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法界之心》是一本以“佛法修證”為題材的小說。小說的作者在修證佛法的路上已探索了十多年,她對佛法中大乘、小乘、密乘的一些實修實證後的見地,像一粒粒閃光的珍珠一樣,用小說的故事情節將其串了起來。而且文中還涉獵到了作者對基督教、道教等領域的探索,並提出了自己的獨特知見。
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吳愛真,被塑造成一位佛教中“乘願再來”的菩薩。她是追求佛法智慧的大乘行者,肩負著弘揚佛法的使命和師父的重託。同時,她也是一位平凡普通、柔情善感的女子。在滾滾紅塵,曾與無數世俗的女子一樣,苛求一份純淨、聖潔、不變的愛,內心潛伏著強烈的對生命完美的追求。但當她未盡的習氣、欲望、所追求的一切互相衝突時,她是怎樣面對,怎樣調整自己的生命狀態,又怎樣從情感的起落得失中去反省和體悟佛法“空有不二”的真諦。最終,她又對生命達到了怎樣的認知,讓她的修證與紅塵生活相契相融。
想每一位能暫時放下浮躁之心,用平和、寧靜的心態讀完小說的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和收穫。願這本書與每一位讀者,每一位願意走入佛門或已經在佛法修證路上的朋友結出善緣。
作者簡介
二十年前,年輕、好奇、充滿生活激情的她為了探尋“生命的奧秘”踏上了修證佛法之路。不斷的禪修、閉關、朝山,一路走下來,遇到數不清的善緣相助和令人難以置信的奇遇,同時,也經歷了種種因“我執”帶來的坎坷磨難,生命曾一度徘徊在死亡的邊緣……
如今,所有能提起的往事都已融化在她“自以為折騰”的笑聲里……有人問她:“在您的修行歷程中,最值得與大家分享的心得是什麼?”她說:“在修行路上,最有力的武器是慈悲。每一次當我瀕臨絕境時,都是慈悲心的瞬間流露拯救了我。整個法界中,慈悲無敵……”
楊寧現居於廣東珠海,成立珠海瑪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弘揚,並以網路的形式重點介紹釋迦牟尼佛的智慧,建立佛法實修網站:易度門 。她認為,“佛法”是人類有記載的文明中,對“生命的奧秘和意義”詮釋的最圓滿最透徹的智慧。她希望藉助網路,能與所有人分享她二十多年從中受益的點點滴滴。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部 空花
(一)緣起
(二)禪堂回憶
(三)參觀畫展
(四)陋室情執
(五)遊園雅趣
(六)情天風雲
(七)緣聚雪域
(八)同游遇雨
(九)病魔降臨
(十)A市釋疑
(十一) 喜逢知己
(十二) 探視師父
(十三) 舊緣重逢
(十四) 夜色情緣
(十五) 盛裝會客
(十六) 羅浮山之游
(十七) 人間真情
(十八) 看望父母
(十九) 五台山小住
(二十)相聚澳門
(二十一)生日思緒
(二十二)慧子見母
(二十三)慾海風波
(二十四)師父重託
(二十五)雲遊修證
(二十六)歸來
第二部 如月
(一)四十九天閉關日記
(二)西藏之旅
(三)終南山百日閉關紀實
(四)如願
內容摘要
序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分別執著不能證得。這是法身佛的智慧,這種智慧即法界之心。
第一部空花
(一)緣起
菩薩:師父,人是因為欲望來到這個世界的嗎?
師父:因愛而來。
菩薩:那生命的意義就是為了尋找愛了?!
師父:是的。
菩薩:究竟怎樣的愛才能讓人滿足呢?
師父:無我之愛!
菩薩:這是一種怎樣的愛呢?
師父:大慈大悲!
菩薩:怎樣獲得呢?
師父:人人本性具足!
菩薩:那為什麼人人都又迷失了呢?
師父:執著情天慾海,墮落於情、欲之中。
吳愛真不再問師父了,一個人靜靜地坐在蒲團上思考 。“菩薩”是她現在的男朋友送給她的雅號,而他自號“小沙彌”。
她知道,師父的回答總是對應她不同時期的心態牽引她、指導她,破她的某種執著的。這種“無我的大慈大悲”,她從師父平時的開示、經典的閱讀以及修證中,思考領悟了一些。她認為,那是一種從破掉“我執”的人身心流出的智慧和品質,是建立在“眾生平等”的實證基礎之上的,這種“愛”在人世間所示現的形式和對三界眾生的加持、攝受力,都不可思議。不是一位凡夫可以用情慾之心來揣度的……
她由此漸漸想到了自己的情感,她覺得現在即使自己能拋開覺受,不占有、不在意回報,最低限度她還需要理解。
她曾經戀愛四年的第一個男友移情別戀,離她而去。分手後,她也是一個人在這個蒲團上靜靜流淚,傷痛之餘,她對師父說:“師父,我想從此遁入空門,我覺得沒有人能理解我。”
師父笑了,笑她怎會迷失得這樣深。師父說:“孩子,人的心都是圓滿的法界之心,本應安住在無分別無對立的‘心物一元’的世界裡。但人世間卻是有分別有對立的世界,精神與物質是分離的,人很難將它們統一起來。所以,人與人之間的‘愛情’也不會是純粹的精神層面的感情,它必須同時包含有物質層面,在人世間才算完美,也才能真正得到人‘心靈’的認可。比如:男女雙方心靈的碰撞、溝通、融合,這是滿足愛情精神層面的因素,而‘性行為’是‘愛情’物質層面的因素。只有這兩方面都滿足了,在男女雙方的心靈中才會被認可他們的‘愛情’圓滿了。但兩個人之間的這種愛情,在‘生活中’還是屬於空中樓閣,因人在此世界生存不是單一的,一出生就注定有種種社會關係和成人後擔負的責任,比如:家庭成員、親戚、朋友,應盡的家庭責任、社會義務,人的生存方式與這些社會關係的總和構成了一個人在此世界的生活層面。這是男女之間兩個人的‘愛情’要回到生活,回到現實,不能不考慮的第三個因素。這樣,這個本來發生在兩個人之間的‘愛情’才可能在人世間相對穩固地打下地基。所以,在人間光談精神層面的愛情或光有物質層面的感情,在人‘心靈’的認可度方面都是不完美的,因為‘心’是圓滿的。但人世間是個有缺陷的世界,故心靈真正渴求的精神與物質的完全統一在表面上永遠達不到,即使多么完美的愛情,也許會有短暫的滿足和擁有一切的覺受,但人世間的一切剎那不停地在變化,人的心又不停地執著在已變化的表相中,很難在得得失失中保持住長久的滿足和快樂。
而你長期住在精神與物質統一的禪定狀態中,在那種狀態中,一切都是心想事成的。回到紅塵後,談到物質層面時,你會認為太俗了,但在人間,拋開物質層面的愛情,那是開在虛空中的花。天人可以擁有那樣的愛情,天人對物質的所需可以心想事成,而人不能。
你長期在外面閉關修證,還說兩情若是久長時,豈在朝朝暮暮,但這種拋開物質層面的感情,又能從始至終地達到心心相印,這是你體驗到的師父與弟子之間的感情,不是人間的愛情。
你生而為人,沒有迷失在人間的情天慾海,卻迷失在修行的‘道情’之中,把‘道情’和人與人之間的‘愛情’混為一談,以你定境中的思想來要求這個世界的人和事,抱怨你的男友不理解你,但你理解這個世界的‘愛情’嗎?你要的那種純粹精神層面的感情在這個世界是不現實的。
孩子,回到人世間,回到紅塵中,讓你的‘心’回到有分別有缺陷的世界中來,深深地體驗眾生情感的無奈、痛苦和失落,找到那條從情天慾海的執著和迷茫中解脫的捷徑,帶眾生回到法界中來,這是一位菩薩的職責和使命,也即是一位菩薩的大慈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