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方法
人體睛明穴位於面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解剖
在眶內緣瞼內側韌帶中,深部為眼內直肌;有內眥動、靜脈和滑車上下動、靜脈,深層上方有眼動、靜脈本乾;布有滑車上、下神經,深層為眼神經,上方為鼻睫神經。

經屬
為足太陽膀胱經。為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蹺、陰蹺五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昏眼花倒地。
主治疾病
目赤腫痛,流淚,視物不明,目眩,近視,夜盲,色盲。迎風流淚、偏頭痛。
、結膜炎、瞼緣炎、眼睛疲勞、眼部疾病、三叉神經痛等。此穴同樣是治療眼部疾病常用的穴道之一,尤其對於經常用眼的人士來講,更應該熟練準確的掌握此穴的取穴方法,只要簡單的按摩一兩分鐘,就可以明顯的緩解眼部疲勞,對於學生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預防近視的穴道之一,此外,還有攢竹穴、四白穴、太陽穴、承泣穴、魚腰穴等眼部重要穴道一起配合來做,效果會更佳。
人體穴位配伍
配球後穴、光明穴治視目不明。
刺灸法
囑患者閉目,醫者左手輕推眼球向外側固定,左手緩慢進針,緊靠眶緣直刺0.5~l寸。不捻轉,不提插(或只輕微地捻轉和提插)。出針後按壓針孔片刻,以防出血。本穴禁灸。
〖附註〗手足太陽、足陽明、陰蹺、陽蹺五脈交會穴。
人體穴位大全(六)
中醫博大精深,其中針灸之術更是名揚中外,而針灸之術之基礎在於對於人體穴位的了解和掌握。現在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了解下人體中的各個穴位,旨在傳承文化,以揚國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