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監測

污染源監測

污染源監測是一種環境監測內容,主要用環境監測手段確定污染物的排放來源、排放濃度污染物種類等,為控制污染源排放和環境影響評價提供依據,同時也是解決污染糾紛的主要依據。 污染源監測系統是環保監測與環境預警的信息平台。系統採用先進的無線網路,涵蓋水質監測、煙氣自動監測(CEMS)、空氣品質監測等多種環境線上監測套用;DATA86污染源監測系統以污染源線上監測為基礎,充分貫徹總量管理、總量控制的原則,包含了環境監理信息系統的許多重要功能,充分滿足各級環保部門環境信息網路的建設要求,支持各級環保部門的環境監理與環境監測工作,滿足不同層級用戶的管理需求。

系統組成

污染源監測系統主要包括:監控中心伺服器、污染源線上監測系統軟體、通信網路、監測設備GPRS RTU設備(DATA-7218)、各種監測儀器(水質監測儀器、煙氣監測儀器、空氣品質監測儀器等)。

污染源線上監控設備(DATA-7218)及連線示意圖污染源線上監控設備及連線示意圖

系統功能

實現污染源線上監測:
以圖示、表格、圖形等豐富多樣的形式實時展現各排污口設備的運行狀況、污染物排放濃度、流量、排放量等信息,以及污染物排放的發展趨勢與動態。
報警與預警:
以聲音、圖示顏色變化、表格中數值的顏色等形式提供多樣化的報警功能。精確地描述超標數值,超標時間,超標排放量、超標排放介質量,為強化環境監理工作提供了詳實可靠的依據。
故障報警:
當線上監測儀表發生故障時,系統自動發出故障報警信號。
統計與分析:
將污染源線上監測數據和報警信息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類匯總與統計分析,充分滿足各種統計要求。
強化企業排放口管理:
以多種方式對污染物排放量、超標排放量、超標排放介質量、監控設備停運時間等重要指標進行統計,滿足管理工作的需求。
及時掌握排污總量:
實現對受控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的管理,及時掌握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的發展趨勢,為總量管理、總量控制提供基礎依據。

系統特點

● DATA86污染源監測系統採用GPRS無線數據傳輸方式,徹底擺脫“有線”的束縛,適用範圍廣,運行成本低。
● 利用GPRS無線網路實時線上的特點,建立污染源線上監測系統的無線網路,及時準確地掌握各個企業污染物排放口的實際運行情況和污染物排放的發展趨勢與動態。
● DATA86污染源監測系統支持任何類型、任何廠家的監測儀表,只要在系統中進行相應的設定即可對任意儀表類型自動進行識別,從而擴大了系統的監測種類和套用範圍。
● DATA86污染源監測系統涵蓋線上監測的多種套用,包括水質線上監測、煙塵線上監測。

污染源監測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污染源監測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十一條的規定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產生和排放污染物單位的排污狀況監測。放射性污染源、流動污染源監測不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污染源監測是指對污染物排放出口的排污監測,固體廢物的產生、貯存、處置、利用排放點監測,防治污染設施運行效果監測,“三同時”項目竣工驗收監測,現有污染源治理項目(含限期治理項目)竣工驗收監測,排污許可證執行情況監測,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等。

第四條 凡從事污染源監測的單位,必須通過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或省級環境保護局組織的資質認證,認證合格後可開展污染源監測工作,資質認證辦法另行制訂。污染源監測必須統一執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頒布的《污染源監測技術規範》
  第二章 任務分工

  第五條 省級以下各級環境保護局負責組織對污染源排污狀況進行監督性監測,其主要職責是:
(一)組織編制污染源年度監測計畫,並監督實施。

(二)組織開展排污單位的排污申報登記,組織對污染源進行不定期監督監測。

(三)組織編制本轄區污染源排污狀況報告並發布。

(四)組織對本地區污染源監測機構的日常質量保證考核和管理。

第六條 各級環境保護局所屬環境監測站具體負責對污染源排污狀況進行監督性監測,其主要職責是:

(一)具體實施對本地區污染源排污狀況的監督性監測,建立污染源排污監測檔案。

(二)組建污染源監測網路,承擔污染源監測網的技術中心、數據中心和網路中心,並負責對監測網的日常管理和技術交流。

(三)對排污單位的申報監測結果進行審核,對有異議的數據進行抽測,對排污單位安裝的連續自動監測儀器進行質量控制。

(四)開展污染事故應急監測與污染糾紛仲裁監測,參加本地區重大污染事故調查。

(五)向主管環境保護局報告污染源監督監測結果,提交排污單位經審核合格後的監測數據,供環境保護局作為執法管理的依據。

(六)承擔主管環境保護局和上級環境保護局下達的污染源監督監測任務,為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支持。

第七條 行業主管部門設定的污染源監測機構負責對本部門所屬污染源實施監測,行使本部門所賦予的監督權力。其主要職責是:

(一)對本部門所轄排污單位排放污染物狀況和防治污染設施運行情況進行監測,建立污染源檔案。

(二)參加本部門重大污染事故調查。

(三)對本部門所屬企業單位的監測站(化驗室)進行技術指導、專業培訓和業務考核。

第八條 排污單位的環境監測機構負責對本單位排放污染物狀況和防治污染設施運行情況進行定期監測,建立污染源檔案,對污染源監測結果負責,並按規定向當地環境保護局報告排污情況。

  第三章 污染源監測網路

第九條 各級環境保護局負責組建轄區內的污染源監測網,領導所轄區域的污染源監測工作。

各級環境保護局所屬環境監測站是各級污染源監測網的組長單位。負責安排所轄區域污染源監測網成員單位按照職責範圍開展監測工作。

第十條 凡通過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局組織的資質認證、承認網路章程的監測機構,均可向所在地環境保護局申請加入污染源監測網,經審查合格後,由受理申請的環境保護局批准。參加污染源監測網的各監測機構原有名稱、隸屬關係、人事管理和經費來源均保持不變。

  第十一條 污染源監測網的各成員單位在監測網的統一安排下,可承擔本部門、本單位以外的污染源排污監測、防治污染設施運行效果監測和根據環境管理需要開展的各種污染源監測,並對監測結果負責。

第十二條 網路主管環境保護局負責監督污染源監測網做好污染源監測的質量保證工作,並建立相應的質量監督機制,網路主管環境保護局所屬環境監測站負責對污染源監測網成員單位進行定期質控考核及技術監督。

第四章 污染源監測管理

第十三條 排污單位所在地環境保護局應根據排污單位的行業特點、環境管理的需要、排放污染物的類別和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規定排污單位在對其污染物排污口、污染處理設施進行定期監測時,應監測的項目、點位、頻次和數據上報等要求。

不具備監測能力的排污單位可委託當地環境保護局所屬環境監測站或經環境保護局考核合格的監測機構進行監測。

第十四條 建設項目在正式投產或使用前和現有污染源治理設施建成投入使用前,建設單位必須向負責項目審批的環境保護局申請“三同時”竣工驗收監測或治理設施的竣工驗收監測,監測由環境保護監測機構負責實施,其監測結果是驗收的依據。

第十五條 各級環境保護局所屬環境監測站可接受環境污染糾紛當事人的委託進行監測,並應及時向環境保護局報告。糾紛當事人對監測數據有異議時,可向上一級環境保護局所屬環境監測站申請進行覆核。

第十六條 環境監測人員到排污單位進行現場監測時,必須出示有效證件。被監測單位應協助環境監測人員開展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藉口加以阻撓。

 進入軍隊或保密單位進行監測,應預先通知其主管部門。監測人員執行任務時,必須嚴格遵守保密規定,為被監測單位保守秘密。

第五章 污染源監測設施的管理

第十七條 各級環境保護局應按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統一要求,監督所轄地區排污單位規範其污染物排放口,安裝統一的標誌牌。

第十八條 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市環境保護局重點控制的排放污染物單位應安裝自動連續監測設備,所安裝的監測設備必須經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質量檢測機構的考核認可。

污染源監測設施一經安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動,確需改動的必須報原批准安裝的環境保護局批准。

第十九條 排污單位應將已安裝的污染源監測設施的維護管理納入本單位管理體系,遵守下列要求:

  (一)污染源監測設施應與本單位污染治理設施同時運行,同等維護和保養,同時參與考評。

  (二)對污染源監測設施應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操作規程及分析化驗制度。

 (三)建立污染源監測設施日常運行情況記錄和設備台賬,接受所在地環境保護局的監督檢查。

第二十條 省以下各級環境保護局可委託所屬環境監理機構負責對本地區排污單位安裝的污染源監測設施進行監督管理和現場監督檢查;所屬環境監測站對污染源監測設施進行計量監督和穩定運行的監督抽測,對污染源監測設施採集的監測數據進行綜合分析。

第六章 污染源監測結果報告

第二十一條 各級環境保護局負責根據環境管理的需要,明確各類污染源監測數據的有效期限,超過有效期的污染源監測數據不得作為環境管理的依據。

  第二十二條 承擔由污染源監測網統一安排的污染源監測任務的網路成員單位,應定期向網路負責單位報告污染源監測結果。

已安裝自動連續監測設施的污染物排放單位應將監測設備與當地環境保護局監測網直接聯網,將監測結果直報環境管理部門。

第二十三條 省以下各級環境保護局所屬環境監測站負責定期將污染源監測結果和排污申報數據,在做出適當分析後報告同級環境保護局和上級環境監測站。對在實際監測和數據審核中發現的違法、違規情況,應及時報告同級環境保護局或通報環境監理機構。

第二十四條 各級環境保護局對審核合格或未提出異議的監測數據應直接用於各項環境管理工作。

  第七章 處罰

第二十五條 對在污染源監測中不符合國家有關質量保證規定的污染源監測機構,由其上級環境保護局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整改期間的污染源監測數據視為無效數據。屢教不改的,由負責其資質認證的環境保護局取消其污染源監測資格。

  對在污染源監測過程中弄虛作假、編造數據的污染源監測單位,由負責其資質認證的環境保護局取消其污染源監測資格。

第二十六條 對逾期未安裝污染源監測設施或擅自拆除、閒置污染源監測設施的排污單位,由負責對其進行監督管理的環境保護局責令其限期改正。

第二十七條 監測工作人員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弄虛作假,發生違法、違規行為的,由其主管環境保護局依照有關規定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第八章 附 則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中規定的污染源監督性監測不得收取監測費用,所需費用由各級環境保護局負責解決。

建設項目“三同時”竣工驗收監測、委託監測、污染糾紛監測等所需經費由排污單位或委託方承擔,收費持省級以上物價部門頒發的收費許可證並按國家規定的監測服務收費標準執行。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執行,原《工業污染源監測管理辦法(暫行)》((91)環監字第086號)同時廢止。

環境污染相關知識

環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為的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淨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主要對環境自然生態系統和人的健康產生危害,即使當時不造成危害,但後續效應有害也算是污染行為。一般污染被分為空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土壤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現在污染的範圍越來越大,有船舶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熱污染和過度消費等各種新興污染開始被人們關注。
空氣污染 酸雨|鹼雨|北極霾|大氣擴散模式|全球黯化|蚱蜢跳效應|全球變暖|臭氧空洞|氯氟碳化合物|懸浮粒子||氣溶膠
水污染 富營養化|海洋廢棄物|油外泄|熱污染|城市徑流|水質|死水|生活污水
土地污染 生物修復|植物修復|除草劑|農藥|重金屬|肥害
放射性污染 裂變產物|放射性落下灰|急性輻射綜合症
其他污染 熱島現象|光害|噪音污染|基因污染|工業污染|船舶污染
污染控制技術 環境監測|資源回收|垃圾分類|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環境污染控制|活性污泥法|SBR污水處理工藝|生物膜法|厭氧法|上流式厭氧污泥床|污水處理|鏇風分離|工業發酵|堆填|垃圾焚燒|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處置|水污染控制
對生物的影響 生物放大作用|生物累積性|生物濃縮性
污染事故 台塑仁武廠污染事件|湖南省兒童鉛中毒案|日本四大公害病|愛克森瓦拉茲海難|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林園事件|2010年墨西哥灣漏油事故|2010年大連新港輸油管道爆炸|2011年中海油渤海灣漏油事故
國際公約 巴塞爾公約|《蒙特婁議定書》|京都議定書|斯德哥爾摩公約|防止船舶污染國際公約
環保組織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香港環境保護署|綠色和平|綠黨|美國環境保護局|歐洲環境署|日本環境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