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11月至1941年10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海軍在湖南省洞庭湖地區布設水雷、沉塞艦船,阻滯日本侵華艦隊溯湖進攻長沙的防禦作戰。1938年11月12日岳陽失守後,中國海軍為保衛長沙,逐次拆除洞庭湖航路標誌,並在琴旗望、白玉坼、營田灘、老鼠夾等處布設水雷190餘枚,在東起鹿角、南迄湘潭,北接荊河,西達常德範圍內布設水雷400餘枚。11日、13日,將炮艇“通勝”號和輪船“江平”、“俞大猷”號和鐵駁2艘、民船等,沉塞於營田灘附近,以後又相繼徵集小輪船20餘艘下沉阻塞。1939年9月,中國海軍又在湘江、沅江加布水雷2000枚,並在湘陰以北的蘆林潭一帶遍構雷區。由於水路受阻,日陸、海軍難以協同動作,第一次進攻長沙的作戰企圖嚴重受挫。1941年9月,日軍第二次進攻長沙,中國海軍在湘江、沅江加布水雷1000餘枚。28日,日掃雷艦1艘在營田灘觸雷沉沒,迫使其掃雷作業一度停止。9月底,日軍占領長沙,後被迫棄守。10月初,日軍再次進攻長沙,因得不到艦艇支援和水上運輸不暢,遭到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