蓮池大師、蒲益大師極力提倡《沙彌律儀》,這已經把善的標準降低了。我們能夠把《沙彌律儀》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做到,你就是真正的佛弟子。可是到了今天,物質生活的水平上升,道德觀念的墮落,十戒、二十四門威儀也都做不到了。所以弘一法師,諸位都知道,他一生奉持五戒十善,對人自稱出家優婆塞,這個人有德行,一生為人端正,要做到名副其實。比丘是假比丘,不是真的,做不到,所以做個出家的居士還能做到。受持五戒十善,這名實相符。

其實用出家優婆塞,不是弘一大師開始。我們在書本裡面看到,用這個名分的是藕益大師的學生,蒲益大師的徒弟成時。茫藕益大師修行也是非常認真,他受了三壇大戒之後,把比丘戒退掉。為什麼退掉比丘戒?比丘戒確實做不到。而且比丘戒的承傳不如法,就是不可能得比丘戒。所以藕益大師講,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到明朝末年,怎么可能得比丘戒?這有名無實。所以受了之後退戒,自己一生奉持菩薩戒、沙彌戒,他自己稱菩薩戒沙彌,這個能做到的。老師稱沙彌,學生就不敢稱沙彌,他的徒弟成時就自稱出家優婆塞。所以稱出家優婆塞,我看到書本裡頭成時是第一個;在晚近,看到弘一大師也是用這個稱呼,名實相符。

我們在現在這個時代修行,能夠真正把五戒十善做到,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就決定得生。可是想生淨土的人很多,為什麼去不了?去不了,當然你有障礙。障礙是什麼?世緣沒放下,這一條很重要!凡是真正求往生的人,要一切放下,決定不沾染。我們在這個世間,如果自己有緣分,能替社會、能替大眾做一點好事,儘量去做,廣結善緣,在佛法裡面廣結法緣。近代虛雲老和尚,我們大家都很熟悉,老和尚用他的法緣,用他的影響力,到處建立道場,幫助年輕出家修行人,道場建立之後就交掉了,從來不過問。這是修大福報,我們應當學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