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軌道交通2號線延長線

武漢軌道交通2號線延長線

武漢市軌道交通2號線南延線工程呈南北走向,北起2號線一期工程的光谷廣場站,經光谷步行街、省中醫院、華中科技大學、關山產業園區、流芳火車站、流芳產業園區,南端止於佛祖嶺高新六路,線路全長13.35km,均為地下線,設車站10座和佛祖嶺停車場1座。2號線南延線採用與2號線一期工程貫通運營方案,主要技術標準相同,控制中心利用礄口路控制中心,新建光谷廣場主變電站,車輛、通信、信號等機電系統與2號線保持一致。 2號線南延線工程同步建設光谷廣場綜合體配套工程,該綜合體共開挖地下四層,其中南延線區間位於地下三層,工程內容包括:南延線地下區間、軌道交通9、11號線車站及部分區間、珞瑜路和魯磨路下穿市政隧道、光谷廣場地下公共空間等。光谷廣場綜合體是南延線重要控制節點工程。 工程工期4.5年,工可投資估算131.98億元,其中2號線南延線投資額為101.77億元,光谷廣場綜合體配套工程投資估算總額為30.21億元。

背景

武漢捷運2號線南延長線工程項目規劃圖武漢捷運2號線南延長線工程項目規劃圖

2011年1月,武漢市第二輪建設規劃——《武漢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0-2017年)》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根據規劃,武漢軌道交通近期在延伸軌道交通1、2、4號線的基礎上,新建過長江的軌道交通7、8號線一期工程和過漢江的軌道交通3、6號線一期工程,2017年軌道交通建成規模達到215.3km。其中,2號線將從光谷廣場延伸至流芳,線路長5.8km,共設車站4座,設流芳停車場一處。

2012年6月12日,武漢市政府批覆了《武漢市新城區軌道交通(地方鐵路)線網規劃和 “十二五”建設規劃》,該規劃明確了2號線由光谷廣場經流芳延伸至佛祖嶺,並提出機場線由2號線向北延伸引入天河機場。據此,2號線由一期工程、南延線和北延線三個部分組成。2號線一期工程線路長27.7km,共設車站21座,車輛段、停車場各1處。北延線由2號線一期工程的起點站金銀潭站向北延伸到天河機場,總長19.8km,設車站7座、停車場1處。南延線則從一期工程終點站光谷廣場站向南延伸,經流芳至佛祖嶺,線路長13.35km,設車站10座、停車場1處。南延線相對於已經批覆的第二輪建設規劃,增加了流芳—佛祖嶺段線路,該段線路已經納入了武漢市軌道交通第三輪建設規劃—《武漢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4-2020年)》。2號線全長60.85km,共設車站38座、車輛段1處、停車場3處,控制中心採用礄口路控制中心。

2號線全線將採取貫通運營方式,同時預留了北延機場線貫通3號線運營條件。2號線南延線的建設運營,可以解決一期工程終點站光谷廣場站客運壓力過大以及接駁29號線客流的問題。29號線是11號線的東段,建設規模19.6km,共設車站13座,29號線的起點站即為光谷火車站,2020年前需要通過與2號線南延線在光谷站換乘來實現與中心城區的銜接。11號線建成後,將串聯新漢陽火車站、武昌火車站以及光谷火車站(流芳火車站),線路全長68km,設站34座。

2號線南延線全部位於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其規劃建設需要與城市發展相適應。自從2009年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支持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東湖示範區的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它是繼北京中關村科技園之後的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政策,形成了省、市統籌支持示範區建設的工作機制。

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同期組織開展了《東湖示範區發展規劃綱要》、《東湖示範區產業發展規劃》和《東湖示範區總體規劃》三大規劃。根據規劃,2號線南延線從流芳延伸至佛祖嶺,以支持東湖示範區近期重點建設,促進流芳組團的開發建設,使流芳組團真正起到“一主四組團”的支撐中心作用。

站序

南延長線站序

序號 車站名稱 車站形式 站台 寬度 (m) 外包 總寬 (m) 外包 總長 (m) 配線設定 換乘形式
1 珞雄路站 地下三層島式 12 20.7 242.9 地下一層為市政地下車道
2 關山口站 地下二層島式 12 20.7 550 站後折返線
3 光谷大道站 地下二層島式 12 20.7 238
4 佳園路站 地下二層島式 12 20.7 186.55
5 光谷火車站站[8] 地下二層島式 13 21.7 571.4 站後停車線 與29號線站廳及節點站台實現付費區換乘,與城際站房通過站廳的換乘大廳換乘
6 南湖大道站 地下二層島式 12 20.7 254
7 大舒東路站 地下二層島式 12 20.7 255.8 站後單渡線
8 高新四路站 地下二層島式 12 20.7 234
9 藏龍東街站 地下二層島式 14 22.7 283.95 與遠期9號線平行通道換乘
10 光谷一路站 地下一層島式 14 22.7 322.2 站前單渡線 站後折返線 與遠期9號線平行通道換乘

北延長線站序

序號 站 名 站中心裡程 車站形式 附註
1 天河機場站 AK0+225 地下二層島式站 與漢孝城際換乘,站後接停車場
2 航空總部站 AK6+240 高架島式站
3 佳海工業園站 AK+670 高架島式站
4 管委會站 AK9+706 地下二層島式站
5 盤龍城站 AK11+395 地下二層島式站
6 宏圖大道站 AK15+254.4 地下二層平行雙島站 與3、8號線換乘
7 常青車輛段站 AK18+181 地下一層島式站

線路走向

2號線南延線呈南北走向,北起2號線一期工程的光谷廣場站,經光谷步行街、省中醫院、華中科技大學、關山產業園區、流芳火車站、流芳產業園區,南端止於佛祖嶺高新六路。線路全長13.35km,全部為地下線,具體走向如下:

2號線南延線出光谷廣場站後,向東下穿光谷廣場,沿珞瑜路分別在珞雄路、關山大道和光谷大道路口設站,之後線路轉向南,沿佳園路布設,在佳園路和光谷創業街路口設佳園路站,然後線路繞避鼎新工業園,下穿武黃城際鐵路,轉至流芳火車站東側並行,在規劃城際東站房處設站,與軌道29號線(11號線東段)和武黃城際鐵路換乘,線路沿黃龍山路在南湖大道處設站,之後線路下穿地塊,下穿三環線,沿光谷大道布設,在光谷大道分別設大舒東站、高新四路站,線路南行至高新六路路口,轉向東至高新六路,分別在藏龍東街路口、光谷一路路口西側設站。

站點

軌道交通2號線南延線工程根據線路、結構、限界、施工及各設備專業的研究情況,結合地形、地質和城市規劃等因素設車站10座,其中3座換乘站。除珞雄路站和光谷一路站外全部採用地下二層島式站台車站。其中,光谷站與29號線換乘,並與上蓋規劃的城際鐵路流芳站東站房合建;藏龍東街站和光谷一路站均與規劃的軌道交通9號線換乘。具體詳見下表。

武漢市軌道交通2號線南延線工程車站表

序號 車站名稱 車站形式 站台 寬度 (m) 外包 總寬 (m) 外包 總長 (m) 配線設定 換乘形式
1 珞雄路站 地下三層島式 12 20.7 242.9 地下一層為市政地下車道
2 關山口站 地下二層島式 12 20.7 550 站後折返線
3 光谷大道站 地下二層島式 12 20.7 238
4 佳園路站 地下二層島式 12 20.7 186.55
5 光谷站 地下二層島式 13 21.7 571.4 站後停車線 與29號線站廳及節點站台實現付費區換乘,與城際站房通過站廳的換乘大廳換乘
6 南湖大道站 地下二層島式 12 20.7 254
7 大舒東站 地下二層島式 12 20.7 255.8 站後單渡線
8 高新四路站 地下二層島式 12 20.7 234
9 藏龍東街站 地下二層島式 14 22.7 283.95 與遠期9號線平行通道換乘
10 光谷一路站 地下一層島式 14 22.7 322.2 站前單渡線 站後折返線 與遠期9號線平行通道換乘

其他工程建設參數

軌道

①鋼軌:正線、出入段線、試車線採用60kg/m U75V鋼軌,車場線採用50kg/m U71Mn鋼軌;

②扣件:整體道床採用彈性分開式扣件;

③道岔:正線採用9號道岔,車場線一般採用7號道岔;

④道床:正線採用整體道床,根據環評預測振動情況,採用相應的減振軌道措施;不同類型道床之間銜接應設彈性過渡段。

⑤一般軌道結構高度:地下線:圓形760mm,矩形及U形槽敞開段560mm,馬蹄形560+fmm(f為仰拱回填厚度)。

⑥軌枕鋪設數量:正線及輔助線: 1680對(根)/km,車場線為1440根/km。

車輛

B型車、6輛編組,最高行駛速度:80km/h。

供電

①採用110/35kV兩級電壓制的集中供電方式,環網電壓等級為35kV。

②南延線與29號線共用光谷廣場主變電所。

③牽引供電採用DC750V接觸軌供電。

④降壓變電所輸出電壓為AC380V/220V,為動力、照明系統供電。

給排水與消防

①車站、車場室內外的生產、生活給水系統與消防給水系統均分開設定,形成獨立管網。

②車站生產、生活用水均利用市政自來水壓,消防用水設定消防水池和加壓設施。

③停車場內設給水加壓站一處,設定貯水池、變頻供水設備和消毒設備供生產、生活和消防用水。

④排水方式採用分流制排水方式,各類污水分類集中,就近排放。

⑤車站設定直飲水和衛生間真空排污系統採用與一致工程一致的技術標準。

⑥全線自動滅火系統採用與一期工程一致的IG-541自動滅火系統。

停車場

停車場場址位於高新六路與流芳一路交匯的東北角處,場地內主要為菜地,有少量民房,用地約13.7hm。場地標高為33~46m,地塊長約800m,寬約300m。

主要功能包括:承擔2號線(包括一期工程、機場線和南延線)部分配屬列車的運用停放、列檢作業;承擔2號線南延段全部配屬列車的雙周、三月檢作業;承擔2號線一期工程部分配屬列車的雙周、三月檢作業;承擔2號線南延段及2號線一期工程部分配屬車輛的臨修作業。

光谷廣場綜合體配套工程

光谷廣場綜合體配套工程包括軌道交通工程、市政工程、地下公共空間,總建築面積184640m。其中,軌道交通9號線部分面積為34260 m,11號線部分面積為20035 m,珞瑜路下穿公路隧道面積為5759 m,魯磨路下穿公路隧道面積為6126 m,地下公共空間面積為118460 m。

該工程設計為地下四層。地下一層為地下公共空間;地下二層為9號線站廳、站台、11號線站廳及區間、魯磨路下穿公路隧道以及部分地下公共空間;地下三層為2號線南延線區間、珞瑜路下穿公路隧道、地下停車場以及9、11號線換乘通道;地下四層為11號線站台層及區間。

捷運工程

①光谷廣場站

珞瑜路、魯磨路下穿市政通道為十字型分離交叉,下穿光谷廣場地下空間,為實現捷運車站與下穿市政通道同期實施、共同開挖,設計最佳化珞瑜路市政通道使之與2號線區間分離同層設計;因魯磨路隧道與9號線區間平行,設計考慮將9號線區間與隧道結合設計,因此9號線站台設計為側式站台,為方便乘客換乘,11號線設計為島式站台。

②珞雄路站

珞瑜路市政下穿通道位於車站正上方,設計考慮車站與市政通道同期實施,共同開挖以降低施工難度和綜合造價,故外擴車站輪廓至隧道邊線,擴大公共區。

③捷運區間

本區間設計與規劃軌道交通9號線、11號線、魯磨路下穿通道和珞瑜下穿通道有密切的相互關係,應綜合考慮各工程相互關係及影響,在滿足工程功能的前提條件下,兼顧工程技術、工程造價、交通疏解等方面因素。具體設計思路為,首先確定光谷大轉盤處地下4層結構相互關係,後分析出轉盤之外軌道交通與下穿通道同期的預埋工程方案,合理採用施工方法,減小交通疏解的壓力。

市政配套工程

①魯磨路市政下穿通道

魯磨路市政下穿通道被9號線線路包夾其中,位於光谷廣場地下空間第二層,隧道處於捷運9號線左右線之間。路線縱斷面以4.0%的縱坡從地面開始下穿,在光谷廣場範圍內與捷運9號線並行,出光谷廣場後以4.5%的縱坡上坡直至接既有道路路面。隧道最大縱坡採用4.5%。路線北段敞開段長度為130m。路線南段敞開段長度為120m。

②珞瑜路市政下穿通道

珞瑜路市政下穿通道由西北向東南下穿廣場,出廣場後,隨後從2號線捷運區間的上方與捷運區間共線沿珞瑜路向西北行進。

珞瑜路市政下穿通道採用下穿光谷廣場方案,位於光谷廣場地下空間第三層,與魯磨路-民族大道市政下穿通道構成十字型分離交叉。

地下公共空間

通過對光谷廣場地上地下空間一體化的綜合開發與整合最佳化設計,提供城市區域一個具有休閒、遊憩、商業活動、停車與防災等多重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間。因此本項目的總體功能定位:充分利用人文、土地與環境資源,打造光谷核心區域的新空間格局,展現武漢市的現代人文精神風貌。

工程施工方法

車站施工方法

全線10座車站均採用明挖法施工,具體見下表。

沿線車站施工方法一覽表

序號 站 名 站台型式 施工方法 結構類型
1 珞雄路站 地下三層 12m島式 明挖(局部 增設臨時路面系統) 三層三跨 鋼筋混凝土矩形框架
2 關山口站 地下兩層 12m島式 明挖 雙層雙跨(局部三跨)鋼筋混凝土矩形框架
3 光谷大道站 地下兩層 12m島式 明挖(局部 增設臨時路面系統) 雙層雙跨(局部三跨)鋼筋混凝土矩形框架
4 佳園路站 地下兩層 12m島式 明挖(局部 增設臨時路面系統) 雙層雙跨(局部三跨)鋼筋混凝土矩形框架
5 光谷站 地下兩層 13m島式 明挖 雙層雙跨(局部三跨)鋼筋混凝土矩形框架
6 南湖大道站 地下兩層 12m島式 明挖 雙層雙跨(局部三跨)鋼筋混凝土矩形框架
7 大舒東站 地下兩層 12m島式 明挖 雙層雙跨(局部三跨)鋼筋混凝土矩形框架
8 高新四路站 地下兩層 12m島式 明挖 雙層雙跨(局部三跨)鋼筋混凝土矩形框架
9 藏龍東街站 地下兩層 14m島式 明挖 雙層三跨 鋼筋混凝土矩形框架
10 光谷一路站 地下一層地上一層 14m島式 明挖 地下一層地上一層 三跨鋼筋混凝土矩形框架

區間線路施工方法

大部分區間採用盾構法施工,少量區間採用明挖法和礦山法施工,具體見下表。

區間施工方法一覽表

序號 區間名稱 區間雙線長度(m) 工法 結構形式
1 光谷廣場站~珞雄路站 248.300 明挖 矩形
215.000 礦山 馬蹄形
70.2 明挖 矩形
2 珞雄路站~關山口站 730.003 盾構 圓形
3 關山口站~光谷大道站 271.103 盾構 圓形
4 光谷大道站~佳園路站 1207.658 盾構 圓形
5 佳園路站~光谷站 1307.637 盾構 圓形
6 光谷站~南湖大道站 509.850 盾構 圓形
7 南湖大道站~當代國際花園站 1882.419 盾構 圓形
8 大舒東站~高新四路站 1279.454 盾構 圓形
9 高新四路站~藏龍東街站 1405.863 盾構 圓形
10 藏龍東街站~光谷一路站 558 盾構 圓形
15.5 明挖豎井 矩形
304 礦山 馬蹄形
11 佛祖嶺出入段線 637.094 明挖 矩形
181.931 明挖 U形槽

行車組織

列車編組

初、近、遠期均採用6輛編組,預留8輛編組的條件。

營業時間

本線運營時間由5:00至23:00,共18小時。

列車對數

初期:全日開行列車24對。

近期:全日開行列車28對。

遠期:全日開行列車30對。

建設周期及投資

建設工期為2014年9月~2019年3月,建設總工期為54個月。

本工程總投資為131.98億元。

規划過第一關

2014年3月,《武漢市第三輪軌道交通建設規劃》通過市政府常務會,並上報國家發改委審批。2014年8月,國家發改委已組織專家來漢召開現場評估會。會議決定,原則同意2號線南延段(流芳~光谷一路)等10條線(段)納入本輪建設規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