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鴨[油鴨]

油鴨[油鴨]
油鴨[油鴨]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油鴨,常見於沼澤地區的一類鴨。棲息於水草叢生的湖沼,善潛水,常成對或結群游於水面,營浮巢於蘆葦叢中。食蛙類、小魚、蝦、水生甲蟲等。分布亞洲東部的湖沼或澤地,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都有。油鴨,以虎門白沙的最為出名,中國北方也稱“板鴨”。制好的板鴨皮白,肉瘦味香,遠銷東南亞。

基本信息

簡介

別稱

鷉、須贏(《爾雅》),刁鴨(《食療本草》),水鴒仃(《醫林纂要》),水葫蘆(《中國動物圖譜·鳥類》),鸊(《本草拾遺》)

來源

油鴨為鸊鷉科動物小鸊鷉的肉或全體。

形態

油鴨體長約26厘米,形似鴨而小。嘴窄而尖,黑色,尖端白色,嘴裂附近黃綠色。虹膜黃色。眼先、頦、上喉黑褐色;下喉、耳羽、頸側紅栗色:上體黑褐色,部分羽毛尖端蒼白;初級、次級飛羽灰褐色,初級飛羽尖端灰黑色,次級飛羽尖端白色;大、中覆羽暗灰黑色,小覆羽淡黑褐色;尾羽甚短,棕、褐,白等色相摻雜;前胸、脅、肛周灰褐色。前胸羽毛尖端蒼白或白色,後胸和腹絲光白色,略沾灰褐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腳近尾端,呈石板灰色,趾端具闊爪,趾側具瓣狀蹼膜。

油鴨的雄鳥和雌鳥外表看起來都沒多大區別,體形比較圓,有點像鴨子,但油鴨翅膀短而狹窄,尾羽退化,全為絨羽,因此看起來幾乎像沒有尾巴。它的嘴細而尖與鴨子也不同,所以老百姓形象的稱它尖嘴鴨子,這尖嘴像鑿子一樣,可以快速準確的啄捕小魚等水生生物。

油鴨翅膀短,能飛卻不善飛,因而不是迫不得已它很少起飛。突然受到驚嚇時可以躍離水面起飛,但飛得很低,幾乎貼著水面。

生活習性

油鴨長棲息於水草叢生的湖泊、河流、水塘、沼澤地帶,長單獨或結群活動,食物以魚、蝦或貝類、蛙及水生昆蟲為主,偶爾也吃少量水生植物,通常白天活動覓食,捕食方式通過潛入水中用嘴追捕獵取。

油鴨善於游泳,終日漂浮於睡水面上,好似漂在水上的葫蘆,游泳時不以羽翼而用腳足划行,雖然也能在陸地上行走,但行動遲緩而笨拙。油鴨雖體型很小,可它的潛水技能非常強,能在水下潛行十多分鐘獲數十米,之後又在附近露出水面。性情非常活躍,活動時頻繁潛水取食,休息時則一動不動,由於油鴨生性膽怯,只要遇到來人或者感覺稍有風吹草動,要么潛入水草叢中,要么猛地往水裡一鑽,頓時消失,隱藏的無影無蹤,這種潛水隱身術妙不可言,動作既輕快又迅速,哪怕你眼盯著看多次也未必能看出個究竟來。

油鴨[油鴨] 油鴨[油鴨]

雌雄一起築巢,它們的巢漂浮在水面上,隨波逐流。油鴨的種類較多。它們以小魚小蝦及軟體動物和蛙類為食,能夠長時間潛入水中,並且會將嘴尖、鼻孔和眼睛露出水面觀察動靜,遇有危險便在水下潛逃。油鴨的求偶行動很特殊且很滑稽,雙方從表演到凝視,然後一起扎入水中再浮出水面,面面相覷,搖頭晃腦,並各自向對方送上一小撮水草為禮物。

油鴨以虎門白沙的最為出名,中國北方也稱“板鴨”。制好的板鴨皮白,肉瘦味香,遠銷東南亞。改革開放以來,白沙村油鴨工廠便起,秋冬時節可謂全民加工,近年改良工藝,供不應求。

油鴨詩詞

虎門白沙油鴨

油鴨 油鴨

白沙地富水糧蓴,

臘月風乾鴨子身。

冬日陽光添火焙,

皮肥肉厚美香醇。

詩後淺說

宋元時期,虎門白沙立寨。明清時設巡檢司並立鹽埠。其官兵多江浙人,善養鴨。喜此地水足糧豐,退伍時解甲不歸鄉,留在白沙,逐在溪邊養鴨。又有江西南安退役者善臘鴨。故糅合兩地技術了,創出別具一格之“白沙油鴨”。

白沙油鴨肥白肉厚,甘怡香醇,肥而不膩,番而不俗。其製作工藝注重開膛、漂水、醃製、陽曬、火焙。晚清時期已出口香港,譽滿海內外。百多年來,一直是東莞外貿的拳頭產品。改革開放以來,白沙村油鴨工場遍起,秋冬時節,可謂全民加工。近年還改良工藝,供不應求,每年僅出口創匯就超一千萬港元。

白沙臘鴨名傳海內外:不僅是家庭秋冬美食,而且走上宴席,佐以芋頭、茱蔬,製作出“香芋油鴨煲”、 “鴨脾糯米飯”、 “鴨頸芥菜湯”、 “金銀鴨肝腸”、 “鴨腎燉西洋菜”等,皆由白沙油鴨派生,各有風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