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文學理論

比較文學理論

《比較文學理論》是2013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漢文。本書是一部開拓性的學術專著,也是新世紀的教材、參考書與輔導讀物,適宜於各種層次的大專院校的語言文學、社會科學與文化文明的相關專業,社會各種閱讀與研究層次的讀者。

內容介紹

21世紀初年以降,興起了"世界文學新建構"的比較文學學科轉型,東方與西方、國學與西學、新學與舊說之間的對話是本書的語境。以本書作者為代表的中國"新辯證論"與美國新進學者達姆羅什等的"世界文學重構說"圍繞世界文學這一核心概念展開各自獨立的理論體系建構,重塑比較文學學科的主流規範。 本書是在傳統闡釋中體現新理論觀念的遞進,建設中國化的學科理論體系與呈現東西方廣闊的研究實踐業績。 在跨文化跨時空的思理指導下,以十五章篇幅,區別囿分,層層遞進。分別以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與實踐論的範疇板塊,義理、辭章、考據、闡釋等方法模式,提出新定義、新觀念與新學說。以比較詩學、詩歌、小說、戲劇、比較敘事與比較文化研究等領域的深刻例證論述,形成煥然乃珍的意義獨照,從而在傳統話語中抽繹出日新其業的觀念。 深度反思的目標正是以最通俗的語言來論述的,書中所征的各種文獻都經過精心梳理爬剔,可供讀者在教學與研究中採擷與借鑑。

章節目錄

目錄

第一章比較文學的源流

第一節文學中的跨文化比較意識

第二節文學比較研究的高潮

第三節從"世界主義"到世界文學

第四節比較主義思潮與比較文學學科

第五節比較文學學科的發展與分期

第二章比較文學的新定義

第一節定義方式的思維轉換

第二節比較文學的新定義

第三節總體文學與比較文學的關係

第四節跨學科研究與比較文學的關係

第五節比較文化與比較文學

第三章學科理論體系建構與中國化闡釋

第一節關於理論體系的概念

第二節中國化體系的主要觀念

第三節中國化體系的價值與意義

第四節中國化體系的主要特徵

第四章比較文學的認識論

第一節跨文化的文學認識論:"詩可以觀"與"鏡子說"

第二節比較文學認識論的建立

第三節中國的易辯邏輯

第四節西方後現代差異邏輯

第五節新辯證論的文學認識論

第五章跨文化的世界文學本體論

第一節本體論觀念的來源與構成

第二節本體論的三個層次

第三節道與存在:比較文學的觀念融合及會通

第四節比較文學本體論與語言文化詩學

第六章世界文化體系與比較文學的主體間性

第一節世界文學主體的文化關係

第二節獨立主體性與他人主體性

第三節文明與野蠻:主體間性

第七章多元化的客體世界與文本境界

第一節客體世界的分裂

第二節文本境界的多元化

第三節語境的轉換與文本境界:移境、合境與造境

第四節文本境界中的異域風物

第八章文學關係的歷史實證方法與"影響研究"

第一節世界文學中的影響與接受

第二節歷史實證方法的名與實

第三節傳統與創造:世界文學史的新辯證觀

第九章義理與審美評價及"平行研究"方法

第一節世界文學的整體性觀念

第二節中國的"義理"與西方的"理念"

第三節義理與審美比較的真諦

第十章文本辭章的比較研究

第一節文本中心論的極限

第二節東西方的辭章研究

第三節中西辭章分析對話

第四節辭章研究的理論模式

第十一章世界文學經典的闡釋與評價

第一節世界文學經典的"重構"與中國文學

第二節"重構"的經典觀與中國傳統文學

第三節20世紀中國文學經典評價

第四節世界文學"安理會"與文學想像

第十二章比較形態學:思潮、主題與意象

第一節比較形態學的基本構成

第二節象-言形態:世界神話比較研究

第三節意-言形態:現實主義敘事比較

第四節意-象形態:世界浪漫主義思潮

第五節言-意形態:形式主義文學思潮及其傳播

第六節言-象形態:西方與東方的現代主義文學

第十三章世界文學的歷史觀

第一節比較視域中的世界文學史

第二節文化差異與文學史評價

第三節比較文學史的模式與歷史分期

第四節文學"進化論"的"再現"

第五節如何評價"進化論"的世界文學史觀

第六節文學史論中的"情節"與"風格"

第七節跨文化的世界文學史

第十四章世界文學新建構中的跨文化翻譯

第一節跨文化的語境轉換

第二節異類文化的名物闡釋

第三節文本觀念、形象與意象的翻譯

第四節翻譯語境與敘事話語

第五節世界文學的跨文化翻譯活動

第十五章比較詩學與世界詩學體系

第一節比較詩學的主要觀念與世界詩學體系劃分

第二節中國詩學的歷史與東西方詩學比較

第三節世界詩學中的印度體系

第四節波斯-阿拉伯詩學體系與西方詩學的比較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