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沿襲《大元一統志》體例。以兩京十三布政使司以及所屬一百四十九府為綱,以城池、壇廟、山陵、苑囿以及建置沿革、郡名、形勝、風俗、山川、土產、公署、學校、書院、宮室、關津、寺觀、祠廟、陵墓、古蹟、名宦、流寓、人物、列女、仙釋為目,作簡略說明。書末記述相鄰近國家或地區的地理形勢。凡經書所載,鹹在網羅;而子史所傳,則舉當收錄,比較系統而集中地保存了明代政區的有關地理資料。但因纂修的時間倉促,參加人員多雜,書中也存在著地理錯置、張冠李戴、以無說有等弊病。古今學者多有批評。
該書約在弘治、萬曆時重修,增加了嘉靖、隆慶以後有關建置的內容。主要版本有弘治十八年(1505)慎獨齋刊本、萬曆十六年楊刊歸仁齋刊本、天啟五年(1625)刊大字本、萬壽堂刊本以及台灣1965年影印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