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唐高宗李治皇后,後為周則天皇帝,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父士幑,販賣木材的大商人,隋末為鷹揚府隊正,與李淵有交往,李淵晉陽起兵後,士幑從至長安,貞觀(627~649)中,官至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國公。母楊氏,隋室疏宗。
生平
武則天十四歲時,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宮為才人。太宗死後,則天入感業寺為尼。唐高宗即位,復召入宮,拜昭儀,進號宸妃,與王皇后、蕭淑妃爭寵,互相讒毀。永徽六年(655)高宗欲廢王氏改立武氏為皇后,元老重臣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等人以武氏非名門令族出身而表示反對。許敬宗、李義府等人投高宗所好,表示贊成,李勣則對高宗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高宗乃立武氏為皇后。王皇后被廢不久,即與蕭淑妃同被則天害死。
則天素多智計,兼涉文史,自顯慶(656~661)末起,乘高宗體弱多病之機,遂專國柄,威勢日重。上元元年(674),高宗稱“天皇”,武后稱“天后”,宮中稱為“二聖”。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顯即位,則天臨朝稱制。嗣聖元年(684)二月,則天廢中宗為廬陵王,立睿宗李旦,繼續臨朝稱制。以武代李的趨勢日見明顯,於是李勣之孫徐敬業(李勣原姓徐,唐朝賜姓李)代表元老重臣勢力,於這年九月以恢復廬陵王的皇位為號召,在揚州(今屬江蘇)起兵,但三個月即兵敗被殺。垂拱四年(688)越王李貞、琅琊王李沖代表宗室勢力分別於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和豫州(今河南汝南)起兵,均不到一個月就被撲滅。在則天的授意下,沙門法明(或作“法朗”)進《大雲經》,借佛告淨光天女之語影射則天是彌勒佛降世,當以女身王國土,代唐為閻浮提主(“閻浮提”意為大千世界),大批臣民上疏勸進,則天遂於天授元年(690)稱帝,國號周,並自以“曌”字為名。廢睿宗為皇嗣,改東都洛陽為神都。
政績
武則天在奪取政權的過程中大肆翦除異己,打擊政敵,並濫殺一些被她懷疑的大臣。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長孫無忌、褚遂良、于志寧、裴炎及程務挺等人,少數被貶逐,多數遭誅殺;李氏皇室及宗室諸王相繼殺戮殆盡;另有“海內名士”三十六家,也以謀反的罪名而被族誅。武則天以女主的身份號令天下,執政前又無自己的心腹,執政後多疑臣民不忠於己,遂任用索元禮、周興及來俊臣等酷吏廣事羅織,嚴酷逼供,獎勵告密,雖然消滅了一些政敵,但也濫殺無辜。到武周政權正式建立以後,鬥爭趨向緩和,此風才有所收斂。
武則天為抬高武氏一族及寵臣李義府等人的社會地位,抑制舊門閥士族及李唐皇族,改《貞觀氏族志》為《姓氏錄》,把武家列入第一等,並規定凡五品以上官員皆入於譜。為了培植自己的政治力量,擴大其政權的社會基礎,她舉行殿試,創武舉、自舉、試官等制,員外置官,破格用人。這樣做雖然選拔了一批才能之士,如狄仁傑、李昭德、姚崇、宋璟及張柬之等人,但也不免使官員倍增,流於冗濫。高宗在位時,武則天曾上疏建言十二事,其中有勸農桑、薄賦斂、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進步的主張,高宗皆略施行之。在武則天執政的半個世紀中,由於隋末農民起義的作用及唐太宗貞觀之治奠定的基礎,也由於武則天沉重打擊了舊士族和大貴族、大官僚集團,執行了一些具有進步性的政策,所以社會經濟呈現出發展的趨勢,人口也由三百八十萬戶猛增到六百一十五萬戶。
武則天非常重視著述,召學士先後撰成《玄覽》、《古今內范》、《青宮紀要》、《少陽政范》、《維城典訓》、《紫樞要錄》、《鳳樓新誡》、《孝子傳》、《列女傳》、《內范要略》、《樂書要錄》、《百寮新誡》、《兆人本業》、《臣軌》等書。她另有《垂拱集》、《金輪集》等著述。
但武則天也有不少消極的行為。她信圖籙、崇佛教、建寺院、築明堂、造天樞、鑄九鼎,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打擊政敵的過程中也不免濫殺無辜。官吏大增也必然加重了農民的負擔,在她統治時期儘管社會經濟有所上升,但逃戶問題已經日益嚴重,府兵制開始走向破壞。 武則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武攸緒及武攸寧等人,並大封武氏宗人為王。大臣吉頊等人深以嗣君之選為慮,武則天也感到作為女子,死後只能入李家宗廟享子孫祭祀,所以接受臣下建議,於聖曆元年(698)迎還廬陵王李顯,復立為太子。武氏晚年寵愛男妾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二人狐假虎威,作威作福。神龍元年(705)正月,張柬之、桓彥范、崔玄、敬暉等人聯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誅殺二張,逼則天退位,迎中宗復位。中宗上尊號為則天大聖帝,後人因稱她為“武則天”。同年十一月去世。(見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