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特徵

2、雌性:羽色與雄鳥基本相同。頭頂濃黑,羽乾紋暗棕;耳羽濃栗,中部轉黑,眼下有栗斑與耳羽相連。上背灰色範圍十分狹小。上胸呈深棕褐色;下胸蹄形黑斑縮小,或僅存痕跡。
需要說明的是,沙半雞其他亞種的形態特徵與東北亞種略有區別,但沙半雞不論是哪個亞種,都具有如下鑑別特徵:體長約26~30厘米,喉側羽毛變長變尖,成須狀。前胸具大片赤褐色;雄鳥後胸具黑色或黑褐色馬蹄形斑,雌鳥馬蹄形斑縮小或僅剩痕跡。
3、剛出生的沙半雞幼雛,全身被以胎絨羽,底色灰褐色,頭頂有花斑,額有三條縱紋,一直延伸至後背成三條黑縱紋,中間一條略寬,而兩側呈斷續狀,體側及其他部位均有大小不等的棕黑色斑紋,腹為灰白色。腿黃色裸出。嘴黃色。45日齡,頭部為黑色、並有碎花斑,頸部色淡,上體為黑褐色,翼黑褐色有棕色橫斑,腹羽淡黃色,尾羽棕紅色。嘴為黑色。至60日齡則體色與成體相同。
生態習性

1、棲息地。沙半雞常棲息于山坡、山麓田野、草原和樹林內,常到林緣草地、疏林灌叢、林間空地及農田附近等活動和覓食。
2、雜食性。沙半雞為雜食性動物,以植物種子和嫩芽等為主要食物,兼食昆蟲,也掠食農作物。
3、群集性。沙半雞在秋、冬和早春季節常結成10隻左右的小群在一起活動、覓食。交配繁殖期,配偶成對在一定占巢區內活動,孵出幼雛後,親鳥常帶領其幼雛成群活動。
4.、鳴叫。沙半雞出殼後即會單聲鳴叫,似雞雛的鳴叫;45日齡的鳴叫似鴿的“咕喔、咕喔……”聲;成鳥平時不鳴叫,但雌鳥坐巢時,雄鳥則擔負警戒工作,人接近或遇其他險情時,雄鳥則鳴叫報警。
5、易受驚擾。沙半雞幼雛怕人,易受驚擾,如遇驚擾則首先站立細聽,然後離開或繼續取食。受驚時頭部高舉,尾羽成扇形張開,呈顯著的紅棕色,不停地上下抖動,快速而有力地奔跑。野生條件下遇驚時常蟄伏不動,直到人迫近時,才匆促驚飛,但飛出不遠又降下來鑽進灌草叢中。
6、就巢性。沙半雞3~4月間配偶成對,各對分散選占巢區,在一定巢區內活動、棲息。地面營巢,巢多築在緩坡上的小灌木或茂密的草叢下,相當隱蔽。雌鳥選好巢址後,刨出直徑約20厘米,深8~9厘米的土坑後,即行產卵。產下卵並暖乾後,即以虛土掩埋,再叼柴草於其上。一般產10隻卵以後不再以土掩埋,但仍以柴草掩蓋。臨產束卵時,又加些巢材,並將巢材墊於卵下及其周圍,使巢初具雛型。產下最後一枚卵後,將巢整好,開始孵卵。
沙半雞一般每窩產13~18枚卵,卵的長徑32.7~35.3毫米、短徑25.4~27.0毫米,重11.89~13.80克,卵呈乳灰色。孵卵時由雌鳥坐巢,雄鳥守護。孵化期約為25天。
7、早成性。沙半雞幼雛出殼後幾小時便可走動,在親鳥帶領下活動、覓食,如受驚擾,只要胎羽暖幹了,即可四散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