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沱河古稱洨水,今稱南沱河,俗稱沱河,發源於河南省商丘劉官廟劉堤西南,流經虞城、夏邑、永城後入安徽省濉溪縣,向東至宿州陳橋與固鎮縣清涼鄉清涼村大韓家之間,始為蚌(埠)固(鎮)、靈(璧)固邊界,又於靈璧馬道莊與固鎮縣濠城鄉小程村小程家之間,東沿靈五(河)、泗(縣)五邊界,經五河城注入漴潼河。
全長243.1公里,其中流經我縣北部邊界42公里,流域面積125.0平方公里。
沱河彎曲不大,水面寬度常水期為35~40米,洪水期為160~200米;水深枯水期為0.5~1.5米,洪水期為5~6米;流速常水期為0.8~1.2米/秒。年結冰期為60天。
沱河是淮河的一條主要支流,發源於河南省商丘市李堤口西,流經虞城、夏邑、永城至王莊入安徽,續經濉溪、宿州、靈璧、泗縣,至江蘇泗洪注入洪澤湖。
沱河自宿州東,宿州地下涵(跨新汴河)起,東南流,經宿東閘、王橋閘、青龍閘、沱河集閘、濠城閘,至樊集進入沱湖,出沱湖後經新沱河東流,於北店子注入漴潼河。
河道全長113公里,其中樊集以上長99.5公里;流域面積2983平方公里,其中樊集以上1115平方公里(上游任井子溝來水面積及濉河引河以西、東新建溝以東、濉河以南、新汴河以北區域的新北沱河上游即老唐河來水面積206平方公里,通過宿縣地下涵進入沱河;右岸戚家溝來水面積引入沱河)。
地面高程:地下涵27.0米,宿東閘26.5米,王橋閘24.0米,青龍閘21.5米,沱河集閘19.7米,濠城閘18.5米,韓莊17.8米,北店子14.5米;河寬40~130米,河底寬15~55米,深度3.5~4.5米;比降濠城以上1/10000,濠城以下1/16000;排澇能力70~305㎥/s。
宿東閘發生最大的流量為384㎥/s(1965年7月15日),最小時河道斷流;沱河集為224㎥/s(1954年7月21日),枯季斷流。
自然資源
物產資源
沱河沿岸夏邑、永城、濉溪三縣煤炭儲量豐富。
永夏煤田永城礦區和濉溪地方礦煤炭儲量為43.5億噸,永城芒碭山、夫子山和濉溪十里長山等山區,有磁鐵礦儲量1307萬噸,花崗斑岩石635噸,水泥灰岩7375萬噸,白雲岩6835萬噸,澎潤土101.7萬噸,鐵礦9689.16萬噸,以及銅、金、銀、鈮、硫等礦藏資源。
有些礦藏已有小型開採,隨著經濟發展將陸續開發。
氣象水文
沱河腹地內包括虞城、夏邑、永城和濉溪四縣,氣候溫和,日照時間長,年平均水量812.6毫米。
工業以機制、麵粉加工、化肥等地方服務的工業為主,山區建有石料、水泥、石灰等建材工業。
農業發展很快,以產小麥、玉米、豆類、花生、芝麻、菜籽為主。林、牧、副業也有較好的發展。
河道治理
沱河原源出宿縣柴蘆湖,是一條通航歷史悠久的河道,後因年久失修,通航條件惡化,航道萎縮,僅有永城以下通航。
通過建國後對沱河的治理,沱河水運條件改善,10噸左右木船可通航到永城以上夏邑縣境。
1951年至1952年治理,將唐河上游巴河截引入沱。巴河自河南省永城縣的朱場開始,其上納虬龍溝、響河兩支,東南流,至濉溪縣潘劉口截流改道入洪河,經宿縣城區北部折入沱河。
治理後,上自永城的朱場,下至樊集(入沱湖口),統稱沱河,朱場至大安集全長192公里。流域面積:朱場以上1795平方公里,潘劉口以上3320平方公里,大安集以上1500平方公里。
1958年王引河(巴河改入沱河後,王引河為唐河的上源)自濉溪縣的孟口改道南下,至王莊入沱河。
1960年建了航運站,沱河船舶達到309隻、4016噸位(其中河南276隻、3882噸,安微33隻、134噸),對物資交流和經濟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1962年後,對沱河毛河口至宿縣七嶺段112公里(河南63公里,安徽49公里)進行了拓寬加深,並在七嶺建了攔河閘,沱河被分為上下兩段,將閘上段河水引入新汴河,從此沱河成了新汴河的上源之一(閘下仍由五河縣入淮河現稱南沱河)。
同時先後修建了四鋪、徐樓(岱橋)、張橋、張板橋等節制閘,水能在大都相連,具備一定的通航水位條件。
但因未配建船閘中斷了永城張板橋至四鋪74.5公里的運輸,只有四鋪閘下至七嶺12.5公里通航,下與新汴河聯運輸。
經洪澤湖、運河乾渠、京杭運河、長江連通華東地區。沱河由永城張板橋至七嶺87km航道已基本渠化,現有的張橋、徐樓、四鋪3座節制閘,取保證率95%的最低水位亦具備通航水位條件,但因未建船閘中斷了運輸。
1964年王引河復故,改道段及地下涵廢除。
1965年新北沱河大秦家閘以上1406平方公里來水,改經東新建溝入沱河。
1968年沱河在宿縣的七嶺子截源入新汴河,減少來水面積1936平方公里。
其他相關
北沱河又稱新北沱河,俗稱小草溝。1953年治理時,在大俞家挖通隋堤公路(宿縣至泗洪縣公路),將唐、新河中游的小黃河402平方公里,劃屬北沱河;1956年又將唐河中上游1354平方公里來水,於蒿溝附近截引入北沱河,並改名稱為新北沱河;1965年將上源王引河自翟橋經新北沱河(即原唐河)至大秦閘上,向南改經東新建溝入沱河,劃出來水面積1406平方公里;1968年開挖新汴河以後,新汴河以北大秦家閘至蒿溝區間屬北沱河的來水面積,分別導引入沱、入濉和仍入唐河。
北沱河的上源是小黃河,自宿縣躍進涵起,東南向流;經大店閘至小張家,進入靈壁縣境;經大俞家閘至許圩北,中間過湯橋閘,進入泗縣境,於草溝注入唐河,在樊集進沱湖。全長83.2公里,流域面積556平方公里。
地面高程:躍進涵26.3米,宿靈界23.6米,靈泗界19.6米,草溝17.0米;河寬20~60米,深4.0米,河底寬7~45米;排澇能力15~160㎥/s;比降宿縣境內較平緩,為1/14500~1/12500,出宿縣境後,大體為1/10000左右。
南沱河全長17.7公里,西與靈璧、南與五河為界,途經草溝鎮4個村。與北沱河在丁湖鎮樊集村交匯,流入沱湖。
北汝河沙潁河水系沙河支流
沙潁河水系地處河南省中原腹地,貫穿平頂山、禹州、許昌、長葛、漯河、周口等市,是淮河流域最大支流之一,在河南省境內全長410km,流域面積為34470k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