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郄穴

浮郄穴

穴義膀胱經經氣在此升至天之天部。 浮,陽也、氣也。 浮郄名意指膀胱經經氣在此各至天之天部。

浮郄穴在膕橫紋外側端,委陽上1寸,股二頭肌腱的內側,浮郄穴隸屬足太陽膀胱經穴位。

穴義

膀胱經經氣在此升至天之天部。

名解

浮,陽也、氣也。郄,孔隙也。浮郄名意指膀胱經經氣在此各至天之天部。本穴物質為委陽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因吸熱而上至天之天部,但因膀胱經氣血性本寒濕,即使吸熱其所上行天之天部的氣態物也少,如從孔隙中上行一般,故名浮郄。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

運行規律

循膀胱經上行並散熱冷降。

功能作用

清熱降溫。

治法

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定位

在膕橫紋外側端,委陽上1寸,股二頭肌腱的內側。

解剖

在股二頭肌鍵內側;有膝上外側動、靜脈; 布有股後皮神經,正當腓總神經處。

主治

便秘,股膕部疼痛,麻木。

配伍

1、配承山治下肢痿痹。2、配尺澤穴、上巨虛穴治療急性胃腸炎;
3、配承山穴、崑崙穴治療臀股麻木、小腿攣急。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按摩作用

緩解治療急性胃腸炎、便秘、麻木、股膕部疼痛等。
參考資料
浮郄穴http://xuewei.xiaohongti.com/tuibu/114.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