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吉鄉

洛吉鄉

洛吉鄉位於雲南省迪慶香格里拉縣城東部,東靠四川省木里縣俄雅鄉,東南與麗江地區奉科鄉隔江相望,西與建塘鎮毗鄰,北與甘孜州稻城縣東尼鄉和本縣格咱鄉相連。介於北緯27°38´—28°06´,東經99°55´—100°19´之間。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概貌洛吉鄉概貌
洛吉鄉整個地勢西高東低,南寬北窄,呈三山夾兩溝狀。鄉政府駐地洛吉村中村距縣城86公里,海拔2130米。尼汝村的能那布山是全鄉海拔最高點為4495米,金沙江邊吉函是海拔最低點為1503米。氣候隨海拔高差變化而變化。河谷區平均氣溫13—15℃,最高氣溫31.4℃,高低氣溫-7.9℃,北部高寒山區年平均氣溫5.5℃,年平均降雨量為760毫米。

經濟概貌

洛吉鄉2006年的農村經濟總收入為979.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317元,全年糧食產量達156萬公斤,平均畝產225公斤,農民人均生產糧食371公斤,主產洋芋、玉米、蕎麥、青稞、稻穀。

歷史沿革

一角洛吉鄉一角

永樂四年(1406年)曾在洛吉中村設立革甸長官司,屬永寧府。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為木氏土司占領。清雍正後屬江邊境,中甸解放後分屬大中甸、三壩兩區。

1977年,從三壩劃出洛吉、九龍兩個大隊,從大中甸劃出尼汝大隊,合併建立洛吉公社

1984年改為洛吉區,1988年改為洛吉鄉。

洛吉鄉下轄村:
九龍村 洛吉村 尼汝村

教育狀況

洛吉鄉有學校15所,其中完小3所,10所一師一校,2所二師一校,在校學生506人,有教職工37人,學生入學率99.5%,鞏固率為98%,學校建築面積35367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5364平方米

民族文化

洛吉鄉水資源洛吉鄉水資源

洛吉鄉境內古岩畫遺址較多,共有9處,分布於木聖土岩不洛、居日岩石、不洛、雪打牛子、必子岩布花岩岩邊、孔家坪六社、乾海子、馬鹿塘、俄里仙人洞等。境內勝境眾多,有碧塔海、洛吉峽口、南寶牧場、碩貢牧場、七彩瀑布、帕姆乃仙人洞、納波八聖湖等。

洛吉鄉是個多民族鄉,境內居住著藏、漢、納西、傈僳、彝等五種民族,千百年來他們耕耘著這片富饒而貧瘠的土地,在漫長的與大自然搏鬥過程中,創造和積累了豐富多彩以及優秀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這些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是香格里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多元化、宗教多元化是這裡的特點,五種民族具有自己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風民俗,各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樸素,儘管時代在不段的變遷,這裡仍保留著古樸的民風民俗和原始宗教信仰。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4458
男2423
女 2035
家庭戶戶數 967
家庭戶總人口(總)4039
家庭戶男2053
家庭戶女 1986
0-14歲(總)1184
0-14歲男 628
0-14歲女 556
15-64歲(總) 3065
15-64歲男 1703
15-64歲女 1362
65歲及以上(總) 209
65歲及以上男 92
65歲及以上女 11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587

臨近機構郵編信息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洛吉鄉尼汝完小 674409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九龍管理所674409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昆明隆興達有限公司迪慶分公司 674400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夢想酒店 674400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金江興農完小 674403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洛吉供銷社674409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尼西供銷社 674406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橋頭供銷社 674402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三江併流旅行社 674400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三壩信用社 674411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三壩供銷社674411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上江供銷社 674404

特色產業

洛吉鄉在重視農業生產的同時,注重培育特色產業,如洛吉天然雜交野豬的飼養,許多動物學專家前來考察,並在多家媒體、報刊刊出,2003年洛吉綠色野豬養殖在中央電視台午間新聞30分播出,天然雜交山豬的飼養收到好的成效,同時培植畜牧、旅遊、水電產業,有力的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氂牛養殖產業化
迪慶州氂牛良種繁育基地項目區主要設在香格里拉縣格咱鄉、洛吉鄉,德欽縣燕門鄉等鄉鎮。並建設了三家氂牛良種繁育廠和一家氂牛供精站,引進氂牛良種120頭,改良品種380頭。在項目區,對養殖戶在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扶持。

2006年全州氂牛存欄11萬頭,出欄1.8萬頭,..
野豬圈養到農家
洛吉鄉野豬養殖項目於2002年底向國際小母牛項目中國辦事處提出項目實施建議書,當年通過項目論證並得到國際小母牛項目5萬元貸款扶持。“2003年,我們首先在項目區選擇了15家項目農戶,每戶貸款3000元,進行示範養殖。這些錢主要用於購置繁殖雜交一代商品野豬的母本,同時按野豬的生活習性進行了圈舍改建。”..

風景名勝

徙步尼汝穿越香格里拉心腹
行程:D1香格里拉下午乘車至洛吉鄉。宿:洛吉D2洛吉騎馬或徒步33公里,沿咯吉河兩岸的馬道觀賞青山綠水,飛禽走獸。歷時11個小時抵達泥汝村。宿:藏民家D3尼汝村徒步9公里前往七彩瀑布,途中穿過原始森林、高山峽谷、高山牧場,行程為一天。..
三江併流秘境尼汝游
三江併流秘境尼汝游:香格里拉縣城——洛吉鄉——尼汝村——屬都湖——香格里拉縣城時間:5天交通:騎馬、徒步裝備:睡袋、帳篷食宿:尼汝村三江併流接待站、牧場
香格里拉城市名片: 火炬照耀人間天堂
保護區內海拔最高點為“彌里塘”,海拔4159.1米,最低點為洛吉鄉的“河岔溝”,海拔3180米。保護區內的植被以長苞冷杉為主,其次,根據不同的海拔及陰陽坡,分布著杜鵑、箭竹、苔蘚、忍冬、雲杉、高山松、高山櫟、短刺櫟、紅杉、紅樺、山楊、白樺等,..

民俗風情

一角洛吉鄉一角

洛吉鄉各民族風俗習慣都深受原始宗教文化影響,如藏族苯教、彝族畢摩、傈僳族尼扒、納西族東巴教,無論是婚俗喪葬、起房蓋屋都滲透著原始宗教的遺蹟。具有原始宗教的傳統節日有尼汝丹巴節、祭山跑馬節、洛吉中村木聖土的納西族二月八、納西新年,九龍彝族火把節、彝族新年等等。

洛吉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作浩如煙海的民歌民謠和傳統故事,如藏族的《攪奶歌》、《卦歌》、《青稞種的來歷》、納西族的《牧羊歌》、《魯般魯繞》(創世紀);傈僳族的《始歌》、《喪歌》、《人為什麼喜歡狗》,彝族的《擀氈創始人阿依吹批》,漢族的《山歌》等等,表達出各民族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由的嚮往,對理想的追求,對英雄人物和美好事物的歌頌讚譽。

洛吉的民族歌舞浩如煙海、博大精深,每逢重大節日、婚嫁喜慶、豐收季節,各族人民便盛裝艷服,歡聚一起、輕歌曼舞、通宵達旦。流傳於尼汝藏族的鍋莊、九龍彝族達提舞、中村納西族的瑪達咪,岩落傈僳族的葫蘆笙舞等等,在這裡各民族的樂、歌、舞相隨相依,隨樂而舞,洛吉各族兒女用歌舞訴說歷史,讚美生活、抒發感情,用歌舞把生活裝扮得五彩繽紛。
洛吉鄉尼汝村保留下了一個傳統節日,即每年農曆九月十五日的“進山節”。香格里拉縣林業局辦公室主任金玉華就是尼汝村人,他描述老家的這個節日,源於古老的藏族原始宗教。按照祖輩傳下來的說法,從農曆九月十五日開始,“樹上的水都到了地里,生命休眠了”。

相關新聞

政科技扶貧資金落戶雲南洛吉鄉
中央財政科技扶貧香格里拉縣洛吉野豬養殖項目滾動發展啟動儀式在洛吉鄉舉行。
香格里拉縣扶貧辦負責人介紹,在中央財政設立科技扶貧專項資金從1999年開始,旨在進一步加大科技扶貧工作的力度,抓一批科技扶貧示範基地、示範戶,最終推動其他農戶脫貧致富。在州和香格里拉縣扶貧辦、財政局等部門的共同努力下,100萬元中央財政科技扶貧資金最終落戶香格里拉縣洛吉鄉。其中,25萬元用於建立野公豬采精站、飼料加工站和產品包裝線;25萬元用於圈舍改建等基礎設施建設;餘下的50萬元借鑑國際小母牛項目的資金運作模式作為滾動發展資金,先擇信譽好、能力強的農戶進行扶持。
綠源雜交野豬養殖協會會長張正軍說:“通過項目的實施,一年內洛吉鄉的野豬養殖戶將達300戶以上。建立產品包裝線後,綠色無公害野豬肉也能加工成包裝精美的商品,登上國內各大城市超市的貨架。”
為發展野豬養殖項目,2001年,在洛吉鄉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當地青年農民張正軍牽頭成立了洛吉鄉“綠源特種野豬養殖服務公司”,2003年又成立了洛吉鄉綠源雜交野豬養殖協會。到目前為止,洛吉鄉圈養野豬的農戶已有126戶。
希望工程
香格里拉縣三壩鄉、洛吉鄉開展雲南省希望工程“行萬里路,送萬雙鞋”公益活動愛心鞋發放儀式
近日,香格里拉縣三壩鄉、洛吉鄉團委開展雲南省希望工程“行萬里路,送萬雙鞋”公益活動愛心鞋發放儀式。

洛吉鄉開展雲南省希望工程“行萬里路,送萬雙鞋”公益活動愛心鞋發放儀式洛吉鄉開展雲南省希望工程“行萬里路,送萬雙鞋”公益活動愛心鞋發放儀式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