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6(J-6)超音速戰鬥機

殲-6(J-6)超音速戰鬥機

殲-6殲擊機,原型為蘇聯米格-19殲擊機,是第二代戰鬥機,也是第一代超音速戰鬥機,目前在我國還有兩三千架在服役。

簡介

殲-6殲擊機,原型為蘇聯米格-19殲擊機,

殲-6(J-6)超音速戰鬥機殲-6(J-6)超音速戰鬥機
是第二代戰鬥機,也是第一代超音速戰鬥機,目前在我國還有兩三千架在服役。殲-6多次擊敗比自身強大的敵方戰鬥機,不管具體情況如何,還是值得我們銘記的。在蘇聯,米格-19很快就被米格21取代了,而且實際上很多飛行員都是由米格-15/17直接改飛米格21的。但在中國大陸,大批生產的殲-6和殲-6甲等始終是空軍海軍航空兵60、70年代主力戰機,長期活躍於國土防空作戰。

歷史

殲-6最早由瀋陽飛機廠(現沈飛集團)研製,該廠自1953年開始參照前蘇聯米格-19波型和埃斯型殲擊機研製的。工廠稱其為“東風102”,於1959年9月23日首飛成功,試飛員是吳克明。這就是殲-6晝間型的原型機。後因首批飛機出現質量問題,又於1961年重新仿製米格-19埃斯型飛機。新機在1964年9月23日交付部隊,並被正式命名為殲-6。

米格-19原型於1952年5月24日首飛(用不帶加力燃燒室的AM5發動機)。承繼了米格-19的優點,殲-6在當時來說飛行速度快,相應結構上使用了後掠55度(1/4弦線)大後掠角機翼;火力強大,使用三門30-1型30mm機關炮,初速780米/秒,射速850發/分,三炮齊發,威力無比。

殲-6裝兩台圖曼斯基RD-9BF-811型九級軸流式渦輪噴氣發動機。該發動機在中國由瀋陽黎明機械公司仿製,名稱渦噴-6(WP-6)。渦噴-6在蘇聯發動機的基礎上改進了火焰筒和渦輪,增強了可靠性和安全性,首次返修壽命由蘇聯產品的100小時增加至200小時,但壽命還是較短。渦噴-6最大推力為2600千克,飛行高度在6000米以下和以上時,最大推力持續使用時間分別為6分鐘和10分鐘;中間推力和巡航摧力分別為2150千克和1720千克,無持續使用時間限制;最大加力推力為3250千克,持續使用時間為15分鐘。長5420毫米,最大高度950毫米。

六十年代中國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殲-6。印巴戰爭中殲-6共擊落一架米格-21,八架蘇-7和三架英制“獵人”戰鬥機,自己損失三架。當時在巴的美國顧問認為殲-6技術水平相當高,爬升率比印度的米格-21和巴基斯坦當時擁有的美制F-104都快,低空纏鬥性能好過當時亞州除F-86外的所有戰機,在加掛兩枚美制“響尾蛇”飛彈後,威力更強。

下圖為巴基斯坦的殲-6,注意機腹為中國研製的保形油箱。

殲-6(J-6)超音速戰鬥機殲-6(J-6)超音速戰鬥機

殲-6主要改型包括:殲-6甲全天候戰鬥機,即米格-19P,頭部機炮取消,可帶兩枚PL-1空空飛彈,空速管在右翼尖。進氣道上端和隔板中央加裝了RP-1測距雷達(搜尋距離2千米),54年7月首飛,55年開始大量生產。甲型是由瀋陽飛機廠和南昌飛機廠於1958年開始,同時仿照米格-19波型研製的。後因質量問題,於1974年移交貴州飛機廠重新研製,並在1975年12月首飛。發動機採用2台渦噴-6發動機,單台推力25.497千牛,加力推力31.871千牛。

殲-6I於1966年研製成功,為高空截擊型,提高了升限,三航炮,進氣口有鋁製整流錐。換裝了推力更大的渦噴6甲發動機,增大了機翼和襟翼的面積,減少了不必要的設備和結構重量,取消了翼根航炮,只保留了機頭右下方的1門。由瀋陽飛機廠研製。

殲-6Ⅱ型,1969年3月25日首飛,用於高空高速攔截,實用升限17500米。機炮配置改為兩門機身炮,進氣道中央有可調整流錐,機頭有8個輔助進氣門。進一步擴大機翼面積,減輕了結構重量。發動機採用2台渦噴-6甲,推力29.42千牛,最大速度1548千米/時。在這幅圖片裡空速管向上折起,這是殲-6的一大特點。

殲-6Ⅲ型,1969年8月5日首飛,高空高機動型,三門30mm航炮,進氣道同殲-6Ⅱ,減速傘艙移到垂尾底部。換裝渦噴6-甲發動機,使全機推重比提高到0.988。增設兩級可調進氣調節錐。減小了翼展,延長翼弦,增加翼面積,使翼載減小到6千克/平方米。

殲教-6由瀋陽飛機廠研製,於66年開始研製,1970年11月6日首飛。殲教-6前機身加長375毫米,為后座艙提供了空間。為改善后座的前方視界,風擋、座艙蓋比殲-6加高80毫米,前座椅頭靠降低40毫米,后座椅提高70毫米。風擋換成34毫米無機鋼化膠合防彈玻璃。殲教-6仍使用渦噴-6發動機。只保留機頭右下方一門30mm機炮,翼下兩個掛梁可掛火箭發射器。著陸傘艙移到垂尾根部,避免放傘時受到噴氣沖刷。後機身下加裝雙腹鰭,以保證方向安定性。機上增加機組通話設備、全羅盤信標機、無線電高度表,機頭右上方加裝3型照相槍。

相關內容

其他改型還包括殲-6Ⅲ改,74年研製,是Ⅲ型的改進型,翼尖加2枚飛彈,解決了存在的一些技術問題。

殲-6IV(下圖)是1970年改裝的夜間截擊型,只有兩門機翼炮,薄進氣道唇口,進氣道得到擴大,加長了機身,並在機頭安裝國產雷達。進氣道唇口變薄以擴大截面積。採用加大的殲-6Ⅲ型機翼,兩門翼根30mm航炮。其他與殲-6Ⅲ相同。

殲-6(J-6)超音速戰鬥機殲-6(J-6)超音速戰鬥機

殲-6乙是南昌飛機廠以米格-19波埃姆型為原型,仿製而成的全天候飛彈截擊機。它在機翼上安裝了4個固定飛彈發射架,可攜帶4枚PL-1空空飛彈。翼根保留了2門航炮。減速傘艙移至垂尾根部。
殲-6R(原殲偵-6)是69年開始設計的偵察改型。

殲-6(J-6)超音速戰鬥機殲-6(J-6)超音速戰鬥機

殲教-6近年有一種特殊改型,即BW-1變穩飛機。BW-1是中國第一架電傳操縱變穩型空中試驗機,實際上就是電傳系統的試驗機。它使我國的戰機從機械操縱向電子操縱轉化有了可靠的空中試驗手段。飛機的前艙改裝為評審試飛員艙,採用電傳操縱系統的後艙為安全駕駛員艙,保留了原來的機械式操縱系統。兩艙駕駛桿之間的小拉桿經電磁離合器,協調電傳操縱以及機械操縱前後桿的脫開和嚙合。實施電傳操縱時,後駕駛桿與機械桿系聯動,一且電傳操縱出現故障,經應急切斷開關,後架駛桿可立即接替飛機的操縱。在改裝中,BW-1變穩機加裝了數字式氣動變穩系統、模擬式電液伺服人感系統、數字式目標跟蹤顯示系統、機載數據採集記錄和遙測發射系統、試驗信號放大器、大氣擾流信號發生器和各類感測器變換器電氣液壓副件等共136項。為增加安裝空間,還拆除和換裝原機有關附屬檔案外,還加裝了一個機腹設備艙和背鰭鼓包。1988年11月5日BW-1首飛評審通過;88年12月25日,地面滑行3次;89年4月22~26日,改裝飛行5次;1989年6月21日,電傳操縱系統閉環滑行2次;89年6月27日~7月21日,人感系統試飛10次;89年8月8日~9月28日,電傳系統閉環試飛26次。過試飛表明實現所有設計功能。該機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殲-6(J-6)超音速戰鬥機殲-6(J-6)超音速戰鬥機

殲-6服役時是相當先進的一種機種,但在60年代中期後軍用航空技術飛速發展,尤其是美國高技術的航空器在這段時間不斷侵擾我國,殲-6的不足也逐步凸現。首先是其高空攔截能力弱,難以有效的對付美國高空偵察機,如U-2和“火蜂”無人偵察機,僅能藉助高空躍升這種危險而效率不高的辦法抗擊;其次速度慢,殲-6曾經具有不錯的速度優勢,但當美軍普遍裝備兩倍音速戰鬥機之後,殲-6的速度顯得跟不上,儘管曾經擊落過高速的F-104等戰鬥機,不足以彌補其劣勢;由於當時我國電子技術上不去,火控雷達、飛彈研製進展緩慢,殲-6長期依賴機炮進行作戰,射程、威力均難以滿足需求。最後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當時國內長期的政治鬥爭嚴重影響了殲-6的研製、改進工作,甚至長時間殲-6為致命的質量問題所困擾,成批的“東風102”(59式,原型的代號)報廢在沈飛廠房,最終觸動了周總理等高層才得以解決。

殲-6(J-6)超音速戰鬥機殲-6(J-6)超音速戰鬥機

幸甚相關部門領導在中蘇交惡前大力引進了米格-21的設計圖紙及樣機,後自行仿製出了殲-7。它的出現極大的提高了我軍的戰鬥力,目前裝備數量高達3000架的殲-6已逐步退出現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