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淨樂宮
武當九宮之首,位於丹江口市郊區丹趙路。原址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的武當山北麓。據《太和山志》記載:“祖傳帝之先(即真武大帝之父)為淨樂國王,淨樂治麇,而均即麇地,故以名宮焉。”該宮創建於明代永樂十六年(1418),清代康熙二十八年(1689)毀於火災,康熙三十年(1691)動工重建,六載而成,乾隆元年(1736)又遭火焚。宮內原有殿堂、廊廡、亭閣及道舍等建築五百二十餘問,由東中西三院組成,主要建築有牌坊、大宮門、二宮門、正殿、二聖殿、真宮祠、方丈堂、齋堂、浴室、神廚、神庫、配舍等,四周紅牆碧瓦環繞,宮內重重殿宇,巍峨高聳,層層院落,寬闊幽深,環境幽雅,宛如仙宮。是武當山著名的道教建築之一。今僅存遺址。
武當山八宮之首,始建於明代永樂11年的武當山淨樂宮,因1958年興修丹江口水庫時淹沒在水庫之中,宮中的牌樓、龜馱碑等一批文物搬遷至丹江口。2002年,丹江口市引資7000萬元,全面實施淨樂宮復原工作,經過2年多的施工,一期工程廣場、山門、御碑亭、三大殿及配殿等已初現雛形,再現了當年淨樂宮的宏偉氣勢,成為丹江口南水北調工程地上文物搬遷復原的範例。
武當山
真武傳說
古建築群的營造依據真武出生、修煉、成仙的傳說而修建。作為真武出生地的淨樂宮被稱為武當山八宮之首。原址位於古均州城內正北部,始建於明永樂年間。
宋代開始,封建王朝自上而下皆崇拜玄武神,為避宋太祖父趙玄陰諱,改玄武為真武,並稱其為道教始祖老子的“變化之身”。至明代,真武神受到歷代皇帝的奉祀,尤其是明初的“靖難之役”後,永樂皇帝朱棣取得皇位,自稱他得天下是“真武神”的庇佑之功。因此,崇奉真武神較前朝更甚,並把武當山道場作為皇室家廟進行營造。從明永樂十年至永樂二十一年(1412——1423年)的十一年間,自原均州城淨樂宮至武當山天柱峰頂140華里的古道上建八宮二觀三十三處建築群。
永樂皇帝根據《三寶大有全書》關於“真武修煉成真”的記載:“相傳真武的父親原是淨樂國國王,淨樂國就在均州.”於是,為紀念真武大帝的父親,就在均州城內修宮供奉。
淨樂宮
東西寬353米,南北深345米,面積達121785平方米,永樂十六年(1418年)落成,並賜“元天淨樂宮”額。據舊圖志載:淨樂宮中軸線上為四重殿,一進為龍虎殿,二進為朝拜殿,三為玄帝殿,四為聖父母殿,各殿均聳於飾欄高台之上,宮門前是六柱華表式沖天大石牌坊。牌坊通高12米,寬為33米。穿過牌坊,是淨樂宮山門,此建築是單檐歇山式,開三孔大門,建造在高1.5米,寬41米,深32.2米的條石砌成的台基之上,磚石結構,門兩側是綠色琉璃八字牆。二宮門內是正殿,又名玄帝殿,其規模法式與紫霄宮現正殿相似。面闊五間,進深五間,上施綠色琉璃瓦,重檐歇山式磚木結構。
舊志載:“淨樂宮後有聖父母殿、東有紫雲亭。淨樂宮原有東、西二宮,西宮後側為御花園。尚有齋堂、浴堂、神廚、道房、配房、皇經堂、東西龜馱御碑亭、常平倉、更衣亭”等單元建築,均為明代建築。淨樂宮部分建築於清代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毀於火災,康熙三十年(1691年)動土重建,六載而成。乾隆元年(1736年)又遭火焚。宮內原有殿堂,廊廡,亭閣及道舍等建築五百二十餘間,四周紅牆碧瓦環繞,宮內重重殿宇,巍峨高聳,層層院落,寬闊幽深,環境幽雅,宛如仙宮。明、清名人遊記中,把淨樂宮描繪成皇帝居所,氣勢近似於北京故宮,故有小故宮之稱。後逐年恢復,粗還舊制。”
1958年國家興建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均州城、淨樂宮屬淹沒區,部分文物搬遷到現丹江口市北郊金崗水庫北坡以待覆原,部分淹沒區文物遷移到武當山風景區元和觀內,部分石刻構件文物現仍沉浸於漢水之中。均州城淨樂宮至玄岳門五十華里的兩側,共淹沒宮、觀、庵、堂、亭、祠、廟、閣、橋等共一百二十餘處。
文物搬遷
南水北調藍圖
1952年10月,毛主席聽取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王化雲的工作匯報。毛澤東主席當時說: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點水是可以的。正是毛澤東主席這一詼諧、幽默的語言,構成了南水北調的最初的藍圖。
也是在這一年,毛澤東主席曾在時任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主任林一山的陪同下,乘長江艦視察了長江。在一幅長江流域地圖前,毛澤東手指向了漢江和丹江的交匯點。
漢江
發源於陝西省的西南方向,流經湖北在武漢入長江,是長江最長的支流;丹江同樣發源於陝西省,流經河南,在湖北省的西北部匯入漢水。
在漢江和丹江交匯點以上的河道兩側,是綿延的山嶺,如果在這兒建一座大壩,依靠兩江豐富的水源和有利的地勢,可以形成一個巨大的水庫。依靠這座水庫,既可以根本解決漢江下游“三年兩潰”給漢江平原帶來的災難,又可以蓄水發電、灌溉農田。而且,它還可以作為將來南水北調的一個水源地,因為這兒水位的海拔高度遠遠高出北京的海拔高度,從理論上講,不用通過電力提灌即可自流到北京。眼下正在進行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實施,見證了這一決策的正確與英明。
水利樞紐
1958年3月25日,中央政治局成都會議正式作出了修建丹江口水庫的決定。中央決定,成立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總指揮部,周恩來總理親自點將湖北省省長張體學擔任總指揮。
這座巨型水庫的修建,不可避免地要淹沒包括湖北、河南兩省大片的地域,均州古城屬於水庫中心地帶,均州不保,淨樂宮就更不用說了。
為了搶救和保護丹江庫區的文物古蹟,1956年,湖北省有關部門組織專家隊伍對均州古城、尤其是淨樂宮的文物進行了認真的調查,並登記造冊,隨後向國務院提交了報告,詳細上報了文物搬遷事項及所需的費用。
遵照國務院指示,1958年湖北省成立了“丹江口庫區文物搬遷領導小組”。湖北省省長、丹江口工程總指揮張體學任組長。
張體學的思路很明確,對淨樂宮的文物第一要搬,第二將來要復建。但當時時間緊、資金緊缺,首先要理出一個思路,這么大一個建築,哪些搬,哪些不搬?怎么搬?
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丹江口庫區文物搬遷領導小組經過多次認真研究,作出了淨樂宮搬遷以列入登記冊的精緻文物為主、除部分特別精緻的建築構件外,一般房屋建築及宮牆都可以不搬的決定。
1958年9月1日,在震耳欲聾的炮聲中,丹江口水庫工程開工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十萬建設大軍投入到工程建設之中。隨著水庫工程的開工,淨樂宮的文物搬遷也逐步進入實施階段。
按照計畫,重要文物首先要被運出城外,然後裝船走水路,最終搬遷到距均州城40公里之外的均縣新城址,也就是如今的丹江口市。
均州古城
從當年文物搬遷時拍下的歷史照片上看,均州古城高大的城門清晰可見,一尊巨大的石龜正在出城。
這尊大石龜是淨樂宮的鎮宮之寶,在淨樂宮有東西兩座碑亭,兩尊大石龜分別馱著兩塊巨型石碑,碑上刻有永樂皇帝當年為修建淨樂宮所下的聖旨,由於是皇帝親賜,因此身價自然是至高無上。
淨樂宮龜馱碑通高8.5米,每座重約102噸,其中碑帽重8.5噸,碑版重17噸,最重的要數石龜本身,竟有76噸重。就這樣的重量,要將它搬移到幾十公里外,別說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是放到現在,也絕非一件容易的事,而當時的設備條件的確是望塵莫及。
經過多方查詢,我們在遠離丹江口市300多公里的湖北省宜昌市找到了三位曾親自參加文物搬遷的老人,他們都是當年從安徽淮河委員會抽調來參加丹江口水庫工程建設的,屬於起重團三連。另外,我們在宜昌還找到了當時文物搬遷的負責人——高應勤,1959年,擔任湖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二支隊隊長的他,奉命到均縣負責文物搬遷。
幾位老人的共同回憶,使得淨樂宮文物搬遷的真情實景逐漸清晰起來。
1960年四、五月份,淨樂宮文物搬遷正式開始,起重團三連承擔了這個任務。那時他們的設備條件非常落後,連台起重機都沒有,搬遷的困難遠遠超出了大家的預料。
面對文物搬遷中的為難情緒和實際困難,丹江口工程總指揮、湖北省省長張體學對工人們說:“500年前,古人能把它搬來,我就不信今天沒辦法把它搬走?”通過層層發動,一套採用原始辦法搬運大石龜的方案確定了。
搬運
首先,從雲南買來了十幾根粗大的杉桿,在龜碑上方搭起三組支架,用大號鋼絲繩捆牢,用多組俗稱為“葫蘆”的滑輪和手搖車將龜碑慢慢分離起吊,同時,拿鋼釺鐵錘慢慢摻動它的連結部位。
石龜吊起後,在它的底部先豎著放兩排枕木,而後橫著放圓木和無縫鋼管,上面再豎著放幾排枕木,這樣再把它放在枕木上,幾十號人前拉後推,一點一點地往前挪。其間,還得不斷地把後面騰出的木板和圓木鋼管再放到前面。行進中,有人不時喊出高昂的號子,給大家提氣助威,遠遠望去,場面蔚為壯觀。
搬運這些大傢伙真像螞蟻啃骨頭,從淨樂宮出東城門再到漢江碼頭,一共七八百米的路程卻要20多天,而且中間還要過幾道難關。
均州城裡地勢比較高,出城門大概有七八米高的坡度,用什麼辦法把70多噸的東西送下來呢?大家用鋼絲繩串“葫蘆”,一個死頭打在一根大圓木上,圓木就橫在城門上,活頭就在卷揚機上,慢慢就把它送下來了。
搬運的另一道難關就是上船和下船,上船必須找到一種地面和船體的連線方法,而且要特別小心,弄不好也可能出大問題。
除了兩尊巨大的龜馱碑之外,搬遷的另一個重頭戲就是淨樂宮門前的那座大石牌坊了,為了它的搬遷,還發生了一件非常意外的事情。
欞星門
一座石牌坊學名叫“欞星門”,為六柱五樓五間沖天華表式,從建築形式上看欞星門系石鑿榫卯仿木結構的沖天牌樓,建築藝術精湛,是明代所建石牌坊中的極品。
整個牌坊由200多個大小石構件組成,人們仍是用起吊大石龜的辦法一件件地拆卸下來,然後再裝到平板拖車上用拖拉機拖走上船。就在剛剛開始拆卸那座大石牌坊的時候,牌坊頂部一塊構件突然掉下,正好砸在一位年輕人的頭上,經搶救無效不幸犧牲。因為這位小伙子並不是起重團的,幾位老人沒能回想起他的姓名。
發生在1960至1962年的三年自然災害,使這支搬遷隊伍陷入了更大的困境,那段艱難的歲月給這幾位老人留下了揮之不去的記憶。
原淨樂宮文物搬遷負責人高應勤回憶說:“當時我們都是年輕人,那個時候是三年困難時期,吃飯吃不飽啊,我們那時一個月只有27斤糧食,不是30斤。”
原淨樂宮文物搬遷生活負責人張若法回憶:吃不飽,會計和司務長就偷偷地去農村買了頭豬,70多斤,這樣大家就能有點油水了。一個縣委姓張的知道了這事,找到我:“你怎么能殺豬啊?這都是統購統銷的,這是錯誤的。”
為了殺一頭豬,張若法差點兒受了處分。以後均縣領導把文物搬遷隊員的一伙食定量提高到每人每月45斤。搬遷隊伍前後經歷近一年的時間,終於將原定的830多件大小文物搬運到丹江口。
搬遷過來的文物一開始臨時放在水庫大壩一側的物資站,此後,丹江口工程副總指揮、襄陽專署專員夏克帶領有關人員,準備為淨樂宮將來復原選擇一個合適的位置。當走到離水庫大壩不遠的金崗山北坡時,夏克發現這兒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整個形狀像一個簸箕更像一把交椅,大家一合計,便把這個地方確定下來。
於是,大批的文物由工地工程機械團陸續搬到這裡,1967年,大壩下閘蓄水,均州古城連同淨樂宮隨即全部沉沒水底。
按原定計畫,淨樂宮復原工程於1965年由丹江口工程局逐步展開。這年秋天,兩個碑座基礎工程完工,巨大的龜馱碑也準備復原落位。就在這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淨樂宮復原工程被迫中斷。此間,不少文物被當地百姓拉走當了建築材料,甚至於砌了豬圈和廁所。
1983年,均縣改為丹江口市,在此後的歲月里,人們對淨樂宮搬遷文物進行保護和復建的呼聲日漸強烈,各級新聞媒體也對此給予了極大關注。
從1987年開始,仍屬於國家級貧困縣的丹江口市在國家計委、湖北省文物部門的支持下,利用有限的撥款和自籌資金逐步開始了復建的多項基礎工作。
1987年1月5日,淨樂宮兩座巨大龜碑開始吊裝復原,按照當年龜馱碑安裝的標準,在省文物專家的指導下,買來了幾百斤糯米和石灰,然後放在一起熬,用熬制的糯米石灰漿粘合碑體,採用雙機合吊的辦法,圓滿完成了碑體安裝。
隨後,市政府公布了淨樂宮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完成了一千多米的宮牆建設,而且把“文革 ”中散失的文物大都尋找回來,集中在宮牆內以利保護。
施工建設
經過多方努力,2000年6月,大規模的淨樂宮復建工程終於正式啟動 。
然而,在“欞星門”大石牌坊的復原過程中竟又出現了意想不到的麻煩,人們在清點構件時,發現原應是6根大壽柱而現在卻只有5根,另外一根怎么也查不到它的下落了,就只有想辦法找到與它的色澤、材質基本相同的石料替代。
人們沒有想到,從尋找石材到欞星門復原成功,竟然用了兩年。
經過48年幾代人的努力,最後又經過5年的集中建設,淨樂宮復建項目主體工程終於在2005年底完工。復原的淨樂宮占地比原來稍小一些,但它的主體建築卻是照舊復原,而且是依照山勢層層高疊,更顯壯觀。
2006年3月31日,農曆的三月三,淨樂宮迎來了它復建竣工暨開光大典的日子,丹江口人沉浸在節日般的歡樂當中。
5月25日,國務院公布了第六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淨樂宮的欞星門、龜馱碑作為武當山古建築群的一部分名列其中,享有了它理應得到的榮譽。
旅遊信息
最佳時間
武當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垂直氣候明顯,氣溫隨海拔高度遞減,最佳旅遊時間是春秋兩季。
全山分3層氣候區:高層即朝天宮至金頂,海拔1200-1600米,年平均氣溫8.5℃;中層即紫霄宮至朝天宮,海拔750-1200米,年平均氣溫12℃;底層,在海拔750米以下的太子坡和武當山鎮等地,年平均氣溫則在15.9℃左右。
門票信息
簡約版:武當山門票210(140門票+70景區交通費)+100雜費=310元/人
豪華版:武當山門票210/人(140門票+70景區交通費)+金頂20元/人
+紫霄宮15元/人+200雜費=445元/人
1、1.2-1.5米兒童、60-69歲老人享受景區半票優惠105元
2、70歲以上老人免大門票,車票半價
3、全日制在校學生(憑學生證)享受景區半票優惠105元
4、持十堰“旅遊一卡通”的遊客所有門票全免
具體價格請以“武當山旅遊網”(武當山門票明細)為準
特色餐飲
武當山所屬地區以鄂菜和川菜為主,均屬中國七大菜系之一;而武當山特有的道家齋菜也頗具獨到之處,它取佛道兩家素菜烹飪的精髓,注重本色,口味鮮醇,在紫霄宮和太和宮中都可品嘗到。
另外如果要吃武當山當地的小吃,可以去玉虛宮一帶的“永樂盛世”仿古街,那裡的小吃店鱗次櫛比。
到武當山,如果不吃一頓正宗的"道家齋飯",真是一大遺憾。武當道教齋 飯原料來源主要是山生山長的植物果實,依靠山上腐敗的枝葉和其他自然肥料給 足植物生長的植物果實,依靠山上腐敗的枝葉和其他自然肥料給足植物生長所需 營養,諸如鹽乾筍、鹿尾筍、九仙子、凍豆腐、核桃、板栗、獼猴桃、木耳、香 菇、黃精等,油料一律選用植物油,寓道家思想"道法自然,反樸歸真"於飲食起居。
武當山的紫霄宮齋飯分宴度(200元/席)和流水席(10元/人)兩種,太和宮齋飯為宴(200~300元/席)。武當山地區餐館和飯店則以川味為主。
購物指南
每到一個城市旅遊大家總忘不了帶點當地的土特產品回家,到了武當山你也不會空手
而歸的。武當山之旅沿線城市具有特色的商品也不少,有中華獼猴桃、蜜桔、茶葉等,另外烙畫工藝品和玉雕工藝品亦很有收藏價值。
特產推薦——道教用品
鎮宅之寶 100元 護身符 15元
八卦銅鈴 18元 老子像6元
鎮宅龜蛇裱軸 120元 本命神金卡 190元本命神銀卡 120元 道樂音帶 15元 (產品有不同,價位也有所不同)
特色活動
老均州(今丹江口)的節慶,除傳統節日外,本地的主要節慶有三月三、九月九廟會和一年一度的武當國際旅遊節。武當山鎮每年舉辦的武當武術交流活動,使武當山鎮成為中國著名的武術之鄉。同時,在節日期間舉辦的旅遊風光圖片展、書畫展、根雕奇石展、武當文物展、旅遊產品展示會和經貿洽談等活動進一步展示了地方文化特色,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
注意事項
1、進入道觀後不要以手指點神像,無論其造型多么令人驚嘆;也不要背對著神像;進殿時不要踏在門坎上,也不要高聲喧譁。
2、俗話說:“僧不言名,道不言壽”,道人修煉是為長壽,所以最好不要問道人的年齡。入道
門的原因很多,如果沒有深交,也不要問其身世。3、進山朝貢步入武當神道後,就要靜默清心,不說污穢不淨的話。供品中不能有石榴、李子、紅艷花及雞、犬等,不吃雁、鰻、龜、鱉、牛、犬、豬肉及生蔥、韭、蒜、姜等葷腥刺激食物,不飲酒。這些都是武當主神真武大帝所忌諱的。
4、武當山上許多地段都沒有人煙,如果你對地形不熟悉,或沒有足夠的準備,請勿貿然進入。最好請個當地嚮導。
交通信息
武當山東線交通示意圖
圖片介紹:東線:武當山鎮——磨針井——八仙觀——瓊台——金頂。(實線指乘車,虛線指步行)
陸路:經由漢十高速,在十堰市境內的武當山收費站下高速即可。
福銀高速十堰至西安段2009年10月17日全線正式貫通!西安到武當山僅需3.5小時。福銀高速十堰至西安段包括位於湖北境內的十漫高速公路
和位於陝西境內商漫段、藍商高速公路、藍西高速公路,全長約300公里。十漫高速公路涉及我市四個縣(區)10個鄉鎮49個村137個組。開通後,驅車從千年聖山武當山到千年古都西安只需三小時,比到省會武漢近100公里以上。
鐵路:由於武康二線的建設需要,撤銷原武當山火車站。原武當山火車站於2009年搬遷到毗鄰
的原六里坪火車站,原六里坪火車站改為現武當山站。現武當山站距原武當山站的士約15分鐘。乘火車前往武當山的遊客,可先乘至十堰站,從十堰乘旅遊巴士,半小時即可到達武當山。截止到2009年,經由武康二線、襄渝線的列車全部雙向停靠十堰站,列車通達全國大部分重點城市。需換乘的旅客,可經由武昌站轉乘D5205/5208(武昌——十堰)D5212(十堰——漢口)動車組或者T6772(武昌——十堰)“武當號”特快列車前往。
相關內容
10月26日上午8時,丹江口水庫水位160.5米,湖北丹江口市均縣鎮老鎮三面已被上漲的水包圍。因移民安置未談妥,55歲的均縣鎮居民明瑞香仍留守在老鎮的房屋內。近兩年前,均縣鎮已整體搬遷至6公里外的新鎮。
明瑞香已不是第一次面臨移民搬遷。1966年,7歲的她隨父母從均縣(今丹江口市)肖川鄉老家搬離。家離縣城不遠,她仍記得縣城高大的城牆,縣城搬遷時,觸摸到城磚中的古代黏合劑中有糯米。
明瑞香已不記得當年搬過多少次家。因不知道水庫最終淹沒線水位,搬到一個地方臨時搭建屋棚後不久,水位又漲了上來,不得不再次搬遷,直到搬到均縣鎮老鎮所在的關門岩村定居。
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正式通水,丹江水一路北上。通水前夕,澎湃新聞探訪核心水源區湖北十堰丹江口市。丹江口因為南水北調後向北方供水,給自己起了一個“水都”的名號。這座城市半個世紀曆經兩次大規模移民。第一次,丹江口大壩修建,兩千年的老縣城均州古城永沉水底。第二次,大壩加高,淹沒水位線上升,為紀念均州古城而命名的均縣鎮,整體搬遷,剩下一片廢墟。丹江口為南水北調犧牲太多,也因此,被當地官員稱為“中國最悲情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