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未成熟的果實。
性味
味苦,性平。
歸經
歸胃經。
功效
行氣消食,清熱解毒。
主治
用於疝氣,食積,月經不調,疔瘡癤腫。
相關配伍
1、治瘡癤(膿皰瘡):嫩油桐果切開,將果內流出的水塗患處。(《河南中草藥手冊》)
2、治疔瘡:未成熟的油桐果切片,貼患處。(《福建藥物志》)
3、治疥癬:油桐果搗爛絞汁敷抹。
4、治燙傷:油桐果搗爛絞汁,調冬蜜敷抹患處。(3-4方出自《福建民間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個。外用:適量,搗敷或取汁搽。
採集加工
收集未熟而早落的果實,除淨雜質,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油桐又名罌子桐、虎子桐、荏桐、光桐、五年桐、百年桐、光面桐。落葉小喬木,高達9m。枝粗壯,無毛,皮孔灰色。單葉互生;葉柄長達12cm,頂端有2紅紫色腺體;葉片革質,卵狀心形,長5-15cm,寬3-14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楔形,全緣,有時3淺裂,幼葉被誘色短柔毛,後近於無毛,綠色有光澤。花先葉開放,排列於枝端成短圓錐花序;單性,雌雄同株;萼不規則,2-3裂;花瓣5,白色,基部具橙紅色的斑點與條紋;雄花具雄蕊8-20,排列成2輪,上端分離,且在花芽中彎曲;雌花子房3-5室,每室1胚珠,花柱2裂。核果近球形,直徑3-6cm。種子具厚殼狀種皮。花期4-5月,果期10月。
生長環境
喜生於較低的山坡、山麓和溝旁。分布於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分類草藥性》:“治疝氣,消食積,婦人月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