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鱗,魚嘴長在頭前端下方,酷似豬頭,魚肉細嫩味美。因最大的魚不超過6市斤,——說是6市斤以上的大魚太肥,鑽不過暗河的狹口——故名“沒六”魚。出產“沒六”魚的岩洞也叫“沒六魚洞”。
相傳,清道光年間,有個農民在洞口附近耕地時,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狗從一個石洞裡叨出一條長得十分奇特的魚。他順著狗叨怪魚之路探到深洞下,發現在那一灣地下河水中有魚可捉。從此以後,他便天天進洞捉魚上街賣。久而久之,人們便知道了這個地方有個出魚的洞。
多少年來,此洞產魚不斷,且漸有名氣,特別秋、冬、春季節,更是產魚旺季。外來客人更希望能一飽口福。只是近年來產魚漸少,水產科技人員正在研究人工飼養、繁殖“沒六魚”的辦法。“沒六魚”洞的神奇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來參觀、採訪、撰文。60年代初,著名作家曹靖華來此遊覽後發表了散文《尾尾“沒六”洞中來》,“沒六”魚洞隨之蜚聲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