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它坐落於首都布魯塞爾的市區柯登堡(Coudenberg)。有4座博物館與皇家美術館
相聯繫,其中兩座(古代藝術館和現代藝術館)在主樓內。其他兩座:康斯坦丁·麥尼埃博物館(Museum Constantin Meunier)和安東尼·韋爾茨博物館(Antoine Wiertz Museum)是獻給特定的比利時藝術家的更小的博物館,座落在城市的其他地方。
展館文物
皇家美術館擁有超過兩萬件可溯至15世紀至今的繪畫,雕刻,以及油畫。該館佛
蘭德油畫(Flemish painting)收藏豐富,其中有老布勒哲爾、羅吉爾·凡·德爾·維登、羅伯特·康賓、安東尼·凡·戴克、雅各布·喬登斯等名家的油畫。該館亦以其“魯本斯廳”為榮,該室藏有超過20幅魯本斯油畫。該館也藏有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創作的著名油畫《馬拉之死》。
該館常年更換展覽。例如2007年2月,該館推出了比利時藝術家萊昂·施皮利亞特(Leon Spilliaert)展覽和一個佛蘭芒油畫中的聖誕食品展示。
雷內·馬格利特博物館(René Magritte Museum)是以雷內·馬格利特名字命名的博物館,將於2009年6月開幕。因此許多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的油畫作品在這之前不再在皇家美術館展出。
展館介紹
這是一座具有古典風格的建築。十八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時期,法皇拿破崙的軍隊
攻入布魯塞爾,以此為基地擄掠了西歐大量珍貴藝術品並送回巴黎,一部分留在布魯塞爾。在此基礎上,1798年,比利時皇家美術館的雛形建築誕生於目前館址,後幾經修改,並不斷大量吸收地珍貴美術作品,1880年由阿方斯·巴拉特主持完成全部設計和建造,即成為現在展館建築。
這座歐洲一級的大型美術館共分為兩部分,一為建築宏偉的古典美術館,一為造型簡單樸實功能多樣的近代美術館。兩座館中收藏著比利時以及歐洲各國中世紀以來的名畫。
歷史背景
古典美術館在雷讓斯街3號,是一座裝飾有哥林多式圓柱的宏偉建築。它的成立於比利時的歷史有著相當密切的關聯。在中世紀的法蘭德斯l,誕生了一群以布勒哲爾、魯本斯為首的繪畫巨匠,締造出輝煌的藝術黃金時期。後來,比利時因地處歐洲心臟地帶而屢遭列強迫害,因此,這些優秀的美術作品大多被其他國家的皇室強行帶往國外。到十八世紀末,拿破倫率領的法國軍隊占領了比利時,並將皇宮、教堂和修道院裡的美術作品搶走,帶到法國的羅浮宮收藏。不久,羅浮宮即因戰利品太多而擁擠不堪,於是在1799年,拿破論為了分散羅浮宮的收藏品,而在布魯塞爾建立美術館,因此這段時期,不少作品得以由法國歸還。到了1815年,拿破倫帝政垮台,包括魯本斯祭壇畫在內的許多國寶級作品也陸續回到比利時本土。
1831年,比利時獲得獨立。皇家美術館似乎急於恢復往日榮耀似的,接連不斷的蒐集那些曾經為這個國家爭光生色的藝術珍品。1842年,美術館轉由國家經營管理,此後不斷獲得國內外的捐贈作品,館內藏品因而迅速增加;現在這座在1887年完工的古典美術館,就是為了收藏這些數量龐大的作品而建立的。目前,這裡收藏著15至19世紀的大量名畫,其中以魏登、布勒哲爾、魯本斯等法蘭德斯繪畫大師,以及克諾譜夫、德爾維爾等19世紀末比利時象徵主義的作品最為充實豐富。將這些作品連同近代美術館的藏品一起欣賞,便可縱覽中世紀以來比利時的藝術發展歷程。 古典美術館展出公元18世紀以前的古典畫作,以顏色為分區。藍區為15-16世紀的作品;棕色區則展出17-18世紀的作品。其中比較著名的是《奧頓的公正》和《伊卡爾的墮落》。
現代美術館
近代美術館建於1984年,位於皇家廣場1號,造型簡單樸實、功能多樣。
從市中心經過皇宮,沿著和緩的坡道登上山頂,首先會看到一座造型簡練的現代化建築,這就是為了收藏20世紀大量珍貴的美術作品而於1984年建成的近代美術館。呈圓弧狀的地下樓展覽室共有八層,在設計師的精心設計下,每層地下樓都有自然光的照射,氣氛相當優雅。在這座設計新穎的建築里,匯集了野獸派、立體派、超現實主義以及現代藝術等、以比利時畫家為主的20世紀美術作品;這裡是比利時現代美術發展的重地;其中最受人注目的是比利時超現實主義代表畫家德爾沃和瑪格麗特的傑作,它們是比利時皇家美術館的精華。此外,這座美術館還是比利時現代美術的發展重地,為人們介紹當代最前衛的藝術。
現代美術館一樣以顏色分區。黃區有從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到象徵主義的名作;綠區是以現代美術及雕塑為主,如野獸派、立體派、未來主義、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著名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達利之“聖安東尼的誘惑”和法蘭西斯之“培根的梟與教皇”可為代表。
國外美術館
美術館是專門負責收集、保存、展覽和研究美術作品的機構。美術館內最為常見的展品為視覺藝術作品,但諸如攝影、雕塑、插畫、裝置藝術、工藝美術等也經常參與展出。本期任務讓我們來盤點國外的美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