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特大洪水

1998特大洪水

1998年特大洪水,包括長江、嫩江、松花江等。長江洪水是繼1931年和1954年兩次洪水後,20世紀發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樣是150年來最嚴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據初步統計,包括受災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四省,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1660億元。

基本信息

事件背景

九八特大水災遠景九八特大水災遠景
1998年長江發生了自1954年以來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
從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陽湖連降暴雨、大暴雨使長江流量迅速增加。受上游來水和潮汛共同影響,江蘇省沿江潮位自6月25日起全線超過警戒水位。南京站高潮位7月6日達9.90m。沿江蘇南地區自6月24日入梅至7月6日出梅。由於沿江潮位高,內河排水受阻,形成外洪內澇的嚴峻局面。秦淮河東山站最高水位10.28m,居歷史第三位;滁河曉橋站最高水位達11.29m,超出警戒水位1.79m。
7月下旬至9月中旬初,受長江上游幹流連續7次洪峰及中游支流匯流疊加影響,大通站流量8月2日最大達82300立方米/秒,僅次於1954年洪峰流量,為歷史第二位。南京站7月29日出現最高潮位10.14m,居歷史第二位,在10.0m以上持續17天之久。鎮江站8月24日出現8.37m的高潮位,僅比1954年低1cm,居歷史第三位。
1998年長江發生的全流域性大洪水,與歷史上大洪水相比,主要不同在於:1998年洪水期間長江幹流中下游和洞庭湖、鄱陽湖主要控制站的洪峰水位明顯偏高高水位持續時間較長;分洪潰口少。歷史上的幾次大洪水情況如下:
1870年(清同治九年)長江流域大洪水是以上游幹流來水為主的特大洪水,上游幹流重慶至宜昌河段出現了數百年來最高洪水位,至今仍保持歷史最高值的記錄。宜昌站洪峰流量達100500立方米/秒,30天最大洪量1650億立方米,是自1153年(宋紹興二十三年)以來的最大洪水。同年,長江中游洞庭湖和漢江也發生了較大洪水,洪水在宜昌至漢口之間大量決口分洪,圩堤普遍潰決,荊江大堤雖未決口,但監利以下荊江北岸堤防多處潰決,江漢平原與洞庭湖區一片汪洋,南岸松滋縣龐家灣黃家埠潰堤,形成了今日的松滋河分流入洞庭湖的通道。在湖泊窪地滯蓄情況下,漢口站實測洪峰水位27.36米,洪峰流量66000立方米/秒。
1931年氣候反常,長時間的降雨,
造成全國性的大水災。其中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山東、河南八省災情最重,是20世紀受災範圍最廣、災情最重的一年。該年長江流域汛期提前,中游兩湖的湘江和贛江4月份就出現了全年最大洪水,上游氓江發生大洪水,幹流寸灘站洪峰流量63600立方米/秒,宜昌站洪峰流量64600立方米/秒,沙市站最高水位43.85米,枝城站最大流量接近70000立方米/秒。7月中旬,漢口站水位達26.93米時,丹水池堤防決口,漢口市區被淹。上游大洪水來臨以後,在沿江沿湖多處決口分洪的情況下,漢口站洪峰水位28.28米,洪峰流量59900立方米/秒。漢口以上最大60天洪量為3302億立方米,略小於1954年。如果沒有河湖潰口調蓄洪水,漢口站最大流量將達113000立方米,大大超過河道泄洪能力。1954年長江發生了全流域性大洪水,長江中下游洪水與川水遭遇。該年長江中下游地區雨季提前到來,洪水發生也比一般年份早,洞庭湖、鄱陽湖水繫於4月份即進入汛期,長江中下游幹流高水位持續時間長,漢口至南京江段水位自6月25日起全線超過警戒水位,超警歷時一般在100天~135天,中下游洪水位全線突破當時的歷史最高值。該年長江上游宜昌站最大洪峰流量66800立方米/秒,在荊江採取分洪措施後,沙市最高水位仍達44.67米;中游漢口站最高水位29.73米,超過1931年的最高水位,相應流量76100立方米/秒;下游大通站最高水位16.64米,相應流量92600立方米/秒。最大30天洪量,1954年分洪潰口水量達1023億立方米。
1998年是繼1954年以來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長江中下游幹流沙市至螺山、武穴至九江總計359公里的河段水位超過了歷史最高水位。鄱陽湖水系五河、洞庭湖水系四水發生大洪水後,長江上中游乾支流又相繼發生了較大洪水,長江上游接連出現八次洪峰。據初步分析,1998年7月、8月,長江上游來水量略大於1954年,中、下游水量略小於1954年。1998年最大30天洪量,宜昌、漢口、大通站分別為1379億立方米、1885億立方米和2193億立方米,而1954年上述三站最大30天洪量分別為1386億立方米、2182億立方米和2576億立方米。總體而言,1998年洪水小於1954年。
近50年來,長江流域水利建設成績顯著,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幹流主要控制站均按照1954年洪水位設防,在洪水期間,水庫和水電站攔蓄洪水、削減洪峰的作用明顯。如在’98大洪水中,由於丹江口水庫的削峰錯峰作用,漢口水文站最高洪峰水位低於1954年最高洪水位。
另一方面,由於淤積、圍墾等原因,長江中下游湖泊面積減少,降低了長江中下游湖泊的調洪能力,湖泊的蓄洪容積逐年減少。眾多通江湖泊不再通江,江湖隔離,原本行洪的灘地、通道不能行洪。加上河道設障嚴重等原因,致使河道過水斷面縮窄,洪水出路變小,宣洩不暢,洪水行進緩慢。而且長江三口(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向洞庭湖分流的比例已由50年代的45%衰減至的25%左右,加大了幹流的防洪壓力。

調查分析

水位升高
1998年長江發生了繼1954年以來又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洪水。這場洪水雖已過去,但各種議論紛至沓來,更有甚者將其歸於“人禍”。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雖然這場洪水量極大、涉及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洪澇災害嚴重,但造成的損失比1931年和1954年要小得多。
經分析,長江發生1998年大洪水主要是氣候異常、暴雨過大、河湖調蓄能力下降、削峰作用降低及水位抬高等原因造成的。荊江以下最大洪峰流量和最大60d洪量對比表明,1998年洪水總體上小於1954年,在本世紀已發生的3次全流域性大洪水(1931、1954、1998年)中列第2位。
1998年長江中下游洪水位大大超過了1954年的實測水位,高洪水位形成的主要原因:①1998年分蓄洪量與1954年相比大量減小,1954年長江中下游分洪潰口總量達1023億立方米,而1998年只有100億立方米;②湖泊調蓄能力降低,建國以來,長江中下游通江湖泊面積減少約1萬平方公里,洞庭湖、鄱陽湖因淤積圍墾減少容積180億立方米以上。總結經驗主要有:汛前準備充分;統一指揮、決策正確;軍民聯防,全力搶險;水庫調度,科學搶險;依法防洪,嚴格執法。災後反思,應抓緊做好以下工作:加高加固堤防,消除堤身隱患;加強河道整治,保持行洪暢通;建好分蓄洪區;做好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移民建鎮;抓緊建設防洪水庫;加強長江上中游的水土保持;提高防洪現代化技術。
濫砍濫伐

人民子弟兵抗洪搶險人民子弟兵抗洪搶險
長江洪水泛濫是長江流域森林亂砍濫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圍湖造田、亂占河道帶來的直接後果。長江兩岸有4億人口居住,50年代中期,長江上游森林覆蓋率為22%,由於不斷進行的農地開墾、建廠和城市化,使兩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盡。四川省193個縣中,森林覆蓋面積超過30%以上的僅有12個縣,一些縣的森林覆蓋面積還不到3%。為此,長江流域180萬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0%發生水土流失,每年喪失表土24億噸,每年從上游攜帶下來5億噸以上的土砂順著長江流入了東海。由於年復一年的土砂淤積,長江的河床從多年前開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為繼黃河之後的又一條“懸河”。長江的“碧水”早已蕩然無存,其“渾黃”程度可以和黃河“媲美”。另一方面,長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則在迅速地萎縮著,洞庭湖水域面積從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縮減到2145平方公里,鄱陽湖在40年間縮小了1/5,還有數百個中小湖泊已經永遠地從地圖上消失了。這一切都是長江洪水泛濫原因
除此之外,這次的洪魔肆虐和1997年爆發的百年來最強的厄爾尼諾現象也有密切的關聯。厄爾尼諾的強大暖濕空氣帶來了強降水,造成長江流域洪峰不斷。緊隨著厄爾尼諾來的拉尼娜現象又使應當按期北移的副熱帶高壓突然殺了個“回馬槍”,使一度相對緩解的長江幹流汛情再度緊張起來,以致長江全線告急。長江洪水泛濫和地球溫暖化之間的密切關聯使專家們不無擔心——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增加一倍的話,地球上的降水量將增加3%—15%,大雨和洪水的增加與地球溫暖化狀況是並行進展的。
1998年的長江洪水無疑在向人們示警: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已危機四伏,它隨時可以給人們帶來新的巨大災難。
氣象異常
1998年我國氣候異常。主汛期,長江流域降雨頻繁、強度大、覆蓋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松花江流域雨季提前,降雨量明顯偏多。氣候異常的主要因素是:
人民解放軍救災人民解放軍救災
——厄爾尼諾事件(即赤道東太平洋附近水溫異常升高現象)。1997年5月,發生了本世紀以來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當年年底達到盛期,到1998年6月基本結束。統計資料分析表明,每次厄爾尼諾事件發生的第二年,我國夏季多出現南北兩條多雨帶,一條位於長江及其以南地區,另一條位於北方地區。這次異常偏強的厄爾尼諾事件,是造成1998年我國夏季長江流域多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原積雪偏多。根據氣候規律分析,冬春歐亞和青藏高原地區積雪偏多時,東亞季風一般要推遲,夏季季風偏弱,主要雨帶位置偏南,長江流域多雨。1997年冬季,青藏高原積雪異常偏多,是影響1998年夏季長江及江南地區降雨偏多的一個重要因素。
——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以下簡稱副高)異常。副高是影響我國降雨帶位置和強度的重要因素。1998年6~8月,副高異常強大,脊線位置持續維持偏南、偏西,並且呈穩定的東北一西南走向。這一現象是近40年來罕見的。6月中下旬,副高位置尚屬正常,降雨帶主要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6月底至7月上旬,副高短暫北抬;從7月中旬開始,副高反常地突然南退,位置異常偏南偏西,並持續穩定了一個多月,使長江上中游地區一直處於西南氣流與冷空氣交匯處,暴雨天氣頻繁出現,導致長江上中游洪峰迭起,中下游江湖水位不斷攀升
人民解放軍救災人民解放軍救災
——亞洲中緯度環流異常,阻塞高壓活動頻繁。1998年6~8月,在亞洲中高緯度的烏拉爾山、貝加爾湖西側和鄂霍茨克海三個地區多次出現阻塞高壓形勢,尤其是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壓穩定少動,亞洲西風帶經向環流占絕對優勢,促使西伯利亞的冷空氣頻繁南下影響我國,這是長江流域持續多雨的冷空氣條件。
1998年6~8月長江流域面平均降雨量為670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183毫米,偏多37.5%,僅比1954年同期少36毫米,為本世紀第二位。汛期,長江流域的雨帶出現明顯的南北拉鋸及上下游擺動現象,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6月12~27日,江南北部和華南西部出現了入汛以來第一次大範圍持續性強降雨過程,總降雨量達250~500毫米。其中江西北部、湖南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南部、福建北部、廣西東北部降雨量達600~90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9成至2倍。
第二階段為6月28日至7月20日,降雨主要集中在長江上游、漢江上游和淮河上游,降雨強度較第一階段為弱。
第三階段為7月21~31日,降雨主要集中在江南北部和長江中游地區,雨量一般為90~300毫米,其中湖南西北部和南部、湖北東南部、江西北部等地降雨量達300~550毫米,局部超過80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5倍。
第四階段為8月1~27日,降雨主要在長江上游、清江、澧水、漢江流域,其中嘉陵江、三峽區間和清江、漢江流域的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7成至2倍。
松花江上游的嫩江流域,6月上旬至下旬出現持續性降雨過程,部分地區降了暴雨。7月上旬降雨仍然偏多,下旬又出現持續性強降雨過程。8月上中旬再次出現強降雨過程,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大暴雨,局部地區半個月的雨量接近常年全年的雨量。嫩江流域6~8月面平均降雨量577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255毫米,偏多79.2%。松花江幹流地區6~8月面平均降雨量492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103毫米,偏多26.5%。
由於1998年氣候異常,汛期降雨量明顯偏多,造成了長江松花江等流域的大洪水

洪水總量

洪峰流量和洪水總量是衡量洪水量級大小的主要指標。長江中下游防洪特點是:城陵肌以上長江幹流河段防洪主要以洪峰流量控制;城陵機以下河段由於有洞庭湖、鄱陽湖等通江湖泊的調節作用,防洪主要以洪量控制。
1998年長江上游洪水總量大,但洪峰流量小於1954年,宜昌洪峰流量相當於6~8年一遇(詳見表1)。長江中下游主要水文站洪峰流量與1954年、1931年比較(詳見表2),1998年螺山、漢口、大通等站洪峰流量均小於1954年,漢口洪峰流量大於1931年。
表1宜昌站洪水頻率表

重現期(年) 1000 500 100 50 20 10 5
洪峰流量(立方米/秒) 98800 94600 83700 79000 72300 66600 60300

表2 1998年、1954年、1931年洪峰流量對比表單位:立方米/秒

水文站 1998年 1954年 1931年
宜 昌 63300 66800 64600
螺 山 67800 78800
漢 口 71100 76100 59900
大 通 82300 92600

1998年宜昌的最大30天洪量和60天洪量與1954年、1931年比較(詳見表3),30天洪量與1954年相當,比1931年多314億立方米;60天洪量比1954年多97億立方米,比1931年多652億立方米,從洪水總量看,洪水重現期約為100年。
表3洪水總量對比表單位:億立方米

水文站 1998年 1954年 1931年
30天 60天 30天 60天 30天 60天
宜昌 實測 1379 2545 1386 2448 1065 1893
漢口 實測 1754 3365 1730 3220
還原 1885 3536 2182 3830 1922 3302
大通 實測 2027 3951 2194 4210
還原 2193 4174 2576 4900

1998年長江中下游洪水情況與1954年不同。
1954年長江中下游堤防多處潰口和分洪,分蓄洪水總量高達1023億立方米;1998年主要是洲灘民垸潰決,僅分蓄洪水100餘億立方米。如果都將潰口和分洪的水量還原到河道中去,再進行對比,漢口1998年最大30天洪量比1954年少297億立方米,比1931年少37億立方米,洪水重現期約為30年;最大60天洪量比1954年少294億立方米,比1931年多234億立方米,洪水重現期約為50年。大通站最大30天洪量比1954年少383億立方米,最大60天洪量比1954年少726億立方米。如果不考慮潰口和分洪的水量還原,漢口實測最大30天和60天洪量分別比1954年多24億立方米和145億立方米;大通站分別比1954年少167億立方米和259億立方米。
綜上所述,1998年長江荊江河段以上洪峰流量小於1931年和1954年,洪量大於1931年和1954年;城陵磯以下的洪量大於1931年,小於1954年。從總體上看,1998年長江洪水是本世紀第二位的全流域型大洪水,僅次於1954年。據1877年以來宜昌水文站實測資料統計,長江宜昌曾出現大於60000立方米/秒的洪峰27次。據歷史調查資料,1860年、1870年,宜昌洪峰流量分別達到9.25萬立方米/秒、10.5萬立方米/秒,遠大於1998年和1954年。
水位高的原因

1998年長江洪水量級小於1954年,但中下游水位卻普遍高於1954年,有360公里河段的最高洪水位超過歷史最高記錄。水位高的主要原因是:
——潰口和分洪水量比1954年少。1954年長江中下游潰口和分洪總水量高達1023億立方米,1998年只有一些洲灘民垸分洪、潰口,分蓄水量只有100多億立方米。如果1954年分洪和潰口的水量與1998年相當,則當年城陵礬附近水位將比1998年實際水位還要高1米左右。
——湖泊調蓄能力降低。歷史上我國江河兩岸地勢低洼地區分布著眾多的湖泊,是調蓄洪水的天然場所。但是,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發展,人與水爭地的現象日趨嚴重,大量的湖泊被圍墾,調蓄容積急劇減少,加重了洪澇災害。1949年長江中下游通江湖泊總面積17198平方公里,只剩下洞庭湖和鄱陽湖仍與長江相通,總面積6000多平方公里。近40多年來,洞庭湖因淤積圍墾減少面積1600平方公里,減少容量100多億立方米,鄱陽湖減少面積1400平方公里,減少容量80多億立方米。如果用1954年的天然調蓄容積對1998年實際洪水量進行演算,洞庭湖、鄱陽湖及長江中游1998年的洪水位可降低1米左右。
——長江與洞庭湖的水流關係發生變化。60年代末70年代初,長江的下荊江河段裁彎取直後,荊江河段的泄洪能力加大,上游來水分流入洞庭湖的流量減少,而其下遊河道過流能力沒有相應增加,從而造成城陵磯附近水位壅高。
長江上中游地區水土流失加重了中下游地區防洪的壓力。據宜昌水文站近50年資料統計,年平均輸沙量約5.2億噸,年際變化不大,沒有明顯增加的趨勢。漢口河段年平均輸沙量為4.3億噸,宜昌與漢口間的年輸沙量差值約1億噸左右,主要淤積在洞庭湖區。近40多年來,洞庭湖淤積量約40億噸,淤積減小了湖泊容積,抬高了洪水位。長江中下游幹流河床相對變化不大,基本穩定。其中城陵礬至武漢之間部分河段較下荊江河段裁彎取直前有所淤積。
松花江
1998年入汛之後,松花江上游嫩江流域降水量明顯偏多,先後發生三次大洪水。第一次洪水發生在6月底至7月初,洪水主要來自嫩江上游及支流甘河、諾敏河。第二次洪水發生在7月底至8月初,洪水以嫩江中下游來水為主,支流諾敏河、阿倫河、雅魯河、綽爾河、洮兒河發生了大洪水。第三次洪水發生在8月上中旬,為嫩江全流域型大洪水。支流諾敏河古城子水文站、雅魯河碾子山水文站、洮兒河洮南水文站水位均超過歷史記錄,洪水重現期為100~1000年。受各支流來水影響,嫩江幹流水位迅速上漲,同盟、齊齊哈爾、江橋和大賚水文站最高水位分別為170.69米、149.30米、142.37米、131.47米,分別超過歷史實測最高水位0.25米、0.69米、1.61米、1.27米。在嫩江堤防6處漫堤決口的情況下,齊齊哈爾、江橋、大賚站的洪峰流量都超過了1932年。
松花江幹流哈爾濱8月22日出現最高水位120.89米,超過歷史實測最高水位0.84米,流量16600立方米/秒,洪水重現期約為150年,大於1932年(還原洪峰流量16200立方米/秒)和1957年(還原洪峰流量14800立方米/秒)洪水,為本世紀第一位大洪水。
西江閩江
6月份,珠江流域的西江發生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西江支流桂江上游桂林水文站6月份連續出現4次洪峰,最高水位達147.70米,為歷史實測最高值。受上游乾支流來水和區間降雨的共同影響,西江幹流梧州最大流量52900立方米/秒,水位26.51米,為本世紀第二位大洪水。
6月中下旬,福建閩江支流建溪、富屯溪流域出現持續性暴雨,致使閩江幹流發生大洪水。閩江幹流水口電站最大入庫流量37000立方米/秒,洪水經水庫調蓄後,幹流竹岐水文站最高水位16.95米,最大流量33800立方米/秒,為本世紀最大洪水,洪水重現期約為100年。

受災特點

1998年洪水大、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洪澇災害嚴重。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廣大軍民奮勇抗洪,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的水利工程發揮了巨大作用,大大減少了災害造成的損失。全國共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據各省統計,農田受災面積2229萬公頃(3.34億畝),成災面積1378萬公頃(2.07億畝),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2551億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內蒙古、吉林等省(區)受災最重。
1998年長江的洪水和1931年、1954年一樣,都是全流域型的大洪水,但洪水淹沒範圍和因災死亡人數比1931年和1954年要少得多:
——洪水淹沒範圍小。1931年乾堤決口300多處,長江中下游幾乎全部受淹。1954年乾堤決口60多處,江漢平原和岳陽、黃石、九江、安慶、蕪湖等城市受淹,洪水淹沒面積317萬公頃(4755萬畝),京廣鐵路中斷100多天。1998年長江乾堤只有九江大堤一處決口,而且幾天之內堵口成功,沿江城市和交通幹線沒有受淹。長江中下游幹流和洞庭湖、翻陽湖共潰垸1075個,淹沒總面積32.1萬公頃(482萬畝),耕地19.7萬公頃(295萬畝),涉及人口229萬人,除湖南安造垸為重點垸,湖北孟溪垸為較大民垸,湖南灣南垸、西官垸為蓄洪垸外,其餘均屬洲灘民垸。
——死亡人數少。在本世紀長江流域發生的三次大洪水中,1931年死亡14.5萬人,1954年死亡3.3萬人,1998年受災嚴重的中下游五省死亡1562人,且大部分死於山區的山洪、土石流

抗洪搶險

受災過程
1998年汛期,長江上游先後出現8次洪峰並與中下游洪水遭遇,形成了全流域型大洪水。
6月12~27日,受暴雨影響,鄱陽湖水系暴發洪水,撫河、信江、昌江水位先後超過歷史最高水位;洞庭湖水系的資水、沅江和湘江也發生了洪水。兩湖洪水匯入長江,致使長江中下游幹流監利以下水位迅速上漲,從6月24日起相繼超過警戒水位。
6月28日至7月20日,主要雨區移至長江上游。7月2日宜昌出現第一次洪峰,流量為54500立方米/秒。監利、武穴、九江等水文站水位於7月4日超過歷史最高水位。7月18日宜昌出現第二次洪峰,流量為55900立方米/秒。在此期間,由於洞庭湖水系和鄱陽湖水系的來水不大,長江中下游幹流水位一度回落。
7月21~31日,長江中游地區再度出現大範圍強降雨過程。7月21~23日,湖北省武漢市及其周邊地區連降特大暴雨;7月24日,洞庭湖水系的沅江和澧水發生大洪水,其中澧水石門水文站洪峰流量19900立方米/秒,為本世紀第二位大洪水。與此同時,鄱陽湖水系的信江、樂安河也發生大洪水;7月24日宜昌出現第三次洪峰,流量為51700立方米/秒。長江中下游水位迅速回漲,7月26日之後,石首、監利、蓮花塘螺山、城陵機、湖口等水文站水位再次超過歷史最高水位。
8月,長江中下游及兩湖地區水位居高不下,長江上游又接連出現5次洪峰,其中8月7~17日的10天內,連續出現3次洪峰,致使中游水位不斷升高。8月7日宜昌出現第四次洪峰,流量為63200立方米/秒。8月8日4時沙市水位達到44.95米,超過1954年分洪水位0.28米。8月16日宜昌出現第六次洪峰,流量63300立方米/秒,為1998年的最大洪峰。這次洪峰在向中下游推進過程中,與清江、洞庭湖以及漢江的洪水遭遇,中游各水文站於8月中旬相繼達到最高水位。幹流沙市、監利、蓮花塘、螺山等水文站洪峰水位分別為45.22米、38.31米、35.80米和34.95米,分別超過歷史實測量高水位0.55米、1.25米、0.79米和0.77米;漢口水文站20日出現了1998年最高水位29.43米,為歷史實測記錄的第二位,比1954年水位僅低0.30米。隨後宜昌出現的第七次和第八次洪峰均小於第六次洪峰。
抗洪過程
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正式實施。
1月14日至16日,全國防辦主任會議在海南省召開,明確了各大江河汛前需完成的主要任務。
2月15日至28日,國家防總、水利部組織6個專家組,到重點防洪地區對防洪應急工程和病險工程進行了檢查。
4月9日,溫家寶副總理主持召開國家防總1998年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分析了1998年汛期全國旱澇趨勢,同意水利、氣象部門對長江和北方地區兩條多雨帶的預測和長江1998年可能會發生1954年型大洪水的判斷。會議部署了全國的防汛抗旱工作。
4月20日,國家防總、水利部開始對七大江河進行汛前檢查。
5月29日至31日,溫家寶副總理檢查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長江防汛工作,並在江西九江召開長江中下游防汛工作會議。
6月27日,嫩江發生第一次洪峰,幹流同盟洪峰水位170.36米、洪峰流量8300立方米/秒;江橋洪峰水位140.71米、洪峰流量7480立方米/秒。
6月30日,國家防總發出《關於長江、淮河防汛抗洪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級領導立即上崗到位,切實負起防汛指揮的重任。
7月2日,國家防總、水利部派出5個專家組趕赴長江,指導抗洪搶險。
7月2日,長江上游出現第一次洪峰。17時宜昌洪峰流量53500立方米/秒。
7月4日至9日,朱鎔基總理、溫家寶副總理到長江流域湖北、湖南、江西視察防汛工作,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江澤民總書記慰問正在日夜奮戰抗洪救災的幹部、民眾和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並對長江防汛抗洪工作作出了部署,要求確保長江大堤萬無一失。
7月14日,國家防總發出《關於進一步做好防汛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實各項度汛措施,幹部、勞力、物資、技術人員要全部到位。
7月16日,黃河出現1998年第一次洪峰,河南花園口洪峰流量4700立方米/秒。
7月17日,國家防總再次發出《關於做好當前長江抗洪工作的通知》,部署迎戰長江第二次洪峰。
7月18日,長江上游出現第二次洪峰。1時宜昌洪峰流量56400立方米/秒;8時沙市洪峰水位44.00米,相應流量46100立方米/秒。
7月21日至22日,武漢市降特大暴雨,最大點雨量漢陽532毫米、漢口434毫米、武昌375毫米,創該市有雨量記錄以來的最高紀錄。
7月22日,江澤民總書記打電話給國務院副總理、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要求沿長江各省市特別是武漢市作好迎戰洪峰的準備,抓緊加固堤防,排除內澇,嚴防死守,做到三個確保:確保長江大堤安全,確保武漢等重要城市安全,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7月23日,國家防總、水利部派出3個專家組赴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協助指導地方防汛抗洪工作。
7月23日,洞庭湖澧水發生歷史最大洪水,石門水文站洪峰水位62.65米,相應流量19000立方米/秒。
7月23日,國家防總、水利部增派3個專家組,赴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防洪重點地區,為抗洪搶險提供技術指導。
7月24日,長江上游出現第三次洪峰。宜昌洪峰流量52000立方米/秒。
7月24日零時,溫家寶副總理連夜主持召開國家防總全體會議,分析長江防汛形勢,對迎戰即將到來的第三次洪峰做出緊急部署。
7月26日零時,長江石首至武漢河段實施封航。
7月26日,江西、湖南省依據《防洪法》宣布進入緊急防汛期
7月27日8時,長江武漢至小池口河段實施封航。
7月27日至30日,溫家寶副總理第三次到長江流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五省檢查長江防汛工作。
7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於進一步做好支持各地防汛抗洪工作的通知》。
7月28日,李鵬委員長打電話給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詢問了長江汛情和長江幹流、洞庭湖、鄱陽湖重點堤垸的防守情況。
7月28日,國家防總、水利部再次增派3個專家組到長江流域江西、安徽江蘇三省,增加技術力量。
7月下旬,嫩江出現第二次洪峰。嫩江支流雅魯河、綽爾河、洮兒河都發生了大洪水,7月30日幹流江橋水文站洪峰流量9480立方米/秒,洪峰水位141.27米。
8月1日20時30分,湖北省嘉魚縣合鎮垸潰決。該垸為長江大堤之間的洲灘民垸,潰決後省防汛指揮部緊急調動2000名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動用150多艘衝鋒舟、橡皮船,全力搶救,並空投1萬件救生衣。在搶險中有19名解放軍官兵犧牲。
8月2日,國家防總發出《關於及時轉移危險地帶人員加強大堤防守的緊急通知》,要求必須把保證人民民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及時轉移危險地區民眾,同時要突出重點,切實加強長江乾堤、重點圩垸堤防和重要城區堤防的防守。
8月4日,溫家寶副總理主持召開國家防總第三次全體會議,部署防汛抗洪工作。
8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致電慰問全國抗洪救災軍民。湖北省宣布進入緊急防汛期。
8月6日至14日,為迎戰長江第四次洪峰,溫家寶副總理第四次到湖北、江西指揮抗洪搶險。
8月7日,長江上游出現了第四次洪峰,洞庭湖水位也持續上漲,造成了長江中下游更為嚴峻的局面。8時,朱鎔基總理打電話給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鈕茂生,詢問汛情,並要求召集各方面專家緊急會商,提出應對措施。22時宜昌洪峰流量61500立方米/秒。
8月7日13時50分,長江九江大堤發生決口,決口位於九江市城區長江大堤上游段4號—5號閘口之間。中央軍委緊急調動部隊進行堵口,南京軍區、北京軍區某集團軍和福建江西武警等聯合作戰,於12日18時堵口成功。
8月7日16時,溫家寶副總理趕赴九江,指揮九江堵口搶險。
8月7日夜,江澤民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專門聽取國家防總的工作匯報,並作出《關於長江防汛抗洪搶險工作的決定》。《決定》指出,要把長江抗洪搶險工作作為當前頭等大事,全力以赴抓好。
8月8日,中央軍委發出《關於進一步做好抗洪搶險救災工作的緊急指示》,要求部隊各級黨委堅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決定,必須始終保持高度的警覺和昂揚的鬥志,繼續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作風,確立持久作戰、再抗大洪的思想,直至奪取抗洪鬥爭的全面勝利。
8月8日至9日,朱鎔基總理第二次赴長江流域湖北、江西抗洪最危險堤段察看汛情,對抗洪搶險做重要指示。
8月11日,溫家寶副總理在湖北省荊州市主持召開國家防總特別會議,根據長江洪水居高不下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嚴防死守長江大堤的意見。國家防總同時發出《關於加強東北地區防汛抗洪工作的通知》,部署嫩江、松花江防汛工作。
8月12日,長江上游出現第五次洪峰。15時宜昌洪峰流量62800立方米/秒。
8月12日,嫩江第三次洪峰到達齊齊哈爾,洪峰水位149.30米,超過歷史最高水位0.69米,洪峰流量14800立方米/秒,洪水頻率約為400年一遇。
8月13日至14日,江澤民總書記到長江荊江大堤、洪湖大堤、武漢龍王廟、月亮灣等險段指揮搶險,慰問軍民,發出決戰決勝的總動員令,給抗洪軍民以極大的鼓舞。
8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要求政協機關和廣大政協委員支持對抗洪搶險加以精心組織和提供各種方便。
8月14日,國家防總向東北三省區發出《關於抗禦松花江大洪水的緊急通知》,要求防汛部門及時轉移危險區域內的民眾,確保人民民眾的生命安全;採取有力措施加強重點工程的防守
8月15日,李鵬委員長到嫩江齊齊哈爾和松花江哈爾濱抗洪前線察看汛情,慰問抗洪搶險軍民,指導抗洪鬥爭。
8月16日,長江上游出現第六次洪峰。20時30分沙市水位漲達45.00米,達到荊江分洪的上限水位。
8月16日至18日,為迎戰長江第六次洪峰,溫家寶副總理第五次到長江流域湖北抗洪前線指揮抗洪搶險。
8月16日下午,長江第六次洪峰進入荊江河段,江澤民總書記向參加抗洪搶險的一線解放軍指戰員發布命令,要求沿江部隊全部上堤,死保死守,奪取抗洪搶險的最後勝利。
8月17日9時,湖北沙市出現洪峰水位45.22米,超過1954年的歷史最高水位0.55米,超過荊江分洪上限水位0.22米。在迎戰長江第六次洪峰過程中,葛洲壩樞紐以及隔河岩、漳河、丹江口等水庫最佳化調度,攔蓄洪水,減輕了下游的防洪壓力,為長江防汛抗洪做出了突出貢獻。
8月18日,江澤民總書記打電話給溫家寶副總理,詢問嫩江、松花江的抗洪救災情況,並要求沿江軍民緊急動員起來,全力以赴確保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等重要城市的安全,確保大慶油田的安全,確保人民生命安全。
8月19日至20日,溫家寶副總理到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指揮抗洪搶險。
8月20日,朱鎔基總理打電話給湖南省委書記王茂林,要求湖南軍民團結一致,萬眾一心,咬緊牙關,背水一戰,奪取抗洪搶險的最後勝利。
8月21日至23日,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先後到湖南、湖北、江西長江險要堤段慰問受災民眾。
8月22日,松花江第三次洪峰到達哈爾濱,洪峰水位120.89米,超過1957年的歷史最高水位0.84米,相應流量17300立方米/秒,洪水頻率150年一遇。
8月22日,朱鎔基總理就哈爾濱抗洪一線官兵急需防雨禦寒衣物、就哈爾濱、大慶急需救生器材和內蒙古抗洪前線急需大量禦寒物品,分別批示鈕茂生同志,要求迅即解決並組織有計畫生產,救生器材要保證供應,工廠要加緊生產。國家防總、國家經貿委和水利部迅速落實。
8月23日,國家防總水利部向東北三省區派出3個專家組,指導松花江、嫩江抗洪搶險。
8月24日,全軍和武警部隊投入抗洪搶險兵力總計已達27.6萬人,這是自渡江戰役以來在長江集結兵力最多的一次。
8月24日,中紀委、監察部發出《嚴明紀律確保防汛抗洪鬥爭的最後勝利》的通知和《嚴肅查處防汛抗洪鬥爭中的違紀違法行為》的通報。
8月25日,江澤民主席打電話給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就迎戰長江第七次洪峰向抗洪搶險部隊發出指示,要求抗洪搶險部隊高度警惕,充分準備,全力以赴,軍民團結,以洪湖地區為重點,嚴防死守,堅決奪取長江抗洪決戰的勝利。當晚,長江抗洪一線部隊17.8萬人全部上堤防守。

1998年洪水災情1998年洪水災情
8月25日,長江上游出現1998年第七次洪峰。12時宜昌洪峰流量56300立方米/秒,洪峰水位53.29米。由於隔河岩、葛洲壩水庫攔洪錯峰,這次洪峰沒有引起漢口以下河段水位上漲,但高水位的持續時間進一步延長。
8月25日至2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錦濤到黑龍江、吉林慰問抗洪搶險軍民和受災民眾。
8月26日,溫家寶副總理向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匯報全國抗洪搶險情況。
8月26日,李嵐清副總理召集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檢查研究解決抗洪救災中防疫和教育問題。
8月27日,全軍部隊和武警投入抗洪的兵力達到日最高峰,共27.85萬人,其中長江中下游各省17.8萬人,嫩江、松花江地區10.05萬人。
8月28日至9月2日,朱鎔基總理到東北地區視察抗洪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
8月28日,國家防總、水利部派出5個專家組,趕赴長江中下游五省,指導長江退水期大堤防守。
8月31日,溫家寶副總理主持召開國家防總第四次全體會議。會後,國家防總發出了《關於做好決戰階段抗洪搶險工作的通知》,對迎戰長江第八次洪峰作出部署,同時要求做好救災工作、修復水毀工程的準備工作。
8月31日,長江出現第八次洪峰。2時宜昌洪峰流量57400立方米/秒,葛洲壩和隔河岩水庫再次發揮了重要作用,削減洪峰流量2000立方米/秒,攔蓄洪水1億多立方米,減輕了這次洪峰對下游的影響。同日,嫩江、松花江幹流水位開始全線回落。
8月31日至9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嵐清到江西、湖南、湖北檢查衛生防疫和中國小秋季開學工作。
9月2日,長江中下游幹流水位開始全線回落。長江幹流鄂州至小池口河段恢復通航,累計斷航時間37天。
9月3日至6日,江澤民總書記到湖南、江西、黑龍江察看災情,慰問災民,指導抗洪救災。9月4日在江西視察時發表了《發揚抗洪精神重建家園發展經濟》的重要講話,宣布全國抗洪搶險鬥爭已取得了決定性的偉大勝利,並強調受災地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一手抓抗洪救災,一手抓經濟發展,力爭奪取抗洪和生產雙勝利。
9月5日至6日,江澤民總書記在哈爾濱召集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三省區負責人開會,強調在1998年這場偉大的抗洪搶險鬥爭中,我們形成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這是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全黨全軍全國都要大力弘揚這種精神,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
9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總主席尉健行在全總十二屆六次執委會上要求各級工會組織和工會幹部加倍工作,增收節支,把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奪回來。
9月7日至12日,朱鎔基總理到湖北、江西湖南重慶、四川五省市考察,貫徹落實江澤民總書記關於做好抗洪救災、重建家園、發展經濟的重要講話精神,具體安排災後重建、治理江河工作。
9月7日,長江幹流石首至武漢河段恢復通航,至此長江幹流全線恢復通航,最長封航時間43天。
9月22日,參加抗洪搶險的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全部撤離抗洪第一線。
9月25日,長江中下游水位全線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
9月28日,全國抗洪搶險總結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江澤民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宣布抗洪搶險鬥爭已經取得全面勝利。

經濟損失

據初步統計,全國包括受災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四省,共有29個省、市、自治區都遭受了這場無妄之災,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1666億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