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汪古部是金元時期及其之前活動與內蒙古陰山東段地區的一個部族。汪故又名汪古、汪古惕、雍古、雍古多、永古、汪骨、旺古、瓮古等。汪古部信奉景教。汪古部早在元代之前就已遷居於陰山南北。 明王朝建立後,汪古部元趙王汪古圖、左承趙友德投降明朝。汪古部作為“降夷”,殘部遷徙於寧夏賀蘭山一帶,而後匯入諸土達之中,汪古部也就從歷史上消失了。
汪古部以汪古(瓦克)是同義詞,金元時期陰山以北部族或譯雍古王孤、瓮古、旺古、汪骨、汪古惕。拉施都丁《史集》解釋說:金朝皇帝為了防禦蒙古、克烈、乃蠻等部,修築了一道大牆,蒙古語叫unkuh,交給該部守衛,因此得名汪古。
汪古部是金元時期及其之前活動與內蒙古陰山東段地區的一個部族。汪故又名汪古、汪古惕、雍古、雍古多、永古、汪骨、旺古、瓮古等。汪古部信奉景教。汪古部早在元代之前就已遷居於陰山南北。 明王朝建立後,汪古部元趙王汪古圖、左承趙友德投降明朝。汪古部作為“降夷”,殘部遷徙於寧夏賀蘭山一帶,而後匯入諸土達之中,汪古部也就從歷史上消失了。
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後。汪芒氏又稱汪罔氏,是防風所改,防風是夏朝諸侯之一。夏朝國君禹召集群神到會稽山,防風氏因為晚到,而被禹殺頭。進入商朝,防風氏...
基本介紹 姓氏起源 得姓始祖 部分始祖 遷徙分布汪古族(蒙古語:Onggud ,西里爾蒙古文:Онгууд) ,是金元時期陰山以北的民族,或譯雍古王孤、瓮古、旺古、汪骨、汪古惕。拉施都丁《史集》解釋說...
由來 變化過程汪姓起姓於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東以邑為姓的汪姓,是我國早期歷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帶。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境內發展成了一大望族。東漢末年,汪文和遷居...
歷史發展 姓氏文化 姓氏名望汪姓起姓於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東以邑為姓的汪姓,是我國早期歷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帶。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境內發展成了一大望族。東漢末年,汪文和遷居...
歷史發展 姓氏文化 姓氏名望汪姓來源:上古時有汪芒國,漆姓,國人後來遷居越國境內,改稱汪芒氏。戰國時楚國滅越,汪芒氏族人又逃往別處居住,並改為單姓,姓汪。《元和姓纂》、《通志·氏族...
簡介 汪氏屬地 汪氏介紹 遷徙史 家譜郡望堂號頁 1書名頁 2著作權頁 3前言 4目錄 10一 汪古部的名稱、族屬和...制的形成 34二 汪古部首領和王號 38(一)首領 38(二)王號 52三 汪古部統治家族與成吉思汗家族的聯姻 54(一)汪古部統治家族...
作者介紹 作品目錄起姓於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東以邑為姓的汪姓,是我國早期歷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帶。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境內發展成了一大望族。
汪宗翰,號栗庵,湖北省通山縣汪家畈人,據《汪氏宗譜》記載:“宗翰,光緒己卯(1879)科舉人,揀選知縣大挑二等;庚寅(1900)科會試,中第九十二名進士...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故居和墳墓 歷史考證汪琬(1624—1691年),字苕文,號鈍庵,初號玉遮山樵,晚號堯峰,小字液仙。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清初官吏學者、散文家,與侯方域、魏禧,合稱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文學成就 社會評價 小品紀游 詩作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