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洛威爾,(Robert lowell 1917-1977)簡介
詩人。出身於波士頓的名門世家。遠祖和近親中有19世紀詩人詹姆斯·羅塞爾·洛威爾和意象派女詩人艾梅·洛威爾。他於1937年從哈佛大學轉入俄亥俄州肯庸學院,求學於新批評派的約翰·克羅·蘭塞姆門下,開始致力於“形式工整而內容艱深”的詩創作。1940年,這個清教徒的後裔板依天主教。1943年因拒絕在陸軍中服役曾被監禁。1946年發表詩集《威利爵爺的城堡》,得到好評,後獲得普利茲詩歌獎。1951年刊印詩集《卡瓦納家族的磨坊》。此後對天主教失去了信心。他在波土頓大學講授詩歌,但經常受到精神分裂症的困擾。1957年前往美國西海岸朗誦詩歌,聽到垮掉派詩人金斯堡朗誦的《嚎叫》而有所觸動,轉向惠特曼、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式的自由詩體。《人生寫照》(1959)標誌著洛威爾詩風的巨大轉變。他在一組自由無韻的詩篇中對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心理變化作了坦率和樸實的表述。在著名的《回憶西大街與勒普克》中,他從平靜的50年代回顧狂熱的青春歲月和獄中生活;在《臭鼬出現的時刻》里他以繁複的形象體現了異化的痛苦和絕望中的自求解脫。這些自傳性的詩篇充滿了人生經驗的真實情節,語言平易,親切感人,其影響所及,使所謂“自白詩”成為一時的風尚。洛威爾於1963至1977年在哈佛大學任教期間卷人了印年代的政治活動。1965年他拒絕詹森總統的白宮宴會的邀請,1967年與作家諾曼·梅勒等人參加了反對越南戰爭向五角大樓進軍的行列。這期間他出版了詩集《獻給聯邦死難者》(1964)、《大洋附近》(1967)等。1970年後,洛威爾常住英國。1973年出版的詩集《海脈》使他再度獲得普利茲詩歌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