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

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

《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是2008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伯爾曼。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4月1日)

叢書名: 博觀譯叢

平裝: 66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3678622

條形碼: 9787503678622

商品尺寸: 23 x 16 x 3.6 cm

商品重量: 780 g

ASIN: B001AJ63BK

B001AJ63BK

內容簡介

《法律與革命(第1卷):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中文修訂版)》講述的是下面的歷史:曾經有一種稱做“西方的”文明;這種文明發展出了獨特的“法律的”制度、價值和概念;這些西方的法律制度、價值和概念被有意識地世代相傳數個世紀,由此而開始形成一種“傳統”;西方法律傳統產生於一次“革命”,它在後來數個世紀的過程中被革命周期性地打斷和改造;在20世紀,西方法律傳統的革命危機比歷史上任何其他時期都要大,某些人相信這種危機實質上已導致了這種傳統的終結。

作者簡介

作者:(美)伯爾曼 譯者:賀衛方 高鴻鈞 等

哈羅德·伯爾曼(HaroldJ.Berman,1918-2007),世界知名的比較法學家、國際法學家、法史學家、社會主義法專家,以及法與宗教關係領域最著名的先驅人物。他對中國當代法學界也產生過重大影響,是中國法學界比較熟悉的外國法學家。曾任美國愛莫蕾法學院教授、哈佛大學法學院榮譽教授。

譯者簡介:

賀衛方,北京大學法學院 網名“守門老鶴”男,1960年7月生,山東省牟平縣人,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學院(法學學士),1985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1985年起在中國政法大學任教並主持《比較法研究》季刊編輯工作。1995年調至北京大學法律學系任教。1992年被聘為副教授,1999年被聘為教授。1993年6-7月美國密執安大學、1996年6月-1997年1月哈佛法學院訪問學者。擔任北京大學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國外國法制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主要著作和譯作有《新波斯人信札》(與梁治平、齊海濱等合著)、《外國法制史》(與由嶸、張學仁、高鴻鈞等合著)、《美國學者論中國法律傳統》(與美國漢學家Karen Turner及高鴻鈞合編)、《走向權利的時代》(副主編)、《法邊餘墨》、《中國法律教育之路》(編)、《司法的理念與制度》、《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美國Harold J.Berman著,與高鴻鈞等合譯)、《比較法律傳統》(M.A.Glendon,M.W.Gorden和C.Osakwe合著,與米健、高鴻鈞合譯)、《比較法總論》(K.Zweigert & H.Koetz著,與潘漢典等合譯)、《比較法律文化》(Henry W.Ehrmann著,與高鴻鈞合譯)、《美國法律辭典》(Peter Renstrom編,主譯)、《運送正義的方式》、《具體法治》、《超越庇里牛斯山》等。

高鴻鈞,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理事(自1985);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法社會學研究中心主任,1997年2月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7)。

目錄

導論

法律與歷史

法律與革命

西方法律傳統的危機

走向一種法的社會理論

第一部分 教皇革命與教會法

第一章 西方法律傳統的背景:民俗法

部落法

日耳曼法中的動態因素:基督教和王權

苦行贖罪法及其與民俗法的關係

第二章 西方法律傳統在教皇革命中的起源

教會和帝國:克呂尼改革

教皇敕令

教皇革命的革命特徵

教皇革命的社會—心理原因和結果

近代國家的興起

近代法律體系的產生

第三章 西方法律傳統在歐洲大學中的起源

波倫亞法學院

課程設定與教學方法

分析和綜合的經院主義方法

經院主義與希臘哲學和羅馬法的關係

經院主義辯證法在法律科學中的套用

作為西方科學原型之一的法律

第四章 西方法律傳統的神學淵源

最後審判和煉獄

補贖的聖禮

聖餐禮

新神學:安塞姆的救贖學說

救贖學說的法律含義

西方刑事法律的神學淵源

教會法的犯罪法

第五章 教會法:第一個西方近代法律體系

教會法與羅馬法的關係

教會法體系的憲法性基礎

作為教會憲法的社團法

對教會管轄權的限制

第六章 教會法律體系的結構要素

教會婚姻法

教會繼承法

教會財產法

教會契約法

訴訟程式

教會法的系統化特徵

第七章 貝克特對亨利二世:並行管轄權之爭

《克拉倫登憲章》

僧侶權益和雙重危境

英格蘭的教會司法管轄權

禁止令狀

第二部分 世俗法律體系的形成

第八章 世俗法的概念

世俗政府和世俗法的新理論的出現

索爾茲伯里的約翰:西方政治科學的創立者

羅馬法法律家和教會法法律家的理論

法治

第九章 封建法

11世紀以前西方的封建習慣

封建法體系的出現

第十章 莊園法

客觀性和普遍性

領主權利與農民權利的互惠性

參與裁判制

整體性和發展性

第十一章 商法

宗教和資本主義興起

新商法體系

第十二章 城市法

近代城市興起的原因

西歐城市和城鎮的起源

行會和行會法

城市法的主要特點

作為一種歷史共同體的城市

第十三章 王室法:西西里、英格蘭、諾曼第和法蘭西

西西里的諾曼王國

英格蘭

諾曼第

法蘭西

第十四章 王室法:德意志、西班牙、佛蘭德、匈牙利和丹麥

德意志

西班牙、佛蘭德、匈牙利和丹麥

王室法與教會法

尾論

縮略語

注釋

致謝

索引

地圖和圖表

地圖1:大約1050年的西歐

地圖2:大約1200年的西歐

地圖3:1250年前後西歐的城市和城鎮

圖表1:1100—1500年間西方教會國家結構圖

圖表2:11—13世紀的教會法、城市法、王室法以及封建法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