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溝英歌舞

泥溝英歌舞

特點普寧市泥溝鄉英歌舞頭槌泥溝英歌的特點是:扣槌在下,從下而上,雙提臂,單踢腿,幅步大。 泥溝英歌的前棚,先祖傳下來的是8槌8鼓1蛇,套路不多。 1996年秋,泥溝英歌再次上羊城,參加“96中國旅遊藝術節暨廣東歡樂節”。

簡介

泥溝英歌
廣東省普寧市泥溝鄉英歌舞廣東省普寧市泥溝鄉英歌舞
廣東省普寧市燎原鎮泥溝鄉英歌舞,源遠流長,是潮汕大地傳統民間舞蹈之一。它被認為是揚正壓邪、吉祥平安的象徵,深受民眾喜愛和推崇,具有廣泛的民眾基礎和社會基礎。成就

2006年5月20日,普寧英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泥溝英歌更是普寧英歌中的佼佼者。

尋根溯源

流派

在潮汕地腹地的普寧市,英歌有二大流派:單槌和雙槌。泥溝英歌屬於後者。

起源

關於泥溝英歌舞的起源,據載,是先祖從福建南下定居後才有的,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
如普寧其他英歌一樣,泥溝英歌源於人民民眾勞動之餘喜習武(學拳頭),藉以消除疲勞、健身壯體,後又在習武的基礎上,根據宋朝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創編了“唱英歌”,後代代相傳,發展為南方漢民族優秀民間傳統舞蹈。(清乾隆年間旱塘人成技創編“英歌舞”,傳教於民。清鹹豐年間鐵山許亞梅、大長隴陳娘康借唱英雄為名練習武藝,以備義師再起,也是普寧英歌較早的著名傳人)。
最初先祖傳下來的泥溝英歌舞前棚是八槌八鼓一蛇,雖套路不多,卻極為精堪。經過一代代的相傳加工,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具有嚴謹的身法,步法,槌法,陣法。

風格特點

特點
普寧市泥溝鄉英歌舞頭槌普寧市泥溝鄉英歌舞頭槌
泥溝英歌的特點是:扣槌在下,從下而上,雙提臂,單踢腿,幅步大。雙槌起落,扣擊對舞,手腕轉動打活槌,產生漂亮的槌花。上身和頭部左右自然晃動,極富舞蹈感。
套路有:觀音坐蓮,單鎖鏈,雙鎖鏈,鉤腳,飛鷹等。
槌法有:推槌,背槌,合槌,搓槌,釗槌等。
陣法有:8字雙金錢,雙龍擺尾,八卦螺鏇、李逵下山、內外重圍、洗街、五星閃光、落地梅花、披星戴月等。
套路槌法陣法舞動時候,粗獷豪爽,氣勢磅礴,剛柔並濟,變化多端。環套環,圈套圈,層層交織,隊隊相應,有如猛虎下山,萬馬奔騰,讓觀眾百看不厭。雙拋槌

泥溝英歌的雙拋槌是種普寧英歌中打法最為獨特的。
最典型的是雙槌從右胯旁沿一斜線向左上方拋擊又甩擊回原位,配合其腳下特有的跑跳步反覆進行,整個動態非常的輕靈、活躍,柔中顯剛,舞蹈性特彆強。另外在泥溝英歌中,其步態、圖案變化也較豐富,如快速的倒步連線,是泥溝英歌最富特色的隊形變化之一,在表演中,舞隊以三人一組不斷地套換位置,形成環環相扣、循環不息的單向群體運動,表現了英雄們前赴後繼奮勇向前的偉大氣概。

泥溝英歌扮演對象

普寧泥溝英歌臉譜普寧泥溝英歌臉譜
英歌舞者扮演的是梁山伯英雄好漢,所以,舞者臉部化妝是根據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徵而定的,一般如下:
隊頭玩蛇的鼓上蚤時遷,臉上盤一條銀環蛇。
頭槌是黑鏇風李逵,黑須滿腮、倒鉤;
二槌是大刀關勝,紅臉紅須;
三槌花和尚魯智深,是個花點環須綠眼角怪樣;
四槌行者武松卻描得英姿煥發、剛強無敵美男子。

近代發展歷程

解放初期

泥溝一個先祖傳下來的規矩是: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英歌隊員年老了,要退出英歌班,必須培養自己的兒子或者族內一後生來接班,否則就別想退出英歌班。先祖這樣用心良苦,目的是為了讓英歌代代相傳,不致後繼無人。
泥溝英歌的前棚,先祖傳下來的是8槌8鼓1蛇,套路不多。雖8槌8鼓,但隊數多,就解放前期全村共有7支英歌隊,顯得十分活躍。隨著思想解放,當時特地組織了一支女英歌隊,1953年女英歌上縣城表演受到好評。上世紀五十年代為了表示對五星紅旗的熱愛,創作了“五星閃爍”的陣法套路,受到華南歌舞團的稱讚。
此後,華南歌舞團才泥溝採風,泥溝一個直接受到藝術家的指點,進步更快。上世紀六十年代,泥溝英歌在流沙燈光球場的一次表演中,收到北京舞蹈學院藝術家的青睞,確定有華南歌舞團負責對泥溝英歌進行輔導加工,準備上京。由於文化大革命爆發,未能如願。
十年浩劫,英歌鼓歇十年。打到四人幫後,英歌鼓又響起了。北京舞蹈學院廣州舞蹈學校來普寧採風,觀看了泥溝英歌,由於當時沒有錄像機,只把泥溝英歌的鼓聲、槌聲、腳步聲錄音。北京的馬老師當即揮筆寫下:“英歌舞東風,泥溝逞英豪”。

改革開放

上世紀80年代,泥溝英歌隊組織前棚、後棚到惠來陸豐揭西

廣東省普寧市泥溝英歌慶賀建國四十周年廣東省普寧市泥溝英歌慶賀建國四十周年
潮陽等地演出。使當地民眾大開眼界。
1989年9月,廣東省英歌研討會在普寧召開,泥溝英歌前棚組織32槌上縣城參加表演,受到與會的藝術家的好評。廣州舞蹈學校的楊美琦校長、北京舞蹈學院民族舞蹈系的潘志濤主任帶領一班人馬專程來到泥溝,選定泥溝作為廣州舞蹈學校的“實驗田”,雙方定下“契約”。
1990年元宵節,普寧舉行英歌大會演。泥溝英歌組織了64槌的前棚參加演出,在廣州舞蹈學校李永祥主任、黃汝麟副主任以及講師張小彰的指導下,泥溝英歌推陳出新,打出了新水平、新風格。參加表演的共有10個隊,9個隊是單槌的,獨泥溝英歌是雙槌的。南山英歌安排第一出場,先聲奪人,而泥溝英歌安排最後出場,也起到了壓軸的效果。觀眾看完泥溝英歌五分鐘的表演,還依依不捨,不願離場。主席台上的領導和專家看後笑容滿面,頻頻點頭。
廣東省普寧市泥溝英歌廣東省普寧市泥溝英歌
同年秋,泥溝英歌被選定為省參加“90中國旅遊藝術節暨廣東歡樂節”表演,好評如潮。
1991年7月,應深圳市政府邀請,泥溝英歌在深圳“荔枝節”上大顯身手。英歌所到之處,便於許多潮汕老鄉圍觀。他們說,泥溝英歌為潮汕人在深圳爭了一口氣。
同年9月,泥溝英歌又代表汕頭地區參加“第一屆世界女子足球錦標賽抽籤儀式”開幕式的表演,在廣州天河體育館大顯身手。嶺南台(現廣東衛視)現場直播,為潮汕英歌走向世界打響了第一炮。中央電視台一位記者和長春電影製片廠的一位導演看後,握住總教練的手說:太棒了,這才是真正的民間廣場藝術,有機會我們要拍成電影故事
出席2004年澳門回歸5周年慶典出席2004年澳門回歸5周年慶典
片。
同年12月,泥溝英歌又上省城,由中央電視台“東南西北中”製片組織天河體育館拍攝了路套,濃縮提煉,在中央電視台播了5分鐘。
1996年秋,泥溝英歌再次上羊城,參加“96中國旅遊藝術節暨廣東歡樂節”。再次為羊城觀眾和外國來賓獻藝,載譽而歸。
1999年歲末跨進新世紀之際,泥溝英歌再次應慎重市政府邀請,參加深圳市政府舉辦的跨世紀狂歡夜。當時真真正正的萬民同樂,幾十萬深圳市民從夜9點到凌晨2點,沉醉在歡樂之中。英歌所到之處,觀眾人山人海。近年期間
少年英歌出席建國55周年慶典少年英歌出席建國55周年慶典
2002年春,泥溝英歌又被深圳市政府邀請到深圳“世界之窗”表演,收到各界人士讚揚。
2003年12月,泥溝英歌代表潮汕文化之一,參加在澳門舉行的世界旅遊節暨潮州美食節的表演,轟動澳門。
2004年澳門慶回歸5周年,2005年12月澳門國際旅遊節。泥溝英歌又應邀參加表演。
2004年7月,泥溝組織一支20多人的少年英歌隊,創新了動作與路套,把廣場藝術搬上舞台表演,參加廣東省第六屆少兒藝術花會暨CIOFF第三屆亞洲兒童民間藝術節比賽,榮獲金獎。
同年10月,少年英歌隊上北京慶祝建國55周年的遊園活動,收到中央首長的親切接見。
泥溝英歌經過幾代藝術的努力,知名度不斷提高。2004年泥溝被評為“藝術之鄉”,泥溝編導兼總教練張伯琪老師,也被授予“廣東省優秀民間藝術師”稱號。
廣東省普寧市泥溝鄉英歌舞 廣東省普寧市泥溝鄉英歌舞
泥溝鄉少年英歌隊 泥溝鄉少年英歌隊
泥溝鄉英歌舞 泥溝鄉英歌舞
泥溝鄉英歌舞鬧東門 泥溝鄉英歌舞鬧東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