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
武昌首義學院是中國首批獨立學院之一,2000年8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由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軍威文化傳播集團合作興辦。學校初名華中科技大學軍威學院,翌年3月更名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2015年5月復更為現名。學校坐落於武昌南湖。現占地面積1000餘畝,建築總面積59萬平米。現代教學與生活設施體系完善。校園林秀花香、環境幽雅。在校生規模1.3萬餘人。教職工近千人,其中專任教師709人。具有高級以上職稱教師246人,具有研究生學歷教師396人。
設有信息科學與工程、機電與自動化、城市建設、外語、經濟管理、新聞與法學、藝術設計等七個院系,及基礎科學部、電工電子教學基地和思想政治理論課部等。39個本科專業分布於信息、機電、土木、經管、文法、藝術等六類學科中。建有數控、光信息、通信、網路、新聞傳播和模擬法庭等58個基礎及專業實驗室。2008年9月,首設中國大陸台資企業人才培養基地。圖書館中文紙本圖書122.81萬冊,電子圖書32730GB。
武昌首義學院崇尚“以人為本,關愛師生,保證質量,大膽創新”的辦學理念,堅持培養“套用型”人才的科學定位,以“核心價值觀與專業核心能力有機統一”為目標,不斷凝鍊“注重養成教育,堅持因材施教,強化實踐創新”的辦學特色,創構了套用型人才培養核心工程建設體系。2012年通過學士學位授予權評估,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國際化辦學,引進國際優秀大學的先進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通過聯合辦學、聯辦課程、文化交流等多種形式,與美國、台灣等廣泛開展教育交流與合作。
武昌首義學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校——院系兩級管理體制、教職工全員聘任制、財務預決算制、學年度工作目標考核等制度,及適合自身特點的教學與學生管理制度。同時構建有整套的辦學經費投入機制,為推進學校建設與發展,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截至2015年7月,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共輸送4.5餘萬名畢業生,畢業生質量廣獲社會和用人單位認可,就業率一直保持90%以上,部分工科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其中近千人被國家外交部、水利部和省市機關錄用為公務員。
學校每年20%以上的本科畢業生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和香港、美、德、加、澳、日等高校錄取為碩士研究生,部分專業考研錄取率高達50%。在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演講大賽、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國機器人大賽、電子設計大賽、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國家和省級大賽中,近千人次屢獲殊榮,其中30餘人次獲國家級競賽一等獎,60餘人次獲省級競賽一等獎。在素有“中國第一考”的國家司法考試中,法學專業學生連續數年一次性通過率超越40%,逾全國高校通過率20%標準。
砥礪15餘載,學校率先躋身於中國教育創新改革尖兵前列。2006至2015年,連續十年蟬聯中國一流獨立學院(五星級套用型大學)排行榜首;亦屢居“中國五星級民辦大學”榜首,且疊獲“中國兩岸四地最佳私立(民辦)大學”譽稱。
歷史從這裡走過。校區原為清末陸軍第三中學堂,同時又系武昌新軍馬隊、炮隊駐紮地。時值七百位熱血志士匯入武昌首義主力軍,故成為辛亥革命發源地之一。1913年,即民國二年,章太炎先生撰《武昌首義宣言》倡設大學,以紀念武昌首義之功烈,傳承辛亥革命之精神。抗日戰爭時期,為培養和提振國民英雄主義精神,宋慶齡先生不辭勞頓奔波募款,並請辛亥革命家和書法家集於一身的喻育之先生,題寫“武昌首義大學”校名。1946年,辛亥志士李翊東又撰長文籲請,創立一所紀念性、研究性的武昌首義大學。
辛亥革命武昌首義是全球炎黃子孫共同景仰的精神豐碑,在全球華人華僑心目中擁有崇高神聖、無可替代的歷史地位。2010年11月辛亥革命百年論壇,全國政協委員、辛亥革命先驅黃興之孫黃偉民先生,廣邀美國以及北京、江蘇、湖北、湖南、廣東等地辛亥革命志士後裔,齊聚南湖籲請並簽名倡辦武昌首義大學。
輝煌的歷史賦予武昌首義學院深沉獨特的文化動因,其博大豐盈的歷史內涵,如同充沛不竭的清泉滋潤著這塊古老的土地。20世紀初葉,中國革命兩大主流國共兩黨創辦的黃埔軍校武漢分校亦落址武昌,其中武昌首義學院現址即為該校址之一(1927年“七一五”汪精衛叛變後學員被迫離校轉至武昌南湖)。1927年春,國民政府遷都武漢,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即正式更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時稱“第二黃埔”,至此成為培育近代國民革命先鋒的“中國將帥搖籃”。該校盛世雄風曾開辦黃埔第六期至第八期。同時,首開先河招募中國第一代女兵、第一批女軍校學員總計213人。1927年2月12日,宋慶齡、孫科、吳玉章、董必武等出席開學典禮。黃埔軍校前後設過潮州分校、武漢分校、長沙分校。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又設過南昌、洛陽分校,其中規模與影響最大者當屬武漢分校。據1936年出版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史稿》稱:“武漢分校規模之宏大不亞於黃埔本校,有男女學生及入伍生6000餘人,實為中國腹部武裝革命勢力之大本營”。眾多青衿許國的英才俊彥在此風雲際會,成為閃耀中華民族世紀星河的傑出人才。這片叱吒風雲的古老土地,將為武昌首義學院的未來勾勒出現代大學文化的符號與坐標。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武昌首義學院將繼續擔當教育的責任和道義,以“敢為天下先”和新世紀創新精神凜然自賦,以不盡的跨越叩響時代的最強音。
歷史沿革
20世紀初葉,國共兩黨創辦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於此。1927年春,國民革命浪潮由珠江流域席捲至長江流域,伴隨國民政府遷都武漢,該校正式更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時稱“第二黃埔”。惲代英、李達、項英、李富春、陳毅、徐向前、鄧演達、張治中、郭沫若、沈雁冰(茅盾)等均在此弘文勵教。作為培育近代國民革命先鋒的“中國將帥搖籃”,該校盛世雄風曾開辦黃埔第六期至第八期。同時,首開先河招募中國第一代女兵、第一批女軍校學員總計213人。眾多青衿許國的英才俊彥,如羅瑞卿、許光達、陳伯鈞、程子華、鄧萍、劉型、趙一曼、危拱之、胡筠(女,湖南平江起義領導人)、游曦(廣州起義唯一女兵班長)、張瑞華(聶榮臻元帥夫人)、周月華、黃杰(徐向前元帥夫人)、宋倚雲(楊虎城秘書)、陳寶倉、臧克家、謝冰瑩(左聯作家女傑)等均在此風雲際會,成為閃耀中華民族世紀星河的傑出人才。這片叱吒風雲的古老土地,將繼續延續不 滅的傳說,勾勒出現代大學文化的符號與坐標。
2000年8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華中科技大學軍威學院正式成立為全日制本科層次普通高校,由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軍威教育投資集團合作興辦。
2001年3月,正式更名為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
2015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正式轉設為獨立設定民辦普通高校,更名為武昌首義學院,並在湖北省內二本招生。校名揭牌儀式於6月7日舉行。
2015年6月,學校率先開辦創新創業教育學院,開全國高等教育創業教育之先河。
辦學條件
學校設有9個院系3部和實驗中心、培訓中心等教學機構,覆蓋理、工、文、管理、藝術等學科,共39個本科、8個專科專業。在校學生13000餘人。學校有教職工千餘人,其中專任教師777人。具有高級以上職稱教師300餘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近500人。現設有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機電與自動化學院、城市建設學院、外語系、經濟管理學院、新聞與法學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健康管理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學院等9個院系,以及基礎科學部、電工電子教學基地和思想政治理論課部,建有數控、光信息、通信、網路、新聞傳播和模擬法庭等46個基礎及專業實驗室。院系設定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武昌首義學院在原計算機與電子系、信息科學與技術系的基礎上,於2012年組建成立了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組織機構由7個教研室、1個科研所、1個院實驗教學中心、1個學生工作組和院辦公室構成,全院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和電子商務7個本科專業,其中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為湖北省重點本科培育專業。
機電與自動化學院
武昌首義學院機電與自動化學院建立於2001年,現設有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和機械電子工程、三個本科專業和電氣自動化、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和機電一體化三個專科專業。其中自動化和機械電子工程兩個專業被湖北省教育廳批准為重點培育本科專業。這三個專業主要培養從事製造工業、國防工業、國家經濟建設的其他行業的機電技術方面的基礎知識紮實、能力強、素質高、實用型、套用型專門人才。院長為徐盛林教授,副院長為孫立鵬教授。
城市建設學院
武昌首義學院城市建設學院成立於2002年9月,以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基礎知識牢、動手能力強、創新意識強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為根本任務,設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環境工程、給水排水工程、生物工程6個本科專業和建築工程技術1個專科專業。院長為袁海慶教授。黨總支副書記為黃艾華書記。
經濟管理學院
武昌首義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於2002年8月成立。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市場行銷、會計學、財務管理5個本科專業和財務管理、市場行銷2個專科專業。經濟管理學院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教研室、金融學教研室、市場行銷教研室、會計學教研室、財務管理教研室和院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以及院實驗中心。
新聞與法學學院
武昌首義學院新聞與法學學院創建於2001年。2001年8月開始面向全國招收首屆新聞學和法學專業本科生。該系現開設有新聞學(含網路傳播方向)、廣播電視新聞學(2013年招生改名廣播電視學)、漢語言文學、法學(含民商法學方向)、網路與新媒體(2013年新開設專業)5個本科專業和文秘與辦公自動化專科專業。
藝術設計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坐落於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北校區19號教學樓,組建於2003年,原稱藝術設計系,2010年9月升為藝術設計學院。
現有教學行政用房6500平方米。設有5個專業。設有環藝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動畫、工業設計等4個教研室和造型、裝飾施工、動畫二維、攝影數碼4個實驗室,建有7個專用計算機房、1個展覽陳列廳、圖書館藝術分館,擁有實驗設備總值200餘萬元。
外語系
武昌首義學院外語系成立於2002年,現下設英語專業教研室、大學英語第一、二教研室、系行政辦公室(包括教務辦公室)和學生工作辦公室。英語專業教研室的教師主要承擔英語專業學生的教學工作。英語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和所學其它專業知識,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技、旅遊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的人才。同時,我們充分發揮學校的理工科優勢,培養既能熟練使用計算機又具備紮實語言基礎的複合型人才。大學英語教研室的教師主要承擔全校大一、大二約8,000名學生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工作。通過努力,歷屆學生參加國家四級英語考試的平均一次性通過率超過60%。外語系現有專職教師51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講師47名,助教1名)、外籍教師2名、以及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院校兼職教師若干名。現有多功能語言實驗室16間(共1034座)、課件製作室以及外語資料室。
思想政治理論課部
2007年學校成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室,全面負責全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及教學科研工作。2011年學校在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室的基礎上,大力引進優秀教師,擴充師資隊伍。2012年,正式成立思想政治理論課部。
思想政治理論課部下轄思想政治理論教研室、軍事理論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思想政治理論課部是與學校其他院系行政同級的二級機構,負責全校本、專科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工作。思想政治理論課部的所有課程均嚴格按照中宣部、教育部“05方案”的檔案規定進行設定,在本科專業中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和《大學生軍事理論》等。在專科專業中開設的課程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和《大學生軍事理論》等。
為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思想政治理論課部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還開設了《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中國近代名人解讀》、《中國古代歷史與傳統文化》、《哲學與人生》、《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網路世界與精神家園》、《戰爭簡史》、《新概念武器》等選修課。近幾年來,思想政治理論課部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及其《實施方案》、《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切實做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充分發揮了“思政課”在全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主渠道和主陣地的作用。
基礎科學部
武昌首義學院電工電子教學基地(以下簡稱教學基地)是電工電子類基礎理論課程、實驗課程和實踐環節的教學單位。教學基地面向全校理工科專業開設歸口課程共13門。教學基地具有良好的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教學環境,也是開展課外科技活動的實踐基地。
國際創新創業教育學院
武昌首義學院國際創新創業教育學院成立於2015年6月,聘請美國芝加哥大學MBA、前滙豐銀行北美總行資產投資部副總裁楊柳女士為院長。楊柳院長聯合美國頂尖創業學科教育資源,開展中美創業學科推廣,全力打造首個創業學科專業本科學歷教育,創業學科的學習對高校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以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楊女士對創業學科的推廣受到了武漢晚報、長江日報、武漢電視台等多家媒體報導及政府和高校的大力支持。創新創業教育學院的開辦,在湖北省高校中是首例,在全國高等教育中也是開先河的創舉,此舉再次傳承了武昌首義學院所傳承的辛亥革命先烈“敢為天下先”的勇於開拓創新的精神。
國際教育學院
武昌首義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是武昌首義學院直屬的八個學院之一,是為了進一步加強與國外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促進自身在國際化道路上的發展而設立的。國際教育學院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資源、教育理念,搭建國內外學習與實踐等教育學習平台。學院目前已開展合作辦學項目包括與英國愛德思國家考試局合作的BTEC(HND)項目、A-Level項目等。目前BTEC(HND)項目的專業有國際商務與管理、國際商務與會計、國際商務與市場、商務信息與技術、藝術設計等五個,著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套用型人才。
專業介紹
二級學院 | 本科專業 | 專科專業 | ||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軟體工程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計算機套用技術 |
物聯網工程 | 通信工程 | |||
機電自動化學院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機械電子工程 | 自動化 |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
機電一體化技術 | ||||
城市建設學院 | 土木工程 | 工程管理 | 工程造價 | 建築工程技術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 環境工程 | 生物工程 | ||
外語系 | 英語 | |||
經濟管理學院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金融學 | 會計學 | 財務管理 |
財務管理 | 市場行銷 | 市場行銷 | ||
新聞與法學學院 | 廣播電視學 | 新聞學 | 法學 | |
網路與新媒體 | 漢語言文學 | |||
藝術設計學院 | 視覺傳達設計 | 環境設計 | 產品設計 | |
動畫 | 環境設計(風景園林方向) |
教學建設
截至2015年6月,學校為國家和社會輸送4.5萬名本專科畢業生;每年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到85%以上;有393人被國家外交部、建設部等省市機關錄取為公務員;有498人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國內高校錄取攻讀碩士研究生,40人被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日本名古屋大學等國外高校和香港理工大學錄取為碩士研究生;在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國機器人大賽、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國家、省級大賽中,共有160多人次屢獲殊榮,其中,14人次獲得國家級競賽一等獎,18人次獲省級競賽一等獎。
學校領導
名譽校長:朱九思、章開沅、劉精鬆、劉忠齊、吳清基
校理事會理事長:金國華
校理事會榮譽理事長:江丙坤、陳雲林
校理事會執行理事長:李培根
校黨委書記:馮向東
黨委副書記、校長:周進
副校長、教務處處長:李桂蘭
副校長:金國傑
校園環境
武昌首義學院坐落於培育近代國民革命先鋒、素有“中國將帥搖籃”之稱的黃埔軍校武昌分校舊址。占地面積1000畝,建築總面積59萬平米。現代教學與生活設施體系完善,計算機中心、語音中心、體育館等樓群端寧恢弘,井然有致。教室、學生公寓均配置多媒體、空調、寬頻網、電話等設施,為師生提供便利、舒適的環境,及廣闊自由的信息化空間。學校林秀花香、環境幽雅,校園綠化率達58%。
圖書館
武昌首義學院圖書館是學校重點建設的教學設施之一,截至2014年,學校擁有總館、南區分館、中區分館和自主學習中心四棟館舍建築,總建築面積2萬餘平方米,閱覽座位3000餘個,圖書館每周開放98小時以上,網上電子資源提供7×24小時網上服務。截止2015年3月,圖書館擁有中外文紙本文獻119萬餘冊,生均擁有紙質圖書達88.8冊,平均每年新購紙質圖書8萬餘冊。圖書館每年訂購期刊1200餘種,涉及到本校專業領域的核心期刊基本全部訂全;中外文資料庫20餘個,其中電子文獻300餘萬餘冊,電子期刊近5萬餘種,學位論文160萬餘篇。圖書館由四棟館舍組成,各館功能如下:
總館
所藏的圖書是樣本書,只提供入室閱覽,不提供外借(三線書庫除外)。總館設諮詢台、報刊閱覽室、社會科學圖書閱覽室、自然科學樣本圖書館閱覽室、建築與藝術閱覽室、外學習共享空間、電子閱覽室;另設有資源建設部、辦公室等內部工作機構。學校信息技術中心位於總館一樓。
南區分館
所藏圖書為流通書,提供圖書及隨書光碟的外借、歸還、續借、預約、閱覽等服務,提供具有小組學習功能的閱覽場地,設有電子文獻閱覽區。
中區分館
所藏圖書為流通書,提供的服務同南區分館。另外,中區分館還負責辦理讀者離校手續和處理證卡及相關問題。
自主學習中心
為文學(小說)類圖書外借處,提供具有小組學習功能的閱覽場地,設有電子文獻閱覽區。
圖書館服務功能完備,擁有多種現代化的服務手段,可為讀者提供外借、閱覽、視聽、諮詢、文獻檢索、科研服務、讀者教育、館際互借、文獻複製、文獻傳遞等多類型、多層次的服務。圖書館現擁有伺服器、各種計算機終端和外部設備近300台(套),建成了高頻寬的館內區域網路、電子信息服務系統、“移動圖書館”系統、手機一卡通和智慧校園,讀者使用聯網的計算機和個人手機可以訪問圖書館的電子資源。
學生組織
武昌首義學院學生會
成立於2001年,是學生自發組織成的學生民眾性組織,是學生利益的忠實代表。
武昌首義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
武昌首義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成立於2007年1月,是在校團委的領導下,在青年教工和青年學生自願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民眾性團體組織,是學校的四大學生組織之一。協會奉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行動準則,為社會和全校師生提供志願服務,致力於推動我校文明校園建設,努力提高全體青年的整體素質,為我校的全面發展和不斷進步做貢獻。
武昌首義學院社團聯合會
成立於2003年,是在學校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由學校團委直接指導開展工作的全校性學生組織,服務並管理旗下30餘個學生社團,涵蓋全校近三分之一的新生,是學校最大的學生組織,為廣大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發展興趣,實現理想的平台。
武昌首義學院記者團
成立於2002年,是校黨委宣傳部領導下的主流校園媒體,擁有校報、校園網、外媒等多方位宣傳平台。
武昌首義學院廣播台
正式開播於2001年3月20日,隸屬於校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實行台務委員會領導下的台長負責制,下設辦公室、總編室、外宣部、技術部、網路部、新聞部、編輯部、播音部等八個部門,共有工作人員120餘人。
武昌首義學院廣播台是與校報、校網路電視台鼎足而立的校園三大媒體之一,是校黨委、校行政的喉舌,集新聞傳播、社科教育、文化娛樂、信息服務、網路傳媒等多種功能於一身,成為了學校重要的思想文化陣地,是全校師生員工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廣播台建台五周年之際,順利通過湖北省高校廣播專業委員會驗收,被授予“合格廣播台”牌匾。
武昌首義學院廣播台擁有較為完備的節目製作及傳輸系統:在節目製作方面,採用了專業電台使用的AdobeAudition1.5音頻軟體來製作節目,並不斷創新,力求節目製作更呈專業化、時尚化;在節目傳輸方面,不僅擁有校園覆蓋面達100%的有線廣播網,同時也在湖北省高校廣播台中較早開始採用調頻廣播傳輸節目,使節目播出覆蓋面進一步提高,拓寬了節目的客群群。
武昌首義學院廣播台匯集了一大批優秀的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建台初期便實現了采、編、播一體化,已開辦了3套節目,分別是有線廣播(通過校內有線廣播網傳送廣播信號)、綜合頻道(調頻FM85.5MHz)和英語頻道(調頻FM85.5MHz),內容幾乎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全台欄目總數已達到30個,日播出時長達16小時,其中自製節目數量占總播出量的90%。輕鬆時尚的節目風格,清新浪漫的校園文化氣息,及時全面的新聞報導,以及對熱點問題的廣泛深入探討,保證了身在“象牙塔”里的師生員工能夠在收聽節目的同時,享受“身在校園·視通天下”的便利。
武昌首義學院陽光愛心協會
武昌首義學院陽光愛心協會簡稱“愛協”,成立於2005年10月10日,是共青團委員會指導下,學生社團聯合會直接領導下的公益類學會社團組織。愛協有主席團、理事會和八大部門,共同協調和管理協會內的事務。協會內活動分為支教教系列活動、社區系列活動和部門系列活動和公益晚會等。各式各樣的活動豐富了大學生們的生活,也使得陽光愛心協會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協會的組織原則是“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活動理念是“做新時代的優秀青年”,口號是“陽光源於青春,愛心出自你我”。
陽光愛心協會為廣大在校青年學生提供了一個奉獻愛心的平台,在豐富學生課餘生活的同時讓學生得到了很好的鍛鍊,為學校發展,社區建設,扶貧開發以及大型社會活動等提供志願者服務,陽光愛心協會的每一個成員用自己的行動傳播著愛心,去溫暖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