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長江五橋

武漢長江五橋

武漢長江五橋位於湖北省武漢市,北岸為新洲區陽邏街,南岸為青山區向家尾村。

武漢陽邏長江大橋概述

武漢長江五橋,又名武漢陽邏長江大橋,位於武漢市東北郊,上游距武漢關約30公里。北岸為新洲區陽邏鎮,南岸為洪山區向家尾村。大橋全長10公里,由2.7公里長主橋,7.3公里長接線及一處互通式立交構成。主橋及引橋面淨寬33米,接線路基寬35米,瀝青混凝土路面。按雙向6車道、全封閉、全立交高速公路特大橋標準設計建設。2003年11月07日動工,2007年12月26日建成通車,工期4年。
武漢陽邏長江大橋是武漢長江的第五座大橋,是世界第八大、國內第四大懸索橋,這也是武漢首座一跨過江懸索橋,大橋採用了多項創新技術,攻克了八大技術難題。是國家“十五”期間交通重點建設項目,是京珠、滬溶國道主幹線武漢繞城公路東北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控制性工程,也是湖北省規劃建設的“六縱五橫一環”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2002年10月正式獲國務院批准建設。大橋全長10公里,由2.7公里主橋、7.3公里接線及一處互通式立交組成,大橋主跨為1280米雙塔單跨鋼箱梁懸索橋,按雙向六車道、全封閉、全立交高速公路特大橋標準設計,橋面淨寬33米,設計車速120公里/小時。
在四年建設期內,中鐵大橋局發揮集團科學研究、勘測設計、工程施工、機械製造“四位一體”優勢,攻克了八大施工難點。在錨碇基礎施工中,攻克了長65米、寬60米,深度超50米,被稱為“神州第一錨”的超大體積基坑開挖、內襯、防滲圍護以及立體交叉施工等四大難點,解決了超大體混凝土的灌注面臨著水化熱而產生裂縫的這一世界性難題;在高達165米的主塔施工中,引進了世界最先進的液壓爬模系統,同時以技術創新為先導,配製出最優的混凝土配合比,使主塔柱線型控制和外觀質量堪稱一流;首創在大橋中採用箱形鋼結構剪刀撐新技術,通過鋼剪刀撐與塔上預埋鋼板相焊接的連線方式,替代了傳統的混凝土中橫樑結構現澆施工;克服了重達126噸超大“剪刀撐”製作、整體吊裝高度達130米,並實施精確定位焊接的施工難題;在貓道架設和主纜架設中,首創了主跨、兩側邊跨“三合為一”的全貫通式“貓道”施工以及拖拉索循環系統,為大橋提供了安全、可靠、快速施工保障;採取了領先世界的GPS衛星監測系統,建立了GPS衛星定位、封閉式連通管液位撓度測試和動靜態測試等多個子系統,對大橋進行長期健康監測系統。
武漢陽邏長江大橋是繼國內已建成的江蘇潤揚長江大橋、香港青馬大橋、江陰長江大橋之後,國內跨度第四大懸索橋。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在國際橋樑界的地位越來越顯赫,擁有世界跨徑前10位的斜拉橋8座、懸索橋5座、拱橋4座、梁式橋5座。其中,已建和在建的超千米的懸索橋共9座、斜拉橋2座。武漢陽邏長江大橋的建成,充分展示武漢作為“中國建橋之都”的科技實力,彰顯中國橋樑建造水平邁向世界先進行列。

武漢陽邏長江大橋帶來三大變化

【變化一】過境車輛不再進城堵車現象緩解
 陽邏大橋作為武漢外環線的重要控制性工程,將承擔著分流外地過境車輛的重要作用,屆時,所有過境車輛無須穿城而過,將大大緩解武漢市內交通壓力和減輕噪音、污染。通車前,市內交通車流量太大,眾多國道、省道穿城而過,從長江一、二、三橋通過,造成很大的交通壓力。有關交通專家介紹,陽邏大橋、武漢外環線建成後,所有過境車輛將從市內分流出去,大大改善市內交通擁擠現狀。
【變化二】對內打通武漢外環線對外聯結京珠、滬蓉
在建的繞城公路東北段及陽邏長江大橋和繞城公路西南段會合將形成閉合環線,將在武漢形成“十字”交會的一縱一橫(京珠、滬蓉)國道主幹線、4條國道為(106、107、316、318)串聯在繞城公路上。並將武漢通往全省的16條出口路和在建的“漢十”高速公路以及規劃建設的鄂東江北高速公路,通過環線有機聯成一體,將我省高速公路邊界成片成網,給交通和物流提供快速通道。
【變化三】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橋經濟凸現
隨著武漢橋梁越建越多,“橋經濟”日益凸顯,一橋飛架給兩邊經濟將會帶來巨大的效益。陽邏大橋除了為社會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的同時,陽邏長江大橋將消耗約20萬噸水泥,3萬餘噸鋼材、27萬立方砂、38萬立方石料,大部分使用的是湖北內部的材料。6橋串起三環線,內環、中環、外環,環環相扣,武漢的6座橋樑將三個環線緊緊串接起來。

武漢陽邏長江大橋獨特魅力

根據國務院1999年批准的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武漢市2020年前共需在長江上建設6座橋,形成3個環線。目前建成的長江一橋、長江二橋構成內環線,已建成的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和待建的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構成中環線,已建成的武漢軍山長江大橋和陽邏長江大橋構成外環線(即武漢繞城公路)。其中外環線全長約188公里,是京珠、滬蓉國道主幹線在武漢的重合段,主要功能是解決過境及出入境交通問題。武漢長江漢水交匯。橋,成為江城人民不可或缺的交通要道。自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以來,武漢市在長江、漢水上已建大橋11座,擬建、在建大橋2座,儼然一個橋樑博物館,形成了特有的人文景觀。
陽邏大橋獨樹一幟:武漢惟一一座懸索橋
陽邏長江公路大橋是目前武漢在長江上建設的第一座懸索橋,這座貫通江城128公里外環交通的橋樑已被確定為雙塔單跨懸索橋橋型,江中不設橋墩,建成後將一跨過江。主塔結構形式為“剪刀撐”(即門式主塔中間裝飾有兩個剪刀形鋼結構),較傳統H形、門形主塔形式新穎、美觀,為國內首創。懸索橋江中不設橋墩,有利於長江航運,也便於陽邏深水港作用的發揮。其次從武漢地區整個橋樑結構形式來看,長江二橋、白沙洲大橋、軍山大橋以及擬建的天興洲大橋全部為斜拉橋,考慮武漢市整體人文景觀,採用懸索橋可為武漢增添一種新的橋樑風景。陽邏大橋在世界懸索橋中排名第八,居國內第三,省內第一,實現“一橋一景”,有利於張揚武漢個性魅力,豐富人文景觀。
 施工難度最大:掘地60米建堵牆
投資總額達2.5億元的南錨碇基礎工程,被業界稱之為一隻“燙手山芋”,是陽邏長江大橋建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其基礎採用內徑70米,外徑73米,深60米的圓形地下連續牆。這樣大的深基坑世界上也很罕見,被譽為“神州第一錨”。大橋建設關係到大堤堤防安全及工程結構自身安全,其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南錨碇施工風險為國內之最。南錨碇須避開長江汛期高水位,搶今冬明春一個完整的枯水期,在明年汛期前完成基礎施工,施工單位採取了三大關鍵技術措施:
一是構築大堤防滲牆。即在長江大堤堤腳用粘土加稀釋混凝土構築長約一公里、深達17米的防滲牆,總造價約400萬元,現已完工。
二是建立外擋水帷幕。在基坑外10米建立直徑90米、壁厚0.8米、深約70米的圓形擋水帷幕,成牆擋水面積達13.5萬平方米,總造價約1000萬元。
三是建造地下連續牆。地下連續牆採用壁厚1.5米、直徑70米、深60米的圓形地連牆。在地下連續牆壁腳以下10米內的岩體進行高壓注漿,對岩體的裂縫進行封堵。地下連續牆壁將耗水泥7600噸、鋼材3000多噸,總造價約7000萬元。 
橋上架設觀光電梯:陽邏長江大橋分別高達171米、164米的南北主塔內將建兩部觀光電梯,耗資數百萬元,電梯高約130米,有43層樓高,為省內之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