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游日記

(15)派――支,股。 (16)匯――合,聚。 (18)逾――過。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楚游日記創作年代:明代作者:徐宏祖作品體裁:散文

主要段落原文

十七日(1)。仍由新�(2)北下龍頭嶺,共五里,至絡絲潭下。先是(3),予按〈志〉(4)有秦人三洞,上洞惟石門不可入,予既得東、西兩洞(5)無從覓(6)所謂“上洞”者。土人(7)曰:“絡比潭北有上清潭,洞門甚隘(8)。水由中出,人不能入,人即有奇勝(9)。此洞與麻葉洞,俱神龍蟄處(10),非惟(11)難入,亦不敢入也。”予聞之益喜甚。即過絡絲潭,不渡澗,即依西麓下。蓋渡澗為東麓,雲陽之西也,棗核故道(12);不渡澗為西麓,大嶺、洪碧(13)之東也。出把七道(14),並半里,至上清潭。洞即在路之下、澗之上。門東向。平職合掌。水由洞出,有三派(15):自洞後者,匯(16)而流;由洞左者乃洞南帝竇(17)出,甚急。逾(18)左急流,即當伏水人(19)。導者止供炬(20)無肯為前驅(21)者。予解衣,伏水蛇行以進。石隙(22)低而隘,水沒大半,必身伏水中,手擎(23)炬,平出水上(24)乃得人。西入二丈,隙始高裂丈余,南北橫裂者亦三丈,然都無人處。惟直西竇,闊一尺五寸,高二尺;水沒其中者如所闊,隙水面(25),僅得尺之半。計(26)匍匐水中,必中鼻俱濡(27)水。且以炬探之,貼隙頂八,猶半為水漬(28)。時,顧仆守衣洞外,若尚泅水八,誰為遞炬者?身可由水,炬豈能由水耶?況秦人洞水(29),予雖沒浸股膝,溫然可近甲級水獨寒,而洞當風口,颼颼尤厲(30)。風兼水逼,炎復阻道,舍之出。�火洞門久之(31)。復循西麓水北,已在棗核嶺西矣。去(32)上清三里,得麻葉洞。洞在麻葉灣;西大嶺,南洪碧,東即雲陽、棗核之支,北則棗核西垂(33)也。大嶺東轉,正束澗下流(34),夾峙(35)如門。當門一石峰聳突(36),曰:將軍嶺。正澗搗(37)其西,而棗核一支,西至此盡。澗西有石崖,南向,東瞰(38)澗中;大嶺一支,亦東至此盡。迥崖之下,開一隙,淺不能入。崖前有小溪,自西而東放大澗。循小溪至崖西亂石間,水窮於下(39),竅啟(40)於上,即麻葉洞。洞口南向,僅斗大,在石隙中轉折數級下。初覓導(41),亦俱以炬應(42),無敢導(43)乾,且曰:“此中有神龍奇鬼,非符術不能服(44)。”最後以重資覓一人,將脫衣,問予乃儒(45)。非法士,驚出曰:“予以為大師(46),故縱膽(47)入。豈能身�汝耶(48)?”予乃寄行李前村,與顧仆各持數炬入。村民隨至洞口者數十人,皆莫能從。予兩人乃以足先入,歷級轉竇遞炬下。數轉達洞底,洞稍寬,可側身舒首(49),乃以炬前向(50)。其東西裂隙,俱無入處。直此一穴,低僅尺,闊等(51),下甚平燥。先以炬,後蛇伏(52)進,背腹摩貼(53)足後聳(54),乃度此內洞第一關。內,裂隙既高,東西橫亘(55),然亦無入處。又度第二關,低隘與前齊規(56),進法亦如之。既入,內層亦橫裂。西南裂者,不甚深;其東北裂處,上一石坳(57),忽又縱裂(58)起,上穹(59)下狹,高不見頂。至些,石幻殊形(60)膚理頓易(61),征竅俱欲生動(62)。其西北之峽,漸入漸東,內夾一縫,不能容炬。轉從東南峽,仍下一坳。其底沙石平鋪,如澗底潔溜(63),乾燥鮮(64)水。峽東南盡處,亂石轟駕(65),疊成樓台。由其隙,皆可攀躋(66)上。其上石竇一縷(67),直乇(68)洞頂;光由隙中下射,宛如(69)鉤月。澗底南通;覆石(70)低壓,高僅尺許,此必前通洞外,澗所從入者。由層石下,北循澗底入,隘低甚,與外二關相似。稍從其西,攀上一石隙。北轉而東,若度鞍歷嶠(71)。兩壁石色石質,光瑩(72)欲滴,垂柱倒蓮(73),紋同雕刻。東下一級,復什(74)澗底,已轉入隘關內。於是辟成一�(75),闊二丈,高殺其五尺(76),覆石平如布幄(77)。北馳坦底半里許(78),下有一石,庋出為榻(79)欞邊明辨(80);上則蓮英(81)下垂,連線成幃(82);四圍生幔,大與榻並(83);中,圓透盤空,上穹為頂其後西壁,玉柱(84)圓豎,大小不一,而色皆瑩素(85),紋絕(86)刻鏤,�中第一奇也。又直北半里,洞分上下兩層,澗底東北去,上洞登自西北。時,所齊(87)火炬,已去其七(88),恐歸途迷惘,遂割奇(89)返。抵透光處、炬裁(90)盡。洞外守視者,又增數十人,見余兩人,皆額禮(91)稱異,且曰:“前久待不出疑墮異吻(92)。”予各謝之。然此洞但(93)入處多隘,其中美勝,予所見洞俱莫及,不知土人何畏人乃爾(94)!乃取行李於前村。隨辯明北十里,抵大道。又西十里,宿黃石鋪,去茶陵西四十里 。鋪南即大嶺。北峙峰石,俱嶙峋插空(95);西南一峰尤甚,名五鳳樓。去十里而近(96),即安仁道。予早臥不及詢(97),明發登簽字,知已無及。黃石西北三十里為高暑山,又有小暑山,俱在攸縣東,疑即司空山也。二山之西,高峰漸伏(98)茶陵江北曲,經高暑南麓而西攸水在山北。是山,界茶、攸兩江雲。(主要段落為原文節選)

主要段落注釋

(1)十七日――這是1637年(丁丑年)正月十七日。作者在正月十一日,從江西陸行進入湖南(楚),隨後幾天遊歷了茶陵以西的紫雲山、去陽山、棗核嶺、龍頭嶺、絡絲潭等處。這一則日記,主要記錄了探訪麻葉洞的詳細經過。(2)仍由新�――作者在之前兩天(十五日、十六日)即已食宿新�。(3)先是――起初。(4)《志》――指《大明一統志》上的記載:“秦人三洞,在茶陵縣南三十里。上洞有石門不可入。但時聞有鐘磬聲,世傳秦人曾�跡於此。”(5)作者前一天(十六日)曾游秦人洞的東、西兩洞。(6)覓(密mì)――找尋。(7)土人――當地人。(8)隘(愛ài)――狹窄。(9)奇勝――不同尋常的美景和奇遇。(10)蟄(直zhí)處――潛伏著。(11)非惟――不僅是。(12)故道――曾經超過的路(作者在之前從雲陽了經棗核嶺來到絡絲潭)。(13)洪碧――山名。(14)出――經過。指七道――通向把七的道路。(15)派――支,股。(16)匯――合,聚。(17)竇――洞裡的小洞。(18)逾――過。(19)伏水入――從水裡進去。(20)導者――做嚮導的人。止――只肯。炬――火把。(21)前驅――在前舊領。(22)石(戲xì)――石洞。(23)擎(晴qíng)――舉起。(24)平出水上――(火把)露出在水面上。(25)隙余水面――石洞不為不所浸沒的部分。(26)計――估計一下。(27)濡(如rú)――灌進水去。(28)漬(字zì)――浸濕。(29)秦人洞水――指東洞,作者在十六日的日記上說:“四山環繞,亦成仰釜,釜底有澗,澗東西皆秦人洞也。……洞內水匯成潭,深浸洞兩崖,旁無餘隙可入。”(30)萬厲――特別猛烈。(31)這句說:礙冷風和洞水,再加上火把無法傳遞,只得出洞。(32)�(熱rè)――燒。這句說:在洞口烤火很久。(33)去――距離。西垂――西麓。(34)正束澗下流――正好把澗水約束住往下奔流。(35)夾峙(志zhì)――兩山對立。(36)聳)松上sǒng)突――矗立著。(37)曰――名叫。(38)搗――水勢急湍地衝擊。(39)瞰(看kàn)――俯視(這裡形容石矽佝僂之勢)。(40)水窮於下――水流到崖下為止。窮,盡。(41)竅(俏qiào)――洞。啟――張開。(42)導――嚮導。(43)俱以炬應――都只肯供給火把。(44)導――引領。(45)符術――用法術畫的符。服――降服(神龍奇鬼)。(46)問予乃儒――一問之下,聽說我是讀書人。(47)予以為大師――我以為(你)是大法師。(48)縱膽――壯著膽子。(49)�――同“殉”字。這句說:我幹嗎為你去送命呢?(50)舒首――把頭伸伸直。(51)乃以炬前向――這才能拿火把放到前面。(52)闊等――寬度(與高度)相等。(53)蛇伏――伏下身子像蛇樣爬行。(54)背腹摩貼――背部和腹部都由往上下石壁,摩擦著前進。(55)後聳――朝後翹起。(56)橫亘(根gèn)――貫通。(57)齊規――相等(58)石坳(傲ào)――凹陷的石洞。(59)縱裂――向上直裂。(60)穹(窮qióng)――高。(61)石幻殊形――石的形狀變幻萬端。(62)膚理――指石紋。頓易――突然改變了。(63)片竅俱欲生動――石的各片各塊都像活的一樣想要動彈。(64)如澗底潔溜――像溪澗的底一樣光滑。(65)鮮(險xiǎn)――缺乏,沒有。(66)轟駕――高疊。(67)躋(基jī)――踩踏。(68)一縷――形容洞隙很小。(69)徹――通透。(70)宛如――很像。(71)覆石――石洞的上壁。(72)鞍――形容地形像馬鞍子似的一高一低。歷――跨越。嶠(叫jiào)――尖峭的高山(這裡也是用來形容地形)。(73)光瑩(迎yíng)――明潔。(74)垂柱――下垂的石柱。倒蓮――像倒懸的蓮(荷)花。(75)值――到時了。(76)�(向xiàng)――同“巷”字;或音“long”,同“弄”字。(77)高殺其五尺――高度比它(指闊度)減少五尺。殺,差減。(78)幄――幔帳。(79)北馳坦底半里放――向北半里多,洞底平坦,可以暢行。馳,通行無陰的意思。(80)庋(鬼guǐ)出為榻――伸出來像放著一張臥榻。(81)欞(靈líng)――邊上的梅子花紋,清晰可辨。(82)蓮英――荷花。(83)幃――帳幕。(84)大與榻並――像石榻一樣大小。(85)玉柱――形容石柱像玉。(86)素――白淨。(87)絕――極像。(88)齊(基jī)――攜帶。(89)已去其七――已用去一大半的意思。(90)割奇――捨棄奇景。(91)異吻――怪物的口。這句說:剛才等待好久不見(你們)出來,還以為是被怪物吃掉了呢。(92)但――只是。(93)何畏人乃爾――為什麼這樣害怕進去。(94)嶙峋林訓(lín xún)――山勢重疊的樣子。插空――插入天際(形容峰高)。(95)去十里而近――距離不滿十里。(96)詢――探訪。(97)漸伏――(山勢)逐漸低下去。​

作品賞析

這篇文章出自《徐霞客遊記》。文章所提到的地方,都是作者晚年深入西南廣大地區時所遊歷過的。《楚游日記》記載了他在湖南茶陵探訪麻葉洞的事。麻葉洞又深又大,傳說洞裡有神龍鬼怪,別人勸他不要進去,他卻在沒有人敢作嚮導的情況下,自己拿了火把摸索進去。全文表現了他在困難面前永不低頭氣餒的頑強毅力。

作者簡介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別號霞客,江陰(現在屬江蘇省)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地理學家之一,在世界地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一生,從二十二歲起直到去世為止,三十多年間足跡遍於現在的華東、華並、東南沿海和雲貴高原。在旅途中堅持定日記,把每天的經歷與觀察所得都記載下來,後人把他的日記蒐集起來,就成為現行的《徐霞客遊記》。書中大部分對西南廣大地區石灰岩地貌的考察記錄不但是中國,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和最詳細的關於石灰岩地貌的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