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日本小說家。生於東京貴族家庭,父親武者小路實世是子爵,祖父實藏為著名的歌人。他從幼年即入貴族子弟學校學習院學習,青年時對文學發生興趣。受到托爾斯泰作品的影響,在哲學上接近禪學和陽明學派。這對他以後的創作思想有重要的影響。

武者小路實篤於1908年在學習院高等科畢業,入東京帝國大學社會科,次年退學,與木下利玄、志賀直哉等辦同人雜誌,發表處女作《芳子》。1910年,同人雜誌成員和有島武郎、有島生馬兄弟等創辦文藝刊物《白樺》,提倡新的理想主義的文藝,形成“白樺”派,武者小路是它的代表作家。他針對當時自然主義文學所散播的消極悲觀情緒,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主張人應該有理想,並為之努力工作。
他早期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說《天真的人》(1911),長篇小說《幸福者》(1919),劇本《他的妹妹》(1915)、《一個青年的夢》(1916)以及《愛欲》(1926)等,作品文體平易,表現作者對人生明朗而強烈的願望。如《天真的人》寫一個在戀愛上遭受打擊的青年,直到他所愛的女子同別人結了婚,他還相信對方是愛自己的。《一個青年的夢》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在劇烈進行的時候,反映了人類愛好和平的願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武者小路恢復並發展了原來的人道主義思想,明確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創作了兩部反戰主題的劇本《他的妹妹》和《一個青年的夢》。魯迅在1919年把後者譯成中文,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武者小路熱心於烏托邦式的新村運動。1918年在日向創辦勞動互助、共同生活的模範新村。劇本《新浦島之夢》正是他這種思想的體現。它描寫一個名叫浦島的漁夫在夢中看到龍宮裡的美好生活,醒來時也想在人世間修造這樣一座“龍宮”。1923年《白樺》停刊,“新村”解體。他帶著一種孤獨的情緒,寫了《愛欲》、《畫室主人》、《孤獨之魂》等劇本。1925至1936年,主辦雜誌《大調和》和雜誌《獨立人》。後以馬克思主義在日本的普及,他的新村運動和社會主義思想遭到批判。在這次批判的風暴中他堅持自己的信念,並在這一時期寫出了一系列長篇和中篇傳記小說,如《釋迦》、《孔子》、《托爾斯泰》、《二宮尊德》(1929)等。1937年歐遊回國到1945年日本侵略戰爭失敗的這一階段內,他除繼續創作一些戲劇和長篇小說外。從事美術著述。有《美術論集》、《讀美》、《生活在藝術中的人們》等新著刊行,並發表《大東亞戰爭私感》(1942)等文章,支持侵略戰爭。戰後致力於繪畫,並從一般的文人畫轉向西洋畫的製作。1951年以後完成長篇小說《真理先生》 。 1951年他被授予文化勳章,1952年為藝術院會員。
家庭出身

社會實踐

"新村"是日本白樺派的代表作家、劇作家武者小路實篤受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躬耕"生活的影響。於1918年設立的。並以此來實踐其人道主義和理想主義的場所.探討武者小路實篤創辦《新村》。開展"新村"實踐的淵源及發展狀況。可以看到作為文學家的武者小路實篤倡導的"新村"實踐的社會意義。
武者小路實篤是日本白樺派的代表作家。他的個性主義的人間本位主義的文學思想的淵源主要來自於基督教、托爾斯泰和梅特林克.一九一八年三月起。武者小路實篤先後發表了三篇《關於新村的對話》。宣布創立新村。實現他的理想國的夢想.他所提倡的新村運動對五四時期周作人的思想和文學觀有極大的影響.該文主要通過研究武者小路實篤的文論思想形成及其新村實踐。武者小路實篤的新村運動對周作人的影響。以及周作人在中國的新村實踐。探討周作人新村夢的破滅。對其思想和文學觀轉變的影響等等。力圖對武者小路實篤的文論思想和新村運動對周作人的影響這一研究課題談出自己的一得之見。
軍國思想
20世紀初,武者小路實篤從人道主義和世界主義出發,曾一度採取了反戰的立場,並寫了反對日本軍人屠殺台灣人的《圍繞八百人的死刑》和反戰劇本《一個青年的夢》 (1915) 。但是,到了後來,他逐漸地變成了一個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1942年,武者小路實篤寫了一本小冊子 —— 《大東亞戰爭私感》。這是一本赤裸裸地進行侵華戰爭宣傳叫囂的言論集。全書分為若干章,均冠以標題,如日本的使命、日本為什麼強大 、日本人的慈祥 、大東亞戰爭、克服死亡、未來東京的夢、大東亞共榮圈、日本人戰無不勝、大東亞戰爭及以後的事情等。在這部臭名昭著的書中,武者小路實篤對大東亞戰爭的所謂合理性,做了荒謬的論證。
在《日本的使命》一章中,他極力把日本說成是中國乃至亞洲的恩人和救星。他聲稱這本書是寫給那些“對日本不抱好意的一部分亞洲人” 看的。他要告訴這些人:“如果亞洲沒有日本這個國家,那亞洲會怎樣呢 ?” 結論是:毫無疑問,如果沒有日俄戰爭,滿洲肯定成了俄國的地盤。不光是滿洲。如果沒有日本,那么朝鮮不用說,中華民國的北部就成了俄國的,南部就成了美英的了。如果沒有日本,他們無論怎么折騰,都將成為美英國家的盤中肉。或遲或早都會如此,不會有別的結果。只有日本國的存在,才能毅然站出來制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從這種觀點出發,武者小路實篤極力為日本的戰爭行徑評功擺好。在他看來,日本為了和俄國爭奪在中國的殖民霸權而進行的那場 日俄戰爭 ,完全是為了東亞和中國;當時歐美人自視比亞洲人優秀,又倚仗先進的物質文明和精良的武器,欲把亞洲人當作奴隸,而敢於對此提出抗議的,惟有日本。 他們之所以不能無憂無慮地從事邪惡的勾當了,就是因為有了日本國這樣一個國家的存在。 日本國看去雖小,但卻不接受美英的蔑視。而且值得大書特書的是,在亞洲,只有日本是一個從來沒有受到侵略的國家,因此它被人類賦予了特殊的使命。那就是解放亞洲。他希望亞洲人明白一個事實:日本拒絕美英隨心所欲地壓榨亞洲,惟有日本一個國家能夠使他們把亞洲的財富還給亞洲,使亞洲人不再作奴隸;這次的大東亞戰爭,就可以視為日本為完成使命而進行的戰爭。所以日本人絕不是只顧自己的國家,誰擾亂了東亞的秩序,就必須受到制裁。 對那些不得不向美英屈服的弱國,不能再讓他們弱下去了。日本即使付出犧牲,也必須幫助他們。 所以他認為,亞洲 都得感謝 日本;亞洲人要深刻地意識到,日本的存在,對於亞洲來說實在太幸運了。 倘若日本失敗了,那對於亞洲來說,對於東亞來說,都將是無比悲慘的。因此,亞洲人民愛日本,盼望日本取勝,是理所應當的。
在《日本為什麼強大》一章中,武者小路實篤把日本法西斯主義理論家大川周明等人的理論拾掇起來,大肆宣揚 日本主義 ,宣揚日本人和日本國家的優越性。他認為日本之所以強大,首先是由於日本的國體的優越。那就是: 日本國民全部都是天皇陛下的臣民,衷心奉仕天皇,萬眾一心;人民為了天皇獻身感到無上的光榮,所以在戰爭中湧現出了特別攻擊隊那樣的為了完成任務而從容赴死的人。其次,日本之所以強大,還因為日本恐怕是世界上擁有實幹家最多的國家 ,這一點使日本人 “ 在世界上出類拔萃 。日本人從不懶惰懈怠,都是勤勉的國民 。在《日本人的慈祥》一章中,武者小路實篤認為日本人是 慈祥 的,武士的感情,日本人的感情比較脆弱,但是,越是慈祥越是強大,越是強大也越是慈祥 。在《克服死亡》中,武者小路實篤和保田與重郎一樣,宣揚 死的美學 。他說:人間有超越死亡的東西。我讚美為了超越死亡的東西而從容赴死。這是最美的死,也是超越生的死。
武者小路實篤關於日本強大的結論是:日本人強大是天生的。日本人名譽心強,性格要強,吃苦耐勞。關鍵時刻敢於犧牲。我認為,決不苟且偷生的性格,在戰爭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突擊、肉彈,這些都是日本軍隊奪取最後勝利的原因。俗話說:斷然前行,鬼神退避。日本人的這種斷然前行是日本人的得意中的得意。敵人聞風而逃,空戰時日本使用這種戰法常常取勝。捨身的戰法,這是日本從古代就有的戰法,這種戰法直到現在依然有效。有個詞叫如虎添翼。日本人的強大,就像老虎添了翅膀。武器齊備,精神昂揚,舉國一致,擁有兩億人的巨人站了起來,所以強大。
作為一個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武者小路實篤顯然堅信日本必定取得大東亞戰爭的勝利。為此,他在《未來東京之夢》一章中還構想了勝利後的美妙情景。他寫道: 東京是日本帝國的首都。這個帝都理所當然地應成為亞洲第一文化中心地。東京是亞洲的軍備的中心,學術文化的中心。東亞人如果不來一次東京,那就不能開口說話。 在大東亞戰爭完成的同時,天皇陛下居住的帝都,必然成為亞細亞全體精神的中心。所以東京一定是亞洲第一的完全的城市。 ”然而,事實證明,武者小路實篤盼望的這一切,只不過是一場黃粱美夢 罷了 。
作品介紹
釋迦摩尼傳

[日]武者小路實篤 著,董學昌譯
內容簡介佛者覺也。釋迦牟尼佛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過去寫佛經的人,大都根據佛經記載和佛教傳統,把釋迦佛的八相成道及其一生,渲染得極其超人超世,這固然是歷史的真實和信仰的統一,不可誹謗。但畢竟講感應、講神通講得多一些,人化少了一些,對非信徒的讀者來說,總不免感到有些神乎其神,玄而又玄。本書注重通俗,大概可以算是一本最容易讀懂釋迦至尊的書了。想更深了解迦牟尼的人,可以去讀其它書。
目錄
序
武者小路實篤
作者自序

1.釋迦族誕生的最偉大的人物2.釋迦祖先的故事
3.建立新國家
4.淨飯王和摩耶夫人
5.降生
6.阿斯陀仙人的預言
7.摩耶夫人之死
8.神奇的孩子
9.最為感人的性格

10.憐憫蟲死
11.耶輸陀羅
12.結婚
13.太子的煩悶
14.出家的願望
15.太子和耶輸陀羅妃談話
16.太子路遇老人
17.羅(目侯)羅的降生
18.太子向你王訴說出家意願

19.大王的嘆息20.太子出家
21.在森林中靜坐七天和最初次的乞食
22.拜訪跋迦婆仙人
23.在王舍城會見頻毗娑羅
24.成為阿羅邏迦羅摩的弟子
25.父親淨飯王的使者
26.離開阿羅邏迦羅摩
27.在尼連禪河畔的修行
28.苦行
29.停止苦行
30.成為佛陀
31.佛陀的自覺
32.五位弟子

33.耶舍和他的父母34.三十個男人
35.迦葉三兄弟改宗
36.再會頻毗娑羅王37.大王建造竹林精舍
38.舍利弗和目犍連兩大弟子
39.蓼的“指責”
編輯推薦
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實篤先生從人的角度來寫這本《釋迦牟尼傳》。他認為“釋迦佛是人類最值得尊敬的人物,再沒有如此圓滿的人,而且也再沒有對人類關懷如此至深的人。他追求真理的深遠博大,也是無與倫比的”。作者筆下的釋迦牟尼傳是歷史上真實的人,是有血有肉有理智有感情有人。 本書注重通俗,大概可以算是一本最容易讀懂釋迦至尊的書了。想更深了解釋迦牟尼的人,可以去讀其它書。單就一般讀者了解釋迦牟尼為人的書來說,這是一本適當而又可讀的書。
改編電影
日本電影《生死戀》
影片《生死戀》改編於日本現代著名作家武者小路實篤的中篇暢銷小說《愛與死》和《友情》。
導演:中村登
主演:栗原小卷、 新克利 、橫內正 、出品:日本松竹株式會社1971年攝製

對不起 球太高了,是當年風靡一時的一句電影人物台詞。她是日本言情故事影片《生死戀》當中女主人公夏子在網球上矯戰時候的道欠敬語。畫面上,夏子一襲運動白衣,半袖上襯,飄逸短褲,手持網拍擊打空中滾球過界之刻,總會微笑著給對方一句心內致意:對不起 球太高了。網球上猶如情場,電影特效作得十分可人,當即連續發出女主人公的清朗回聲 :對不起 球太高了,對不起 球太高了,太高了,太高了 ……
每次看片到這裡,我都願意輕輕瞌目想—想,追一追,片中那么生動怡人的畫面和場景。我們可不可以這么去想往,這一句:對不起球太高了,是女主人公也是整部影片對於美好言情化的一種幻視幻聽以及空靈吸納?因為僅僅通過電影片名,我們觀眾就差不多會知道,《生死戀》是—出悲劇吧。悲劇的定義簡潔而又嚴酷,悲劇就是要把人生當中最美好的東西毀滅掉?女主人公夏子之死,成為這部電影《生死戀》的中軸和心臟。
而且影片《生死戀》的改編是比較成功的。優其對於女主人公夏子生命傷逝的改編,也是相當讓人誠服的。原先小說當中,夏子姑娘是死於流行性的感冒。在電影中則改為—次意外的爆炸事故。這些改編在影片的當時當地,都是叫人可信的。其實而今,一位如花似玉的年輕戀人傷逝於非正常的病症,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言情的戲往往是,女主人公之死就是要比男的更加惹人眼目,這似乎己然成為一種創作規律了。影片《生死戀》中的一女兩男糾纏於情,兩個男人誰死一百次,都不如夏子今晨一逝。日本影視片中的女主人公之死太廣太密而且太煽情了,《絕唱》《血疑》《砂器》《天國車站》《失樂園》《情書》等等不—而足。更要緊的是,這些女主人公之死,又顯得那么得閃光熠熠。鑒亮照人。
其實,夏子的藝術形象也是多意多解的。夏子她屬於上一個世紀中的東方女性。影片《生死戀》不但只是表達了夏子言情至上的高潔風度。而且還抒發了她作為—名職業女性,個人在情感,在家庭,在工作當中的有效有情的選擇,這種選擇當然首先是面對那些東瀛職業男人的。影片中具體的男人是:水產研究所的大宮雄二,還有一個前男友野島。從夏子戀情的終局看,夏子比較較熱愛知識分子一型。不過坦率的講,大宮之類知識人群還是有可能靠不住的吧?喔喔,這種想法只是一種推測而己。理由好象比較牽強,那就是夏子為啥,老是跟大宮打網球時候高聲的喊:對不起太高了,對不起 球太高了,太高了,太高了 ……
這話雖然有一些矯情,但大約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吧?我看過多遍《生死戀》,但是一直都沒有徹底搞明白,夏子為什麼棄掉野島而選擇大宮?無論小說或者影片,也都沒有翔實表明夏子的選擇理由。難道真的是所謂情真不需要任何藉口嗎?我替作古的夏子有一點彷徨。讓人珍惜又可憐的地方是,夏子跟大宮定婚並且回到大宮農村老家相了親以後,夏子這夜仍然堅貞的不肯與大宮一室同房。皎潔月夜之下,夏子動情對戀人說道:等一等,讓我們新婚之夜飽償在一起的喜悅吧 ……
客觀的講,倘若此情此事擱在今天,夏子大宮的這夜情,在許多人眼中恐怕是難以想像的病態啦?定情之後,夏子大宮各奔東西,依靠不間斷的情書友聯心中熱波。二人兩地情信成為情感生活的一絲紐帶。看到一封又一封鴻雁傳書時候,我心不免沉痛感慨,電子時代早就瓦解了老土書信了。但是我自己,還是更加比較相信人心寫在白紙上面。往往,電郵,尋呼,抑或手機簡訊,可能應當不屬於純真年代裡的花梢玩意兒?想一想夏子在那些投情至死年輪里的呼聲,我多多少少能夠明白一些,夏子的摯情是怎么一回事了。 影片最後,大宮獨自來到夏子生前打網球的老地方,細雨吹拍著空蕩蕩的球場,應該知道大宮的心怎么念想,他喜歡和愛聽夏子對自己的熱聲呼喚:對不起 球太高了。太高了。太高了。太高了 ……
影片《生死戀》終局的這一組淋雨重回球場舊地的鏡頭,是經典也是常談的。它讓人遙記起來美國名片《愛情故事》的收尾,男主人公也是獨自個人來到了女友生前愛滑凍的舊場,冰場潔白,幻影空靈。兩片鏡像如此相似,貫穿著難以排遺的投入心情。可以講,這一部《生死戀》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國際影壇最為優秀的言情影片之—。它的知名度能與同期的世界級經典電影《傲慢與偏見》《上尉的女兒》《窈窕淑女》等等相提並論。喔是,真情往往會是相近又相仿的。劉廣寧給夏子的配音,在這部《生死戀》當中,應當可以說達到了譯製影片的一出絕配。
對於夏子,死只是一個距離。只是一個高遠與咫尺的問題。總是迷戀著,《生死戀》中夏子的用心言語:對不起 球太高了。太高了。太高了。太高了 。其實高,只是一個距離 。
心和心的距離 ……
名人名言
健康的時候,人們會忘記肉體,專注地從事各自的工作;而當健康受到影響時,人們才感覺到肉體的痛苦。一一武者小路實篤
夫妻間的和睦也同友情一樣,最美滿的是雙方都既不掩飾自己,又能協調相處。欺騙性的結婚是不幸的。一一武者小路實篤
健康的簡樸的物質生活,有利於崇高的精神生活。一一武者小路實篤
母親愛孩子並不是道德,它是更為本能的、更為純潔的自然的愛。人類最美的東西之一就是
母愛,這是無私的愛,道德與之相形見絀。一一武者小路實篤
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僅僅為了活著。無意義的生活會使人感到精神的空虛,體會不到生的意義:人到世界上來是幹事業的。一一武者小路實篤
意志目標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蘊藏。 ——武者小路實篤
疼痛的強度,同自然賦於人類的意志和剛度成正比。 ——武者小路實篤
詩譯情箋
[桃栗]
桃栗三年柿九年達摩九年我一生。 (注一)
武者小路實篤
[桃栗] 桃栗三年柿九年九年俺一生。
[蘋果和柑橘]
你和我同是鮮美的水果
你卻喜寒我愛暖
你偏衣紅我黃衫
相似之處妙難言
不似之處也著趣
[林檎蜜柑]
汝我同
美味果?
汝寒愛
我暖愛
汝紅
我黃
似所面白
似所又面白
[柿與柚]
雖同受風雨侵擾
你性甘美我酸質
你色赤紅我黃膚
人們讚美你可也舍不下我
[柿柚]
武者小路實篤
同風雨
汝甘我酸
汝赤我黃
人汝美
又我舍
[玄妙]
玄妙玄妙自然玄妙人生玄妙
玄妙的世界裡優遊自得者方為悟道之人
玄妙的六祖剖開玄妙之竹玄妙的畫家梁楷繪竹而成玄妙之畫
玄妙玄妙人類玄妙宇宙玄妙
[玄妙]
玄妙玄妙自然玄妙人生玄妙
玄妙世界
游得者之悟道人
玄妙六祖玄妙竹切
玄妙家梁楷玄妙
玄妙玄妙人間玄妙宇宙玄妙
注一:(譯註)「桃栗三年柿九年」,指桃、栗須三年才能開花,而柿則待八年才結果;「達摩九年」,指達摩以長達九年的時間來面壁;「我一生」,指相對於達摩面壁九年,我則須窮盡一生,始能超脫人生之境。
譯自:井勝一郎編,《武者小路篤詩集》(東京:新潮社,1953),頁120、196-198。
風格各異的日本作家
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其文學發展歷史遠遠短於中國,卻在諾貝爾文學獎上頻頻露面並奪得桂冠。這個現象,值得每一個熱愛文學,熱愛文化的人深思。本批任務就是旨在介紹日本近當代著名作家,其作品,人格,生平,相關文化現象等等,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日本的文學發展,繼而從中獲取一些經驗和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