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篇第九
《權篇第九》出自《鬼谷子》。 本篇講的是遊說的謀略,鬼谷子先生認為:說話穩健的人,透出果敢和勇氣;言語充滿憂慮的人,會權衡利弊而令人信任;說話雍容鎮靜的人,辯論反而能取勝。
作品原文
說者,說之也;說之者,資之也。飾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損也 。應對者,利辭也;利辭者,輕論也。成義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驗也。(言或反覆,欲相卻也。)難言者,卻論也;卻論者,釣幾也 。佞言者,諂而乾忠;諛言者,博而乾智;平言者,決而乾勇;戚言者 ,權而乾信;靜言者,反而乾勝。先意承欲者,諂也;繁稱文辭者,博也;縱舍不疑者,決也;策選進謀者,權也;他分不足以窒非者,反也。故口者,機關也;所以關閉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窺間見奸邪。故曰:參調而應,利道而動。故繁言而不亂,翱翔而不迷,變易而不危者,(者見)要得理。故無目者不可示以五色,無耳者不可告也五音。故不可以往者,無所開之也。不可以來者,無所受之也 。物有不通者,聖人故不事也。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者,有諱忌也。眾口爍金,言有曲故也。人之情,出言則欲聽,舉事則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從其所長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蟲之捍也,必以堅厚;螫蟲之動也,必以毒螫。故禽獸知用其長,而談者亦知其用而用也。故曰:辭言有五:曰病、曰恐、曰憂、曰怒、曰喜。病者,感衰氣而不神也 。恐者,腸絕而無主也。憂者,閉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動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無要也。此五者精則用之,利則行之。故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是故與智者言,將以此明之;與不智者言,將以此教之;而甚難為也。故言多類,事多變。故終日言不失其類,而事不亂;終日不變,而不失其主。故智貴不忘。聽貴聰,辭貴奇。作品注釋
權:權衡。乾:同於或為。(1)假之:假藉以說服人。 (2)輕論:輕視言論。 (3)卻論:反對論調。 (4)諛(yú)言:諂媚,以不實之辭奉承人。 (5)戚言:憂愁的言論;戚是憂的意思。 (6)反而乾勝:自己有不足卻指責他人從而求取勝利。 (7)窺間奸邪:察知發現奸詐邪惡。奸邪:奸是惡,邪是不正。 (8)翱翔:鳥在高空飛舞。此處指言辭縱橫自如。 (9)五色:青黃赤白黑五種顏色,泛指各種色彩。 (10)往:前往。 (11)不通:不通達、不可溝通。 (12)眾口鑠金:眾人的言論可以熔化金屬。鑠:熔化金屬。 (13)舉事:辦事、行事。 (14)工:擅長、善於。 (15)介蟲:指有甲殼的蟲類。 (16)堅厚:指堅固厚實的甲殼。 (17)知用其用:知道使用他該用的遊說術。 (18)不神:不精神。 (19)妄動:草率行動。 (20)利:有利。 (21)賤:地位低下。 (22)教:教導。作品譯文
所謂“遊說”就是對人進行勸說。對人進行遊說的目的,就是說服人啊。遊說者要會粉言飾詞,用花言巧語來說服他人。借用花言巧語說服別人,要會隨機應變,有所斟酌。回答他人的問話,要會用外交辭令。所謂機變的外交辭令是一種輕俏的言辭。具有正義與真理價值的言論,必須要闡明真偽;而闡明真偽,就是要驗證是否正確。責難對方的言辭,是反對對方的論調,持這種論調時,是要誘出對方心中的機密。說著一些奸佞之話的人,會因諂媚而顯得忠誠。說著奉承話的人,會因吹捧對方而顯得有智慧。說著一些平實之話的人,由於果決而顯得勇敢。說憂愁話的人,由於握著權,而顯得有信用,而說穩重話的人,卻由於能反抗而勝利。用華美的詞藻來鼓吹欲望者,就是諂媚。用誇大與吹噓來進獻謀略,博取上司歡心的人,就是攬權者。前後進退而不猶疑者,就是果決的人。自已不對而又指責他人過錯的就是反抗者。一般說來,“口”就是人的“政府機關”。用它來封鎖、宣傳信息。耳目,就是心的輔助器官,用它來偵察奸邪。所以說,只要(口、耳、目)三者相互呼應,就會走向成功。一般說來,雖有繁瑣的語言並不紛亂,雖有翱翔之物並不迷惑人,雖有局勢的變化並不危險,就是要在觀物時,掌握要害。由此可知,沒有眼睛的人,沒有必要拿五色給他們看;同理,沒有耳朵的人,沒必要讓他們聽五音;所以不可以去的地方,不必讓他們去,不可以來的人,也沒有必要接受他們。有些行不通的事,就不要辦。古人有言,說:“嘴可以吃飯,不可以說話。”說的是講話是有忌諱的。警惕人言可畏,那是可以把事實歪曲的。人之常情,只要自己說出話,就希望有人聽,只要辦事情就希望能成功。所以一個聰明人不用自己的短處而用愚者的長處。不用自己的笨處而用愚人的善長,這樣就使自己永遠不會陷於窘迫。說到有利的一面,就要發揮其長處,說到有害的一面,就要避其短處。因而,甲蟲防衛,是用其堅硬的甲殼。而毒蟲行動,一定用那有毒的螫子。連禽獸都知道用自己的長處,何況進諫的人,更應該會用遊說術了。所以說,在外交辭令中有五種情況:一是病態之言;二是幽怨之言;三是憂鬱之言;四是憤怒之言;五是喜悅之言。一般地說來,病態之言是神氣衰弱,說話沒精神。幽怨之言是傷心痛苦,沒有主見,憂鬱之言是心情鬱結,不能暢言,憤怒之言是輕舉妄動,不能控制自己的話。所謂喜悅之言是說話自由散漫,沒有重點。以上這五種外交辭令,精要者可以使用,有利者可以付之實行。所以與智者談話,就要以淵博為原則,與拙者說話,要以強辯為原則;與善辯的人談話,要以簡要為原則;與高貴的人談話,要以鼓吹氣勢為原則;與富人談話,要以高雅瀟灑為原則;與窮人談話,要以利害為原則;與卑賤者談話,要以謙恭為原則;與勇敢的人談話,要以果敢為原則;與上進者談話,要以銳意進取為原則,這些都是與人談話的原則。然而不少人卻常常背道而馳。所以,與聰明人談話時,就要讓他明了這些方法,與笨人談話時,就要把這些方法教給他。然而事實上很難作到。所以說談話有各種方法,所論事情會不斷變化。 (掌握這些)終日談論,也不會把事情搞亂。事情不斷變化,也不會失其原則。故就智者而言重要的是要不亂不虛,聽話善辨真偽,聰穎則善斷是非,出言要變化莫測。作品評析
本篇講的是遊說的謀略,鬼谷子先生認為:說話穩健的人,透出果敢和勇氣;言語充滿憂慮的人,會權衡利弊而令人信任;說話雍容鎮靜的人,辯論反而能取勝。“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權”。鬼谷子先生指出:“與聰明人說話,要依於博大精深;與淵博的人說話,要依於邏輯思辯;與邏輯思維能力強的人說話,要依於簡明扼要;與高貴者說話,要依於宏大的氣勢;與富人說話,要依於高雅;與窮人說話,要依於利益;與地位低下的人說話,要依于謙虛;與勇敢的人說話,要依於果敢;與有過失的人說話,要依於進取。”這是鬼谷子的九大說話原則,它們至今仍閃爍著光輝。鬼谷子的弟子張儀,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巧於言語,古今聞名。出處簡介
《鬼谷子》,又名《捭闔策》。據傳是由鬼谷先生後學者根據先生言論整理而成。該書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傳。《鬼谷子》一書,從主要內容來看,是針對談判遊說活動而言的,但是由於其中涉及到大量的謀略問題,與軍事問題觸類旁通,也被稱為兵書。書以功利主義思想,認為一切合理手段都可以運用。它講述了作為弱者的一無所有的縱橫家們,運用謀略口才如何進行遊說,進而控制作為強者,握有一國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的諸侯國君主。作者簡介
鬼谷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常入雲夢山採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經陰符七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