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蘭史

楊蘭史

楊蘭史(1907--1938年),原名楊衍祥,又名楊斯、楊蘭譜、楊芝祥,傑出而年輕有為革命烈士。1907年生於廣東省大埔縣百侯區侯南鄉的貧苦家庭。全家九人,蘭吏剛滿周歲時,父親病亡,母親改嫁,家中主要靠祖父楊子和教書的微薄收入來維持,生活非常窘迫。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楊蘭史(1907—1938),原名楊衍祥,又名楊斯、楊蘭譜、楊芝祥,廣東大埔縣百侯鎮侯南村人,出生於貧苦家庭。他剛滿周歲,父即病故,不久母又改嫁,家中七口,全靠祖父楊子和教書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

蘭史秉性聰明,8歲進國小。後讀百侯中學,得進步教師及其祖父教育培養,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以及學生會負責人。

民國14年(1925)冬,張穆在百侯中學以教師身份為掩護,在師生中發展共青團。民國15年春,蘭史被吸收為共青團員,同年轉為中共黨員。此後,他盡力協助黨團組織發展黨團員,閱讀革命書刊,傳播馬列主義,領導學生運動。

民國15年(1926)6月,百侯區公所區長楊省我與土豪劣紳勾結,貪污公款,破壞國共合作。蘭史與工會領導人楊倫經等率領民眾示威遊行,並衝進區署,揭露楊省我罪行,迫使國民黨大埔縣政府撤銷楊省我的區長職務。

民國16年(1927)“四·一二”政變後,他在中共大埔縣委及百侯區委領導下,發動民眾開展鬥爭。“八一”南昌起義軍於9月中旬抵粵東時,他率領侯中同學配合工農武裝,攻占國民黨百侯區署和區黨部,成立百侯區工農政府。起義軍進入大埔後,他率領侯中同學赴三河支援前線。10月4日,朱德等率部撤退,他作嚮導帶領部隊抵百侯,使部隊安全撤離大埔。

民國17年(1928)春,得旅居上海的親友資助,他考入上海復旦大學。入學後,與上海中共黨組織取得聯繫,在黨組織領導下參與領導復旦大學的學生運動。民國19年,他調上海中共中央的無線電台工作。

民國20年(1931)上海中共中央機關遭國民黨政府破壞,他與曾三等人由交通員秘密護送,經汕頭、大埔、永定的交通線,進入江西中央蘇區。民國21年,任通訊學校校長。

民國23年(1934)10月,參加長徵到達陝北後,民國25年上半年,參加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的籌辦工作。其後,任教員,繼任政治教育科長。

民國27年(1938),因長期從事艱苦的革命鬥爭操勞過度,迭患肺結核、腦膜炎,終致治療無效,10月17日傍晚逝世於延安。

中共中央派朱德主持數千名中央機關幹部、抗大師生參加的追悼大會。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畸劍英等領導人送了花圈、輓聯。

事後,黨中央出版《楊蘭史同志特輯》作為對楊蘭史的紀念。

人物生平

在百侯積極開展革命鬥爭

楊蘭史(1907-1938年),原名楊衍祥,又名楊斯、楊蘭譜、楊芝祥。現在的大埔縣百侯鎮仍有120多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的官廳式古屋,其中侯南村有一座著名的古民居叫“清白世守”(廳堂叫“繩德堂”),占地面積415平方米,建築面積370平方米,是楊蘭史烈士的故居。1907年,楊蘭史出生於這座叫“清白世守”的古屋。他剛滿周歲時,父親楊培英病逝。不久,母親肖滿又棄子改嫁外鄉。可憐的孤兒楊蘭史,由祖父、祖母撫養教育長大成人。

楊蘭史自幼聰穎,八歲讀國小,後升入百侯中學,在進步教師、其祖父的教育培養下,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深得老師的讚賞和愛護。

在革命戰爭年代,百侯中學學生會主席楊蘭史充滿革命熱情,領導學生積極開展革命鬥爭,1926年春,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組織,領導學生運動,1926年5月發動清算百侯區長、國民黨右派楊省我的鬥爭。1927年又發動百侯武裝暴動。1927年,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勢力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大屠殺,楊蘭史在中共大埔縣委和百侯區委的領導下,發動工農民眾、學生開展對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積極準備百侯武裝暴動工作。於1927年8月迎接“八一”起義軍進入大埔,楊蘭史率領百侯中學學生前往三河壩做好支前工作。10月4日,朱德率領部隊撤退時,楊蘭史為起義軍作嚮導,到百侯後,又組織學生做好接待工作,並為起義軍探聽敵情,為起義部隊的安全撤離作出了貢獻。

進入中央蘇區, 從事無線電通訊工作

八一起義軍撤離大埔後, 1928年春,楊蘭史在上海的親友幫助下,考入上海復旦大學讀書,與上海黨組織取得聯繫。在上海黨組織的領導下,在復旦大學負責領導學生運動。1930年,革命根據地蓬勃發展,為更好地指揮各根據地開展武裝鬥爭,中共中央急需和各根據地直接聯繫。為此,中央決定建立無線電台直接和各根據地聯絡。不久,上海黨組織決定調楊蘭史做上海中央無線電台工作。楊蘭史在從事無線電通訊工作中,認真鑽研無線電技術,很快地掌握了無線電台的有關知識,為上海黨中央溝通江西中央蘇區的通訊作出了貢獻。1931年,上海黨中央機關遭國民黨反動派破壞,他與曾三、王逸群、岳夏等人由黨內交通秘密護送,繞道香港經汕頭、大埔、永定、上杭等地進入江西中央蘇區。1932年黨中央決定建立通訊學校,楊蘭史被任命為通訊學校校長。該校在他的領導下,到1933年學員增加到1000多人。學校分設無線電通訊、電話通訊、旗語通訊和司號通訊等專業,學員畢業後分派各根據地和國民黨統治區建立電台,溝通了中央蘇區與各根據地的通訊聯繫,為黨的通訊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1934年10月楊蘭史參加紅軍長征,以堅定的革命鬥志,克服重重困難,於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

為“抗大”操勞病逝, 毛澤東親筆題寫悼詞

1936年上半年,為了培養大量的軍政幹部,黨中央決定創辦“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中央決定楊蘭史參加籌備“抗大”的工作。同年6月1日抗大開學。在抗大工作中,楊蘭史擔任教授,後又擔任政治教育科長的重任。他根據黨中央《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中關於必須大量培養幹部這一指示,用馬列主義的理論和黨的政策、革命實踐,培養了大批革命幹部,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他長期帶病堅持工作,在教育工作中費盡了心血。

1938年,楊蘭史由於身體瘦弱,在長期艱苦的革命鬥爭中,操勞過度,積勞成疾,身患肺結核、腦膜炎。當時限於物質條件差,醫藥緊缺,雖經多方治療仍無見效,於10月17日病逝於延安,時年31歲。中共中央為哀悼傑出而年輕有為的楊蘭史烈士,紀念他為革命事業和抗大所作的辛勤業績,由朱德同志於10月20日主持舉行了黨中央機關幹部、抗大師生數千人參加的隆重追悼大會。中共中央以及黨的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葉劍英等送了花圈,毛澤東親筆寫了悼詞:“哀悼我們教育戰線上的勇士,楊蘭史同志永遠不死!”事後,黨中央還出版了《追悼楊蘭史的特輯》,永作紀念。後來,他的祖父楊子和先生一直珍藏著毛澤東親筆為楊蘭史烈士題寫的悼詞和原抗大校長許光達隨後寫給楊子和先生的復函這兩件烈士紀念品。

革命經歷

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領導學生運動

1925年冬,旅穗學生張穆返回大埔到百侯發展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次年春張穆在百侯中學以教師的身份作掩護,在師生中發展團員,楊蘭史被首批吸收為共青團員,後由團轉為中共黨員,從此,他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協助黨組織發展黨團員,引導進步師生閱讀《共產黨宣言》、《響導》、《中國青年》等革命書刊,傳播馬列主義,領導學生運動。

發動了清算楊省我的鬥爭

1926年5月,百侯區長、國民黨右派楊省我與土劣勾結,貪污公款。為了鞏固國共合作,在百侯黨組織的領導下,楊蘭史等人發動了清算楊省我的鬥爭,與工會領導人楊倫經率領工人、農民、學生、店員示威遊行,高呼:“打倒軍閥!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擁護國共兩黨合作,打倒貪官污吏!”等口號,帶隊衝進區署,公開揭露楊省我貪污勒索民眾的罪行,並清算了帳目。國民黨大埔縣政府根據楊省我貪污勒索民眾的事實,撤銷了區長職務。從而取得了打擊國民黨右派勢力的勝利,進一步鞏固了國共合作的成果。

發動百侯武裝暴動

1927年,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勢力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接著在全國各地瘋狂地捕殺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人員及革命志士。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大屠殺,楊蘭史在中共大埔縣委和百侯區委的領導下,發動工農民眾、學生開展對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鬥爭,積極準備百侯武裝暴動工作。

同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同志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領導了“南昌起義”,起義成功後,前委奉令南下廣東,9月中旬,起義軍抵達粵東,大埔各地黨組織領導工農武裝先後攻占了大埔縣城、百侯、湖寮、高陂等國民黨區署。楊蘭史在百侯暴動中,率領學生配合工人、農民武裝攻克了國民黨百侯區署和區黨部,並成立了百侯區工農政府。八一起義軍進入大埔後,楊蘭史率領侯中學生前往三河壩做好支前工作。10月4日,朱德率領部隊撤退時,蘭史為起義軍作嚮導,到百侯後,又組織學生做好接待工作,並為起義軍探聽敵情,為起義部隊的安全撤離作出了貢獻。

復旦讀書,領導學生運動

1928年春,蘭史通過上海的親友關係,考入上海復旦大學讀書,與上海黨組織取得聯繫後,在上海黨組織的領導下,在復旦大學負責領導學生運動。

1930年,革命根據地蓬勃發展,中共中央急需和各根據地直接聯繫,更好地指揮各根據地開展武裝鬥爭,為此,中央決定建立無線電台,直接和各根據地通報。不久,上海黨組織決定楊蘭史調中央無線電台工作。蘭史在從事無線電通訊工作中,認真鑽研無線電技術,很快地掌握了無線電台的有關知識,為上海黨中央溝通江西中央蘇區的通信作出了貢獻。

1931年,上海黨中央機關遭國民黨反動派破壞,他與曾三、王逸群、岳夏等人由黨內交通秘密護送,繞道香港經汕頭、大埔、永定、上杭等地進入江西中央蘇區。

被任命為通訊學校校長

1932年黨中央決定建立通訊學校,楊蘭吏被任命為通訊學校校長,該校在他的領導下,到1933年學員擴大到1000多人,學校分設無線電通訊、電話通訊、旗語通訊和司號通信等專業,學員畢業後分派各根據地和國民黨統治區建立電台,溝通了中央蘇區與各根據地的通訊聯繫,為黨的通訊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

1934年,由於王明左傾路線在黨內占統治地位,實行軍事冒險主義,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戰爭的失敗。同年10月,為了保存中央紅軍實力,黨中央決定撤出中央蘇區,舉行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在長征中楊蘭史以堅定的革命鬥志,克服了重重困難,於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

擔任教授,政治教育科長

1936年上半年,為了培養大量的軍政幹部,黨中央決定創辦“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中央決定楊蘭吏參加籌備“抗大”的工作。同年6月1日抗大開學。在抗大工作中,楊蘭史擔任教授,後又擔任政治教育科長的重任,他根據黨中央《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中,關於必須大量的培養幹部這一指示,長期堅持帶病工作,在教育工作中費盡了心血,用馬列主義的理論和黨的政策、革命實踐,培養了大批的革命幹部,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操勞過度,積勞成疾

1938年,楊蘭史由於身體瘦弱,在長期艱苦的革命鬥爭中,操勞過度,積勞成疾,身患肺結核、腦膜炎的痼病,當時限於物質條件差,醫藥緊缺,雖經多方治療仍無見效,病魔終於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10月17日傍晚蘭吏病逝於延安,時年29歲。

傑出而年輕有為的楊蘭史烈士

中共中央為哀悼傑出而年輕有為的楊蘭史烈士,紀念他為革命事業和抗大的辛勤業績,由朱德同志於10月20日主持舉行了黨中央機關幹部、抗大師生數千參加的隆重追悼大會,中共中央以及黨的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葉劍英等人送了花圈,毛澤東同志親筆寫了輓聯:“哀悼我們教育戰線上的勇士,楊蘭史同志永遠不死!”事後,黨中央還出版了追悼楊蘭吏的《特輯》永作紀念。楊蘭史烈士,雖死猶生,他那忠於黨,忠於無產階級,忠於革命直至最後一息的革命精神永遠鼓舞后人為實現人類的崇高理想而奮勇向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