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止馬鎮歷史悠久。相傳1633年,南宋年間,愛國將領韓世忠元帥到福建抗擊外來侵略,領兵鎮守杉關隘,守軍為防敵人矇混過關,規定凡經過此地的車馬都得停下來接受檢查,止馬地名因此得來。史稱“甌閩西戶”的“閩西第一關”光緒年間城牆就座落於離鎮區2公里的杉關隘,是光澤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富屯溪分支西溪穿鎮而過,沿岸風光秀麗,景致如畫,令人心馳神往。止馬鎮交通便捷,閩北出閩入贛主幹道水杉公路穿境而過。實施道路硬化,實現了水泥路村村貫通。止馬鎮氣候溫和,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攝氏 17度,無霜期 240 天,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平均海撥304米。森林資源豐富,止馬鎮擁有林地面積19.3萬畝,其中毛竹 0.5萬畝,森林覆蓋率為63%,止馬鎮耕地面積2.6萬畝,是光澤縣糧食主產區之一,主要經濟作物有菸葉、藥材、茶葉等,藥材種植面積13000畝,主要品種有白朮、厚朴、杜仲、半夏、元胡等,其中白朮年產量達150噸;種植茶葉7060畝,品種有福雲6號,福安大白茶等,年產綠茶400噸。淡水養殖80公頃,水資源豐富,發展水產養殖極為有利。境內石板材、花崗岩、高嶺土、礦泉水等礦資源蘊藏量豐富,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這裡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元代著名的布衣詩人黃鎮成祖籍止馬虎塘村,其所著的詩集《秋聲集》無論是在藝術上還是思想上都有獨特的成就和審美價值,是光澤文學史上一塊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黃鎮成做古後,當地名士為紀念他,建“秋聲亭”與嚴羽的“詩話樓”並峙,成為一方人文勝地。
歷史沿革
元代設大寺寨巡檢司。該鎮境域在明、清里都圖建制時,分屬於歸仁里的四都,沖霄里的八、九、十都,永福里的十一都;民國時期建止馬區;1933年曾曾劃人“閩贛”省東方縣;1950年設止馬區;1952年劃為二區;1955年復稱止馬區;1958年7月,撤銷區的建制,按原區範圍成立中心指導小組,同年10月撤銷中心指導小組,成立英雄人民公社;1959年4月撤銷英雄人民公社稱號,改稱止馬人民公社;1961年8月,改為工委,同時將轄區內的大隊調整為13個小公社;1963年6月,撤銷工委,恢復區的建制;1964年撤區,改稱公社;1968年文革時,成立止馬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1972年,從止馬公社劃出7個大隊,另設李坊公社,同時從華橋公社劃人虎塘、雙坑2個大隊歸止馬公社管轄,從此確定境域;1980年12月,撤銷公社革委會,改稱止馬人民公社管委會;1984年9月,撤銷公社管委會,恢復了鄉鎮建制,稱止馬鄉人民政府;1993年,7月11日撤鄉建鎮,成立止馬鎮人民政府,實行鎮管村制。行政區劃
1997年,面積152平方千米,人口1.5萬,轄止馬村、島石村、親睦村、仁厚村、杉關村、排下村、水口村、虎塘村、雙坑村、白門樓村10個村委會。
基礎設施
止馬鎮水力資源豐富,是富屯溪上游,全鎮現建有大小水力發電站5座,裝機容量2390千瓦,水電設施不斷發展,電力供應保障穩定。郵電通訊設施完善。10個行政村均實現移動通訊信號覆蓋,開通了程控電話,隨時可同外地保持通訊聯繫,富饒的物產,便捷的交通,充足的電力以及優質的服務營造了寬鬆優質的投資環境。
經濟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末以後,止馬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發展,止馬鎮已邁入全縣較為富庶的鄉鎮之一。這裡流通活躍,商貿繁榮,占地4200平方米的邊界農貿市場,是閩贛邊界2鎮6鄉農副產品的重要集散地,年交易額達1800萬元。止馬鎮現有新老企業20 家,外資企業3家,有林木加工、茶葉加工、淡水養殖等支柱企業100個,從事流通商貿個體工商戶360戶,中介服務組織26個。在經濟發展方面,止馬鎮圍繞“發展特色經濟,打造商貿旺鎮”的思路,在煙、茶、藥、邊貿等產業取得了較快發展,全鎮2006年實現GTP 1.3 億元。文化教育事業也日趨進步,擁有一座建築面積650方米的文化站,內設放映廳、科技培訓中心和圖書室、閱覽室,棋藝室等設施,是民眾文化娛樂的中心場所。同時,公路沿線的7個村實現了光纖聯網。醫療衛生設施比較完善,有中心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所10個。鎮中學、中心國小教育基礎完善,教學環境優美,辦學質量一流, 村級設有9個6年制完全國小,學生可全部實現就近就讀。
特色產業
止馬鎮距縣城23公里,耕地面積26萬畝,山地面積19.6萬畝。土質肥沃,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7℃左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毫米,全無霜期270天,適宜各類中藥材生產,該鎮有種植中藥材的傳統,有一批經驗豐富的藥農。在2002年成立了止馬鎮中藥材協會。2004年成立了光澤縣中藥材協會,2005年成立了止馬鎮中藥材合作社,止馬鎮目前中藥材總面積1.37萬畝。主要品種有厚朴、枝子、 吳芋、杜仲、白朮等。中藥材做為縣委、縣政府確立的“五個一工程”的一把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為了開發山地資源,做好農業結構的調整,提高農民收入總量,在用好縣委、縣政府的優惠政策下,本鎮也出台了一些優惠政策,特別是扶持農民藥材發展購種方面(元胡)。
2006年種植厚朴3000畝。包括草木白朮類突破4000畝,是歷史上發展最多的一年。
主要措施:
一是抓好培訓,普及中藥材種植和管理技術。解決種植、管理上難點問題,2008年參訓人員達370人次;
二是培育種苗基地,滿足全鎮及周邊地區民眾發展種植中藥材的需要,全鎮已育厚朴種苗20餘畝,共40萬株,可供種植4000畝;
三是抓好千畝示範基地的標準化管理,促其中藥材正常生產,為民眾樹立樣板;四是推廣“公司+農戶”模式,採取由林場職工入股組建的“光澤振興林業有限公司”投資經營,林農以山入股,待林子產出後公司和林農8:2分成的“公司+農戶”模式。
下一步打算:
1、加大宣傳力度,把中藥材發展做為止馬鎮2008年經濟發展增長點主要來抓;
2、充分利用國有止馬林場這一企業的優勢,繼續建立藥材基地作為示範片,採用“公司+農戶”模式,同時加強鎮藥材辦(列入鎮經濟發展辦)管理,配備精幹人員進行跟蹤。
3、制定鼓勵和扶持政策,厚朴種植成活率在90%以上的由林業部門補助50%苗木款,連片面積達100-200畝的,每年獎勵2000元。
4、加大輻射帶動力度,經過嚴格管理,項目成功後可帶動本縣的華橋、司前、鸞鳳、寨里、李坊等鄉鎮,還可以輻射到江西黎川、資溪等縣,按照《光澤縣2006年至2010年中藥材發展規劃》,2010年光澤藥材面積5萬畝,止馬鎮力爭突破3萬畝。
水利建設
一是加強領導,部署到位。及時調整充實冬春修水利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冬春水利建設工作會議,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確保冬春水利建設工作有序進行。二是加強宣傳,認識到位。通過張貼宣傳標語、出動宣傳巡邏車、召開戶代表會議等形式,全面開展水利建設宣傳教育,號召農民民眾投工投勞,出錢出力,積極參與水利建設。
三是充實隊伍,管理到位。召開戶代表會議,在項目所在村選舉有責任心、有技術的戶代表為質量監督員,在縣水利局督導員的指導下,參與水利項目的監管工作,為水利工程質量再把一道關。
四是預交押金、責任到位。與各村簽訂責任狀,各村預交押金,未按期完成的,押金予與沒收作為完成任務村的獎勵金。
發展舉措
止馬鎮外出打工達3000多人,但止馬鎮耕地基本沒有人為拋荒現象。措施是:找好種田人再走人,讓耕地流動起來。止馬鎮要求每個村民外出打工之前必須為自己的承包田找好承租人,簽好承租協定才能走人。出租主要形式有入租戶向出租戶按每畝交100至150公斤乾谷或按每人口交100至125公斤口糧,公糧由出租戶承擔等。島石二組種田能手何典勇租了24畝外出打工村民的承包田,加上自己8畝承包地,2008年產糧1.6萬公斤,除留種子、口糧和飼料糧,賣1.1萬公斤,光賣糧收入就達1.6萬元。
幫種租田戶增加收入,讓在家種田者合算。對租種外出打工人田的村民,鎮村還多方幫助他們搞稻經輪作等增加收入。如從解決資金、技術入手扶持他們搞煙稻輪作等。止馬村的盧付師租種了20畝外出打工村民的田,鎮村就從資金、技術、勞力等方面幫助他們搞了6畝煙稻輪作,使他僅種煙一項就增收近萬元。
誰拋荒誰付拋荒費,禁止占地拋荒現象出現。止馬鎮還制定了“誰占田不種,誰付拋荒費”等禁止一些農戶占著承包地不轉讓,自己又不種田而外出賺錢,導致耕地人為拋荒現象。島石村茅坪小組兩戶人拋荒了3畝耕地,村里就按耕地調整協定處罰每戶各40元拋荒費作為來年他人墾荒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