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簡介
沱河、澮河是兩條流經豫、皖兩省的省際河流,上游均發源於商丘市。兩河相距13公里,基本呈平行狀態,兩河間有白洋溝連線,歷史上均為通航河流。兩河腹地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煤炭儲量較大,僅河南永城市境內儲量就達37億噸;安徽境內淮北和宿州兩市的煤炭儲量也很豐富,每年產量達300萬噸以上;大部分礦井分布在沱、澮河兩岸的永夏煤田是全國六大無煙煤生產基地之一,煤質好,可直接用於煉鋼。
沱河、澮河是淮河的兩條支流,歷史上都曾是通航河流,為兩岸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20世紀60年代由於人為原因造成斷航。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豫東和淮北已成了我國的主要糧棉產區,沱河、澮河兩岸豐富資源也已被廣泛開發,已查明的煤炭儲量就達200多億噸。沱河、澮河的航運開發,將形成一條經濟的水上運輸通道,有利於完善兩省水運網布局,最佳化運輸結構,並將有力促進豫、皖兩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早在1990年,豫、皖兩省交通航運部門就已聯合完成了沱河復航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了兩省計委聯合組織的評審和批覆,完成了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並經過了環保部門的審查。只是由於當時沱河水質較差,為五類水,國家環保局建議待其水質達到三類標準後再復航。經過近幾年國家對淮河水污染的治理,沱河水質已大為改善,經過去年全年的監測,其水質已達到三類標準,說明沱河已具備復航工程實施的條件。商丘市委、市政府也希望能儘快開發沱澮河航運,以促進商丘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豫、皖兩省交通航運部門已列入“十一五”規劃,並已得到交通部的支持。
2005年10月19日,時任交通部長的張春賢對河南交通發展情況進行調研時指出,淮河水系直接溝通長江和京杭運河,可以發展成為河南通江達海以及連通長三角地區的便捷方式。“十一五”期間,交通部將河南水運建設的重點列入全國水運建設的重點,支持實施沙潁河復航工程,支持渦河、沱澮河等航道建設,儘快形成通過沙潁河和渦河直接通達長三角地區的兩條水上通道。
工程概要
工程全長229公里,自商丘105國道橋至安徽蘄縣閘,沱河張板橋以下至省界航道,中間通過白洋溝與澮河溝通。,航道工程總投資30億元,工程內容主要有疏浚整治航道,沿線興建7座船閘及數十座橋樑改造等。規劃建設7個港區,其中位於河南境內的有永城、夏邑、新橋、四里廟4個港區12個泊位,這4個港區的年吞吐量預計可達360萬噸。
沱澮河航運開發建設工程(河南段一期)初步設計獲省交通廳批覆(豫交計〔2007〕351號)。批覆包括主要工程建設內容、主要工程技術標準、主要工程數量投資總概算等方面。該項目航道自202省道橋至豫皖省界李口集,全長85.5公里,包括航道工程、船閘工程、港口工程、橋樑工程和航道管理維護、交通、通訊、導航設施。航道工程按四級線形、五級斷面設計;船閘工程採用四級船閘標準,船閘有效尺度為120米×12米×3米(長×寬×門檻水深),設計年通過能力420萬噸;港口工程建設永城、新橋、四里廟、夏邑4個港區,共13個300噸級(兼顧500噸級)泊位,設計年吞吐能力340萬噸;橋樑工程採用四級航道跨河建築物標準。工程數量為航道疏浚土方1607.3萬立方米、陸上挖方1989.1萬立方米、填方223.8萬立方米,船閘4座、航標80座、港口4個、改建橋樑28座、建設航道管理基地1處。項目總概算核定為17.85億元
項目概況
澮河原為一條天然的通航河流,沿岸的臨渙、南坪、蘄縣、固鎮曾是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從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起,水利部門在澮河上先後修建了五河、固鎮、蘄縣、南坪、黃口節制閘等,但均未同步配建過船設施,致使全線斷航。200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覆的《安徽省內河航運發展規劃》將澮河列為區域性重要航道,規劃為Ⅳ級航道標準,列為2010年水運重要航道建設項目。根據豫皖兩省航運,港口總體布局規劃的要求和澮河經濟運量發展的需要,沱澮河航道開發工程全線按Ⅳ級標準開展前期工作。目前沱澮河河南段一期工程正在按照Ⅳ級航道通航標準進行整治,黃口船閘已經開始施工。安徽段500t級蘄縣船閘於2010年建成通航,500t級固鎮複線船閘於2013年開工建設,南坪閘~蘄縣閘段航道應急維護疏浚工程於2013年完成,工程實施後沱澮河已復航至南坪閘下。五河複線船閘、南坪船閘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沱澮河航道臨渙至南坪段整治工程已由淮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淮發改許可[2015]112號文批覆。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沱澮河航道(臨渙至南坪段)航道整治工程長34.75km(整治後)。包括航道疏浚913.9萬m,修築護灘及護岸15.22km,新建航標17座,改建橋樑3座,橋樑防撞設施1套,設定服務區1處。本工程估算靜態投資為87905.82萬元,其中航道工程65369.97萬元,橋樑工程22535.84萬元。總工期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