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固事變

海固事變是回族農民反抗國民黨暴政的起義,一共發動了三次起義。

簡介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寧夏固原地區回族農民反抗國民黨暴政和民族壓迫的起義。抗戰期間,國民黨消極抗日,對內實行鎮壓,橫徵暴斂,大肆徵兵派款,並對回族穆斯林實行大漢族主義政策,侮教事件時有發生。固原、海原、西吉一帶回民無法忍受,先後發動了3次起義。第一次於1938年農曆十一月二十五爆發,起義者在進攻隆德途中消滅敵人1個營1個連,繳獲步槍百餘支和部分彈藥。但起義不到一個月即被敵軍擊敗。第二次爆發於1939年農曆四月初九,領導人為馬國瑞。起義在西吉縣白崖子和小坡兩村發動後,一夜之間即將住在村內的胡宗南部35師一個連殲滅,繳獲步槍70餘支,繼而攻打海原、化平、隆德,發展到2萬餘人,編為8團,其中有部分漢族農民參加,並殺死當地一些漢、回地主。國民黨先派回族上層人士前來談判,拖延時間,暗裡則調動飛機、大炮、步騎兵加緊包圍,旋即發動進攻。

結果

這次起義堅持了1個月,亦遭失敗。第三次是在1941年農曆四月初八,人數多達3萬餘人,領導人為馬國林和馬思義。起義者曾提出“單獨組織自己的抗日武裝”,消滅國民黨1個營,繳獲百餘支步槍和一些彈藥、馬匹。後由馬思義帶領24營由西吉投奔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陝、甘、寧邊區紅軍,途中犧牲很大,只剩下二三百人。馬國林留在西吉,被敵捕獲殺害。起義領導人在邊區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起義者參加紅軍後,擴編為“回民騎兵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