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釋義
浮,陽也、氣也。郄,孔隙也。浮郄名意指膀胱經經氣在此各至天之天部。本穴物質為委陽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因吸熱而上至天之天部,但因膀胱經氣血性本寒濕,即使吸熱其所上行天之天部的氣態物也少,如從孔隙中上行一般,故名浮郄。
功能作用
清熱降溫。
治法
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定位
膕橫紋外側端,委陽穴上1寸,股二頭肌腱的內側。
解剖
在股二頭肌腱內側;有膝上外側動、靜脈;布有股後皮神經,有腓總神經經過。
主治
1. 股、膕部疼痛、麻木;
2. 便秘。
操作
直刺1—2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性胃腸炎、膀胱炎、腓腸肌痙攣等。
配伍
配承山、崑崙主治小腿攣急;
配尺澤、上巨虛主治腸鳴腹瀉。
功效
舒筋通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