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校本部對學院的教學活動予以巨觀指導,對教學質量進行檢查評估。與校本部一起教學並共享師資和學術資源。學生收費標準按辦學成本確定,並報省教育廳、省物價局、省財政廳備案。後勤服務實行社會化,委託浙江大學後勤集團、新宇公司和浙江工業大學容大公司管理。
15屆濱江學院初次就業率為96%,畢業生去國(境)內外升學人數為46人,其中國內37人,國(境)外9人,升學院校包括:浙江大學、西南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等。
學院發展
浙江中醫藥大學濱江學院是浙江中醫藥大學利用現有的優質教育資源、按照新機制新模式舉辦的全日制本科獨立學院。2000年1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同年秋季開始招生。2004年11月,獲得教育部重新確認。2007年2月,依法完成登記註冊,取得獨立法人資格。建院以來,全院師生員工秉承浙江中醫藥大學“求本遠志”校訓精神,遵循高等教育規律,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新模式,依託母體學校的辦學優勢,以特色求發展,以質量求生存,積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性強,擇業面廣的套用型人才。
學院現址位於錢塘江南岸。由於條件限制,缺少獨立校園,長期與母體學校同校址辦學。根據教育部第26號令及省政府、省教育廳的要求,學院積極開展新校遷建工作。2009年4月,浙江中醫藥大學與富陽市人民政府簽署了《共建浙江中醫藥大學濱江學院框架協定書》。2010年7月,與富陽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富陽市人民醫院、富陽市中醫骨傷醫院三家單位正式簽訂《共建浙江中醫藥大學濱江學院協定書》,確定學校新址落戶富陽市富春街道高教園綜合體內,占地面積500畝,規劃校舍總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建設總投資概算10.9億元,學生規模近期5000人,遠期7000人。新校園按一次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進行建設,預計2014年12月前建成並部分投入使用,全部工程建設將於2016年9月前完成。
經過10餘年的發展與建設,學院辦學實力和社會影響力不斷增強。在舉辦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學院將不斷加強內涵建設,規範辦學,加快建設,力爭建成為一所以中醫藥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管理規範、特色鮮明、功能完善、質量優良的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教學型獨立學院。
學院設定
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878.7萬元,圖書34萬冊。專任教師(聘期一年以上)230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149人。立足於浙江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學院成立了醫學系、藥學系、生命科學系、工程與技術學系、管理與語言學系等五個系,設定了醫、管、理、工、文等五個學科門類的20個本科專業。現有全日制在校生4148人。
學院設有中醫系、臨床醫學系、針灸推拿學系、藥學系等13個系及體軍教研室、社科教研室。現有專任教師280人,其中專職教師93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145人,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209人。
專業 | 學制 | 類別 |
中醫學(定向) | 5 | 第二批 提前錄取 |
中醫學 | 5 | 各省民辦本科高校相應錄取批次 |
臨床醫學 | 5 | |
口腔醫學 | 5 | |
針灸推拿學 | 5 | |
康復治療學 | 4 | |
中藥學 | 4 | |
藥學 | 4 | |
護理學 | 4 | |
公共事業管理 | 4 | |
市場行銷 | 4 | |
生物技術 | 4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4 | |
英語 | 4 | |
生物工程 | 4 | |
聽力與言語康復學 | 4 |
辦學歷史
1953年7月創辦浙江省中醫進修學校。
1955年10月學校獨立辦學。
1956年初學校遷至杭州市四宜亭。
1956年下半年學校遷至杭州市慶春路原浙江大學舊址。
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醫學院。
1960年、1970年學校兩度併入浙江醫科大學。
1974年9月恢復浙江中醫學院。
2000年3月學校整體遷至現址,成立濱江學院。
2006年2月更名為浙江中醫藥大學。
2015年9月,濱江學院遷建工程(富春校區)竣工並投入使用。
學校領導
學校黨委
黨委書記:孫秋華
黨委副書記:陳剛、熊耀康
紀委書記:章建生
黨委委員:孫秋華、李俊偉、吳承亮、張光霽、陳剛、陳烈榮、郭清、章建生、熊耀康(按姓氏筆畫為序)
學校行政
校 長:方劍喬
副校長:郭清、李俊偉、張光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