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濟市實驗國小

山西省永濟市實驗國小校成立於1961年(原名永濟紅旗學校),是國家級課改實驗校,全國陶行知研究會實驗基地校,山西省文明學校,山西省義務教育示範學校,山西省德育示範學校,山西省語言文字規範化學校,山西省中國小教師培訓實踐基地,山西省課堂教學、評價改革實驗基地校,全國中國小校長、骨幹教師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專項培訓基地學校。學校少先隊獲山西省紅旗少先大隊稱號。

基本信息

學校信息

永濟市實驗國小校位於市區舜都大道南56號,學校成立於1961年,是山西省義務教育示範學校,山西省德育示範學校,山西省語言文字規範化學校,山西省中國小教師培訓實踐基地,山西省課堂教學、評價改革實驗基地校。學校現有4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317名,教職員工150人。

實驗國小堅持以“明德、厚學、篤行”的辦學理念,“因材施教、誨人不倦”的教風,“切問近思,學而不厭”的學風,走“依法治校,科研興校,名師強校,特色立校”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形成了學校的教育教學特色。學校教師隊伍素質不斷提高,目前,本科學歷的教師65人,特級教師1人、省級學科帶頭人2人、省級教學能手6人、省級骨幹教師4人。

實驗國小先後承擔了國家“十一五”課題《自然性教育理念下的個性化教育》、山西省“十一五”課題《小學生發展性評價與檢測試驗研究》、山西省“十二五”課題《高效課堂與有效教學模式研究》、《單親家庭子女教育研究》和《基於“人人通”環境下的中小學生學習模式實踐研究》。其中, 《單親家庭子女教育研究》和《小學生發展性評價與檢測試驗研究》已於2014年順利結題。

實驗國小著力推進個性課堂的開設,諸如器樂班、繪畫班、足球班、桌球等個性課堂,既成為落實“體育、藝術2+1”目標的途徑,也讓每個學生都找到自己的發展點,讓學校成為孩子成長的樂園。

去任務化讀書也是個性課堂的組成部分。學校選書、購書,讓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一學期完成5本的讀書任務,國小階段完成至少60本書的閱讀積累,在讀書的過程中,去掉寫讀後感、寫讀書筆記等任務,讓學生在閱讀中陶冶身心、釋放情感。

實驗國小抓住“薄改校”的機遇,完成了教學實施的更新。學校的三個微機室的學生電腦全部更新,教師每人配備一台辦公用機,所有教室都安裝了互動式電子白板,聯通雙100M、移動50M寬頻接入使校園實現網路全覆蓋。設施的更新帶來教學手段的更新,“電子備課”在學校全面實施。教師建立自己的電子備課資料夾,做到有添加、有反思、有連結,減少了教師手寫教案的時間,發揮了年級教研的作用。

實驗國小被確定為山西省利用網路空間“人人通”進行教學的實驗校。學校先選擇一個班進行實驗, 2015年秋季開學後,“人人通”教學實驗在四年級8個教學班開展。新型的教學方法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個性化、互動式、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實現了教與學的“翻轉”。學校的成功做法先後在太原、青島的專題研討會上進行了經驗交流。

實驗國小是山西省教育廳 “山西省中國小教師培訓實踐基地”,承擔著“國培計畫”的任務。從2011年9月至今,學校共完成了15批303名來自山西各地市農村國小骨幹教師、特崗教師和校長的培訓。學校採取了培訓與教學並行、專家講座與實踐交流交叉、校本教研與“國培計畫”結合的方法,實現了同研共進。受到山西省教育廳專家組的高度評價。

實驗國小還是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學校實行一周一課、一班一隊、一周一賽,使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規範化、制度化。學校組建校隊,積極參與校園足球聯賽校使學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戰術水平。2015年11月份,在有13個縣級代表隊參加的運城市“五洲觀瀾”杯校園足球比賽活動中,贏得了冠軍。

2015年,實驗國小曾和逸夫國中等6所兄弟學校代表永濟市接受國家督導評估驗收。我校以齊備的硬體設施、完整的檔案資料、高標準的師資隊伍,優美的校園環境和深厚的校園文化獲得國家督導組的肯定,為永濟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合格做出了努力。

校史沿革

永濟市實驗國小,是市教育局直屬的示範國小,位於市區舜都大道南56號,學生來源為城鎮幹部職工子女。

實驗國小的前身是永濟縣城關國小,“文化大革命”中更名為“紅旗學校”。它創辦於1961年,創辦人吳英俊,學制六年、9個教學班。因建校時接受了原趙伊國小的財產,趙伊村的學生就讀於該校,首任校長賀志偉。

1971年任紹軒任校長,此後學校逐年擴建,1973年建窯洞15孔,做為教師宿舍,又建教室26間。1974年又建學生食堂、灶房、庫房共19間。此間,趙伊學校分出歸城關公社,另建校舍。學校減為6個班。

1972年,學校學制改為七年制,招收國中班4個,1976年增設高中班4個。1978年開始籌建教學大樓(南樓),1979年竣工、交付使用。

1975年至1982年,學校李甲晨、景開運、曹養惠先後任校長。

1982年10月,根據省教育廳意見,經縣文教部、教育局研究決定,將中學與國小分開,中學部定名:永濟縣第二中學,國小部定名為:永濟縣實驗國小。分校後實驗國小首任校長為申順來。此時學校占地面積7400m2,教學班12個,教工35名,學生600餘名。 1983“集中識字”實驗在錦州現場會上獲獎,1985年“嘗試教學法”實驗在地區獲獎。

1988年至1998年寧保成任學校校長,學校有20個教學班,學生1560人。1991年學校進行”注音識字 提前讀寫”的義務教育教材實驗。

1994年,永濟撤縣設市,學校更名為永濟市實驗國小。同年9月,第二中學(後更名為永濟市城鎮國中、永濟市逸夫中學)遷往城東孫李村,學校占地面積擴大至13986m2。1995年開展“愉快教育”實驗獲地區獎。

1996年,經市政府批准,學校開始籌資建教學大樓(北樓)。整個工程投資300餘萬元,建築面積達3500m2,教學大樓於1998年9月投入使用。至此,學校建築總面積達7500m2,教學班為八軌40個班。

1996年3月,獲“山西省示範國小”,1997年1月,校報《素質教育小報》創刊。

1998年9月至2003年2月張關鎖任學校校長,學校有學生1980名,教職工150名。

1999年6月學校被省教委確定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0年7月,學校獲“山西省文明學校”;

2002年2月,承擔省“小學生自動能力實驗”課題。

2002年9月,學校學制改為六年,48個教學班,學生數增至2700餘名。同期,學校教導主任張秀愛被評為省國小特級教師。

2003年2月至2009年1月梁永栓任學校校長。

2003年9月學校硬化了教學區路面和操場,修建了水沖式廁所,給26個教室、4個教研室裝備了多媒體設備。

2006年9月,由民間投資,學校修建了學生宿舍和餐廳,解決了400餘名父母在市區經商的學生的食宿。

2003年4月,學校獲中央教科所“注·提”研究先進單位;

2003年9月,學校被確定為“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創新實驗校”;

2003年10月,全國“注·提”實驗現場會在學校召開;

2004年1月,學校編寫了校本教材《可愛的永濟》(名勝)和《可愛的永濟》(名人);同期,校報更名為《校園生活》;

2004年3月學校獲“山西省德育示範校”;

2004年承擔國家“生本教育研究課題”實驗;

2005年4月,獲山西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學校”;

2005年5月獲山西省“義務教育示範學校”;

2005年6月,承擔的省“小學生自動能力實驗”課題結題。

2007年4月,學校獲省教育學會“教育科學研究先進集體”獎牌。

2009年2月,石百勝任校長。

2009年3月,學校開始開設“個性課堂”,有器樂、書法、繪畫桌球等20餘個門類,有2000餘名學生參加,個性課堂讓每個學生都找到了自己的發展點,都有了自我展示的機會。同期,學校榮獲運城市首批“十星級關心下一代委員會”稱號。

2009年7月,市政府投資319萬元,開始在原南樓舊址上新建了面積2926.36㎡的四層磚混結構教學樓。教學工程2010年3月份竣工,9月份投入使用。

2009年開始,學校逐漸停辦了食宿部。食宿部進行了“普九”債務化解。

2009年10月,學校獲山西省“語言文字規範化學校”。

2010年初,校報更名為《小荷》,教師教學反思集錦《園丁慧語》創刊,開始使用新校徽和“明德、厚學、篤行”的校訓,形成了“因材施教、誨人不倦”的教風和“切問近思、學而不厭”的學風。

2010年10月,市政府投資250萬元加固改造了北教學樓。

2011年2月,學校課題“國小自然性的實驗與研究”,在山西省教育廳組織的評比中榮獲三等獎。

2011年5月,學校籌資176萬元,建成塑膠操場、籃球場並完成了體育器材的配套工程。

2011年6月,學校獲山西省“2011年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團體優勝獎”。學校少先大隊被共青團山西省委、山西省教育廳、山西省少工委授予“山西省少先隊紅旗大隊”稱號。

2011年11月,《國家語言文字報》以“個性課堂讓學生神采飛揚”為題,報導了學校個性課堂的做法。

2011年12月,在山西省“基於數學思考的國小數學能力培養研究”課題總結表彰會上,學校被評為“先進集體”。

2011年春季,學校通過調研,整理出小學生閱讀書目100本,將其中60本作為我校的學生必讀書目,並且按每種70冊的數量進行購置,滿足了每班學生人手一冊的閱讀需求,每月進行一次輪換,每學期每生可交換讀完5本,國小階段讀完60本,基本上達到140萬字的閱讀積累。閱讀過程中,不強求學生記筆記、寫體會,去任務化讀書使學生閱讀速度明顯加快,閱讀內容不斷加深,閱讀能力明顯提高。

2011年7月,學校被山西省教育廳確定為“山西省中國小教師培訓實踐基地”,從2011年9月至2016年4月,學校共完成了15批303名來自山西各地市農村國小骨幹教師、特崗教師和校長的培訓。學校採取校本教研與“國培計畫”並行,參訓教師參與到學校的各項教研活動中,實現了同研共進。受到山西省教育廳專家組的高度評價。

2011年秋季,學校開始實行電子備課制度。電子備課按照“集體研討——分工主備——集體完善——形成方案——個性添加——交流反思”的流程進行,備課過程實行網路管理,教師的電子備課做到了有添加、有反思、有連結。學校為每位教師配備辦公電腦,為每個辦公室配備了列印設備,電子備課減少了教師手寫教案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1年,學校共投資176萬元,完成了塑膠體育場和籃球場的鋪設體育器材的配套。

從2012年初開始,學校發揮優勢,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逐步形成了電子備課個性添加、教師說課個性論述、教師講課個性關懷、教師主評參與始終、群體議課個性鮮明的“五步聯動”校本教研模式。

2012年7月,學校被全國陶行知研究會授予“學陶師陶研究基地校”。

2012年10月,在全國教育學會百強名校評選活動中,學校被評為“全國百強名校”,校長石百勝同志被評為“全國百強名校長”。

2012年,在山西省“基於數學思想的小學生數學能力培養研究”的課題總結會上,被山西省教育廳授予“課題研究先進集體”。

2013年3月,學校榮獲2012年度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單位。

2013年9月,魏朝華同志獲山西省特級教師稱號。

2014年3月,學校被確定為山西省利用網路空間“人人通”進行教學的實驗校。學校先選擇一個班進行實驗,實驗教師為嚴麗娟(語文),”孫曉琳(數學)。2015年秋季開學後,“人人通”教學實驗在四年級8個教學班開展。新型的教學方法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個性化、互動式、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實現了教與學的。我校的成功做法先後在太原、青島的專題研討會上進行了經驗交流。

2014年11月,學校和逸夫國中等6所兄弟學校代表永濟市接受國家督導評估驗收。我校以齊備的硬體設施、完整的檔案資料、高標準的師資隊伍,優美的校園環境和深厚的校園文化獲得國家督導組的肯定,為永濟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合格做出了努力。

2014年12月,學校代表永濟市參加運城市教育局舉辦的“龍翔杯五個專場節目”比賽中,我校的朗誦《書香夢 少年夢 中國夢》,在參賽的14個代表隊中一舉奪魁,獲特等獎。

2015年7月,學校被確定為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學校實行一周一課、一班一隊、一周一賽,使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規範化、制度化。學校組建校隊,積極參與校園足球聯賽校使學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戰術水平。11月份,在有13個縣級代表隊參加的運城市“五洲觀瀾”杯校園足球比賽活動中,我校贏得了冠軍。

2015年6月,被山西省小學生規範漢字大賽組委會授予“漢字教育優秀學校”。

2015年10月,學校少先大隊榮獲“山西省少先隊紅旗大隊”榮譽。

2016年,投資79萬元新建了室外消防系統,彌補了兩座教學樓消防設施的不足;學校實現了網路無縫覆蓋;為了服務教師的電子備課,在教師人手一台辦公電腦的基礎上,給所有教師辦公室配備了印表機;所有教室都安裝了互動式電子白板;更新了15個教室的多媒體;建設了三個錄播室。

2016年完成了來自山西各地市的農村國小校長、骨幹教師和特崗教師120人進行了培訓,至此,實驗國小共對了十餘批448名。

2016年,實驗國小獲得了: 全國青少年學生法治知識網路大賽國小高年級組優秀組織獎;山西省國小師生中華經典書寫大賽特等獎;運城市少先隊紅旗大隊;運城市“中華魂”主題活動先進集體;運城市中小學生“主題經典誦讀”大賽國小高年級組一等獎。2015年度永濟市電教工作先進單位;永濟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山西省少先隊文明禮儀體驗劇展演最佳活動效果獎;運城市“中華魂”(踐行核心價值觀凝聚中華正能量)主題教育活動先進集體;實驗國小代表隊榮獲“中國夢·航天夢”永濟市第三屆青少年航模比賽“天馳”模型一等獎;實驗國小代表隊榮獲“中國夢·航天夢”永濟市第三屆青少年航模比賽“雷鳥”模型一等獎;永濟市2016年度書香校園;運城市2016年度“一師一優課 一課一名師”“優秀組織單位”。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資了400多萬元新建了學校大門,維修改造了校園環境,更換了學校大院地板、教室門窗,南北教學樓、辦公樓內外粉刷,廁所改造,北教學樓暖氣改造,教學樓文化牆建設,使學校的面貌煥然一新。

2017年1月實驗國小被確定為山西省信息化優秀試點項目校,被山西省教育廳授予“山西省教育信息化優秀試點項目”單位,2017年3月,山西省電教館確定實驗國小為山西省中國小教育信息化套用典型示範案例單位。

2017年實驗國小還作為“山西省中國小教師培訓實踐基地”,完成了102名來自山西各地市的農村國小校長、骨幹教師和特崗教師培訓,至此,實驗國小共對十餘批550名來進行了培訓。

2017年為了全面宣傳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發展成就,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宣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中共北京市委在京聯合舉辦“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成就展上,永濟市實驗國小二(5)班老師胡敏娜與本班學生同北京、雲南、新疆四地師生利用遠程多地互動教學上《登鸛雀樓》一課,課中二(5)班師生把永濟的歷史文化介紹給了全國的小朋友們。

2017年,實驗國小被教育局確定為全國中國小校長、骨幹教師“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專項培訓基地學校。11月2日來自全國各地200餘名骨幹教師在實驗國小進行了參觀學習。11月30日來自全國各地200餘名校長在實驗國小進行了參觀學習。校長石百勝還在西安、重慶兩地《教育部2017年教育廳局長教育信息化專題培訓班》上做了案例分享,在《中國教育報》上發表了題為《網路空間添學趣 翻轉課堂益學童》,闡述了“網路學習空間”在教學中的作用。

2017年實驗國小獲得了: 永濟市青少年詩詞大賽少兒組一等獎;永濟市2017年度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永濟市2017年度書香校園。

校徽

校徽 校徽

校徽的整個圖案,象徵著學校是一個團結、奮進,蓬勃向上的集體。圖形上方的“永濟市實驗國小”是學校的全稱,下方是“永濟市實驗國小”的(英漢)拼音。圖形中央是飄揚的紅旗,寓意著學校要永遠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同時,又有學校的前身為“紅旗學校”之意;紅旗上的“明德 厚學 篤行”是學校的校訓,表明學校培養的學生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能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圖中的“1961”表明學校創建於1961年,距今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

校訓

校訓:明德 厚學 篤行

教風:因材施教 誨人不倦

學風:切問近思 學而不厭

校歌歌詞

永濟市實驗國小校校歌

——初升的太陽

中條山下,黃河岸上,永濟實小書聲朗朗;

伴著書香,帶著夢想,我們走進知識的殿堂。

因材施教,誨人不倦,殷殷教導記心上;

切問近思,學而不厭,莘莘學子當自強。

明德厚學,慎思篤行,我們是初升的太陽;

明德厚學,慎思篤行,我們是祖國的棟樑。

永濟市實驗國小 永濟市實驗國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