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寺[四川瀘州]

法王寺[四川瀘州]
法王寺[四川瀘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瀘州法王寺位於川黔交界的瀘州市合江縣鳳凰山風景區,距縣城四十公里,瀘州市五十公里(高速),貴州赤水市十二公里,為川南黔北名剎,四川八大叢林之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瀘州法王寺瀘州法王寺
瀘州法王寺位於川黔交界的瀘州市合江縣鳳凰山風景區,距縣城四十公里,瀘州市五十公里(高速),貴州赤水市十二公里,為川南黔北名剎,四川八大叢林之一。

始建於唐代中期的法王寺,系清同治年敕賜十方叢林,慈禧欽賜“法王禪寺”匾額。現存寺院古建築均為清代所建。

法王寺自唐建成以來,歷經戰亂匪禍,時毀時建。直到清乾隆五年(1740),成都三聖寺高僧實心和尚(法號廣遂)飛錫來寺,以佛教禪宗臨濟門為派系,興佛參禪,振興法王寺。從廣遂以降,歷經際可、本惠、慧源、悟蓮、德峰、果山、祖法、超塵、正法、東方、源隱、朗空、慈祥等14位方丈。至清朝同治年間,法王寺第七代祖師果山和尚建成了現在所見法王寺的巨大規模,並且派其師弟果端、果飲上京師奏請皇上,頒賜印刷柏林寺藏經,請領法王寺方丈代慈禧太后修行,慈禧欽賜“法王禪寺”匾額,開創了法王寺鼎盛的局面,使法王寺成為川南黔北著名的十方叢林。

抗日戰爭時期,住持方丈東方和尚與辛亥革命時期的蜀軍副都督夏亮工協定創辦法王寺佛學院,禮聘漢藏教理院太虛大師為名譽院長,印順法師為導師,演培法師為教務主任,惟賢法師等為教師,於1941年開學,直至1949年解放,其間培養了眾多僧俗人才,當中很多學員後來成為享譽世界的佛學大師。

1958年,法王寺被省政府列為第一批重點保護寺院,1991年,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

法王寺占地近百畝,清代遺留的寺院主體建築面積4800多平方米,全寺的建築分三聖殿、萬壽亭、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六殿、東西兩廂、禪院和觀音堂等10餘個院落。在此基礎上,近年又擴建了佛教文化廣場、由200級石階和多組牌坊組成的山門、講經樓、陳列館、圖書館、齋堂、住宿樓、植物園和停車場等。寺廟周圍古木參天,古楠木、紅豆杉及各種珍稀林木花卉簇擁古剎,呈現出深山藏古寺的莊嚴。

現任主持、瀘州佛教協會會長德祥法師畢業於中國佛學院,於2003年住持法王寺。

法王寺現有僧眾20餘人,常住居士40餘人。寺院僧眾秉承清淨持戒,農禪並重的寺風,致力於將法王寺建成清淨、純正的學修道場,正信、智慧佛法的傳播地。

建築概況

瀘州法王寺瀘州法王寺
法王寺建築素以“天下第一石工”聞名於世,寺院布局和建築風格堪為中國古代寺廟建築一大奇觀。

法王寺遺存的古建築始建於清初。寺院設計者循山勢巧妙地將整個建築組群設計為四進院落的複合四合院,並按佛教禪宗的廟宇形式布局。在主軸線上按山門、關聖殿、萬壽亭、大雄寶殿、藏經樓排列。在次軸線上分別安排廂房、僧舍、禪堂等規整式布局。從山門到藏經樓的整個序列中,空間不斷變化,對稱、和諧的寺院建築在周圍高大的古楠木映襯下形成“一體空間”,形成莊重、幽暗、森然、神秘的氣氛。

寺院的建築結構、建造風格獨具一格,整體採用木石穿逗結構。整個建築中最令人稱奇的是,全寺由248根紅色石柱托起。石柱最高達12米,柱徑0.9米,最短的4米,柱徑0.45米。這些石柱均為整石開鑿,無有接拼。柱上鑿有孔洞,與殿內的木製平梁、串梁相穿,細膩堅硬、雖逾百年滄桑,全無風化痕跡,巍然聳立數百年毫無偏斜。寺內基石、平台、院壩、石雕均為相同紅色石料刻砌而成。全寺浩大的工程、雄偉的造型、嚴謹的結構、精湛的雕刻、磅礴的氣勢,使法王寺獲得了“天下第一石工”的美譽。近年新建的講經堂、陳列館、圖書館、齋堂、佛教文化廣場、山門等建築,繼承和保留了法王寺古建築的木石結構和循山勢設計的風格和特色,與古寺建築自然接,融為一體。

法王寺山門原為清代所建。上懸清慈禧太后所賜“法王禪寺”匾額,但在1940年的一場大火中被毀。現存山門是民國三十七年重建的磚木結構建築,建築面積246平米,前檐下鐫刻的“法王寺”,為四川軍閥楊森民國三十七年十月所寫。山門門聯為“肯適肯來世外煙霞無掛礙,再撲再起眼前樓閣有滄桑”。近年,法王寺對山門進行了擴建,在山腳以佛教文化廣場為起點,新建了由多組石牌坊及200多級32米寬的台階組成的氣勢恢弘的新山門,與原山門巧妙連線,自然融合。廣場牌坊上鐫刻的傳印長老手書“如來道場”四個字,使千年古剎更顯莊嚴。

穿過山門,沿著十七級台基而上是一座重建於清嘉慶年間的關聖殿。殿內原供奉關羽而得名。殿堂為硬山式屋頂,木石穿抖結構,殿內現塑像為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西方三聖后塑普賢菩薩像。

瀘州法王寺瀘州法王寺
清同治十年,法王寺方丈果山派弟子赴京迎請回龍藏經後,為報“皇恩浩蕩”建萬壽亭。以供奉聖旨、鑾儀等。光緒十七年建成的萬壽亭,為牌樓式建築,木石結構,重檐歇山式屋頂,室內正中立“法王寺記恩碑”,碑高3.4米,寬1.45米,碑額刻“聖旨”二字。二樓左右為鐘鼓。正樓上有木質雕花圍欄。後壁上繪有水墨山水人物畫,檐下正中供九龍鏤空雕“當今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牌位。整個建築構思巧妙,木雕精緻,繪畫生動,將建築藝術與木雕,彩繪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

法王寺天王殿重建於清道光七年,木石穿抖結構,硬山式屋頂,面闊7間24米,建築面積428平米。天王殿位於法王寺建築群和主軸線的中心部位,但是從其建築風格上看,為了突出萬壽亭和大雄寶殿,在建築手法上採用了烘托和鋪墊等的建築方式。

法王寺的主體建築為大雄寶殿,殿前為院壩,兩側為東西廂房,大殿重建於清道光七年,木石結構,重檐歇山式屋頂四架櫞前後搭牽用四柱,通面闊5間24米,進深3間15米,通高15米。台基高1.2米,階梯形踏道七級,建築面積575平方米。

大雄寶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像,佛像背後為觀音、文殊和普賢菩薩,造像莊嚴優美,顯示出川南佛教石刻造像的藝術特徵。

大雄寶殿的屋頂為歇山式,屋面施灰色布瓦,屋脊的正中塑寶珠和卷草紋,兩側塑行龍,尤其是大殿的屋檐和檐柱木雕,如吻獸、戲劇人物、瑞獸等造型精美絕倫,令人嘆為觀止。從木雕的手法上來看,垂脊和斗拱之間為鏤空木雕,八角起翹修長,給人以輕盈飛升的視角藝術感。

法王寺的最後一殿為藏經樓,修建於清光緒十七年,硬山式屋頂,磚木結構樓房,八架椽屋心前後乳扶搭牽用五柱,面闊5間。明間為殿堂,次間為僧舍,藏經樓為供奉“欽賜龍藏”而修建,724函,7168卷龍藏經,被存放在12個刻繪五爪龍祥雲圖的藏經櫃中,殿內粱柱和槅扇上雕繪了戲副人物故事畫,造型生動,具有典型的川劇瞼譜藝術特徵。

交通情況

瀘州-法王寺:
1.到瀘州西南商貿城購買到【九支(空)】的車票(19.5元),每20分鐘一班輪班發車。

2.到石佛下車。

3.坐固定班車上法王寺,班車是每天早上六點半和下午四點半,票價5元。或乘私人機車(20元左右)或私人麵包車(50元左右)到法王寺。

重慶-法王寺:

重慶(重慶北站、菜園壩火車站旁)——赤水(途經石佛下車即可)

重慶北站發車時間:7:00、8:00

菜園壩火車站旁發車時間:7:40、8:40、11:40、12:30、15:20、18:30

成都-法王寺:

成都(新南門汽車站、五桂橋總站)——赤水(途經石佛下車即可)

新南門汽車站發車時間:7:20、8:50、1:30、1:50、2:50、5:00

五桂橋總站發車時間:7:50、9:15

聯繫方式

客堂電話:0830-578729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