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術語,法界觀,為華嚴宗觀門之樞要,可分為真空觀、理事無礙觀、周遍含容觀等三觀。法界即所觀之境,三觀即能觀之觀。又作三重法界、三重法界觀、三重觀門、三重法界觀門。略稱三重觀。
(一)真空觀,即觀理法界。謂觀諸法之本性即空。然真空觀之空非斷滅之空,亦非離色之空,乃觀色非實色,而舉體為真空,觀空非斷空,而舉體是幻色,而達空色無礙之境界。於此觀法中,可分為會色歸空觀、明空即色觀、空色無礙觀、泯絕無寄觀等四種。
(二)理事無礙觀,即觀理事無礙法界。謂若僅觀於事,則起世俗之心,而執著於享樂之境;若僅觀於理,則起出世之心,而恐局囿於喜愛無漏小果之境。若理與事並觀,則能達鎔融無礙之境,心無所偏著,自能悲、智相輔,成就無住行,而證無住處。
(三)周遍含容觀,即觀事事無礙法界。謂以事望事,使觀全事之理,隨事而一一可見,全理之事,隨理而一一可容;然後一多無礙,大小相容,玄妙而莫能測度。[華嚴法界觀門、注華嚴法界觀門序](參閱‘三重觀門’592、‘真空觀’4215、‘理事無礙觀’4718)
相關詞條
-
三法界
佛學術語,名數,嚴家除四法界中之第一事法界,就其他三法界,立三重之法界觀,故有三法界之目。
-
法界
佛教道教術語。法泛指宇宙萬有一切事物,包括世出世間法,通常釋為“軌持”,即一切不同的萬事萬物都能保持各自的特性,互不相紊,並按自身的軌則,能讓人們理解是...
概念 一法界 三法界 四法界 五法界 -
《法界》
佛教重要典籍。
法界 相關資料 參考 -
三觀[宗教三觀]
三觀是台宗之重要法門,為教理實踐修行之骨架系對一切存在之三種觀法,即空觀、假觀、中觀稱“空假中三觀”依據“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賢聖學觀品“從假入空二諦...
介紹一 空觀 假觀 中觀 介紹二 -
三觀[唯物主義三觀]
三觀一般而言是指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這是被大多數人所認知的三觀,即老三觀。新三觀是由2009年中央紀委十七屆三次全會上,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即事業觀、...
老三觀 新三觀 馬克思三觀 宗教三觀 -
一心三觀
一心三觀又名圓融三觀、不可思議三觀、不次第三觀等,是天台宗圓教的觀法。天台宗說宇宙萬有,都具有空假中三種諦理,而這三種諦理又互具互融,空即假中,假即空中...
《佛光大辭典》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
四法界觀
解釋四法界觀是佛學術語,觀見四種之法界也。 此中事法界之一,雖不單獨以之為觀法,而其他三觀則不離事法界,故相續而謂之四法界觀。
解釋 -
清丁觀鵬法界源流圖卷
清丁觀鵬法界源流圖卷,中國古畫,民間收藏,吉林省博物館藏。
簡介 -
三觀[哲學三觀]
三觀一般而言是指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這是被大多數人所認知的三觀,它們辯證統一,相互作用,崇高的真善美為三觀的追求目標。中國共產黨的提出的黨的三觀,是...
人的三觀 黨的三觀 馬克思主義(哲學)三觀 宗教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