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民青

楊民青

楊民青,男,1948年8月出生於哈爾濱,1969年入伍,1970年從事新聞工作。他多年在新聞與文學的路上執著追求、筆耕不輟,共出版過十本新聞、文學著作。

人物簡介

楊民青,熱衷於國防教育三十年痴情不變,先後發表過幾十篇軍事理論文章和論文。現任新華社解放軍分社副社長、《世界軍事》雜誌副社長、高級記者、知名學者。

人物生平

27歲進入新華通訊社,當年“老三屆”知青,如今已逾越“天命”。祖籍山東膠南,生於黑龍江哈爾濱,多年供職於遼寧瀋陽。青年野曾身在新聞心中在文學,然並行不悖相互促長,先後撰寫和編輯8本報告文學和新聞專集。不惑之年,對軍事理論和傳播學理論興趣漸濃,開始撰寫和發表有關信息戰、傳播學及其他軍事理論文章。20世紀80年代畢業於中國新聞學院,90年代進修於中防科技大學。現為中國軍事科學學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遼寧分會會員,新華社高級記者,《世界軍事》雜誌副社長,全軍高級職評定委員會執行評審,新華社新聞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曾應邀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講授《現代戰爭與大眾傳媒》後被收入《百家講壇》一書。

作品成果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新華社新聞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軍事科學學會會員,曾發表大量軍事論文和新聞論文,著有《新戰爭形態下的輿論戰略》一書,被認為是我國第一本系統研究輿論戰略的專著。曾兩次獲中國新聞獎。曾參與香港回歸、澳門回歸、98抗洪、神舟1號至6號、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等報導,作品《中國周邊大視角》《一代將星閃耀》有較大反響,曾兩次獲中國新聞獎次。著有《智謀細雨:新戰爭形態下的輿論戰略》。

人物報告

內容簡介

1.大眾傳媒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2.社會形態、戰爭形態與傳播形態的關係;
3.高技術武器的特質與大眾傳媒的關係;
4.國家信息戰、國防信息戰與傳播媒體的關係;
5.現代戰爭中傳播媒體的主要戰爭。

講稿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在這裡和大家研究的題目是《現代戰爭和大眾傳媒》,這裡說的現代戰爭是指核威懾下的高技術戰爭,大眾傳媒是指報刊廣播電視網路這四種傳媒。前三種傳媒,人們習慣稱之為傳統媒體;後一種傳媒有的人稱之為第四媒體。網路傳媒是正在日益崛起的,將深刻影響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思維方式的新型媒體。
我談的第一個問題是大眾傳媒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這裡我先從“空城計”說起。說起“空城計”,大家會想到《三國演義》和京劇《空城計》諸葛亮的形象,這是藝術家作家虛構的藝術形象。在歷史上毛澤東曾利用傳播媒體真正導演過“空城計”。1948年10月中上旬,遼瀋戰役進行了一個多月以後,人民解放軍在東北戰場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淮海戰役也正在籌劃中。當時華北的國共軍事態勢是這樣的: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的主力在北平天津保定張家口一線,解放軍聶榮臻領導的華北野戰軍主力在綏遠一帶。當時中共中央已經遷至了石家莊附近的西柏坡。在這個期間蔣介石得到一個秘密的情報,報告他解放軍在華北,特別是在石家莊這一帶兵力空虛。蔣介石認為這是偷襲石家莊和西柏坡的良好時機。這期間他數次飛往於北平和瀋陽之間,部署傅作義部隊偷襲石家莊。當時的情況其實是非常危急的。石家莊解放軍駐軍很少,當時保衛西柏坡的只有解放軍的幾個連隊。就在這個時候,也就是10月的24日,毛澤東先後收到了三次重要情報,報告蔣介石指示傅作義偷襲石家莊。當時毛澤東和朱德、周恩來商量如果調兵的話已經來不及了,情況十分危急。當時毛澤東就決定了,利用輿論鬥爭來揭露蔣介石、傅作義這一陰謀,粉碎敵人偷襲石家莊的陰謀。
毛澤東讓胡喬木寫一篇新聞來公開披露蔣介石的這一企圖。胡喬木寫好以後,經過毛主席親自修改。毛主席在這個稿件上,還特別在情報的來源上註明了“確信”二字,就是確信這個情報來源是非常真實的。先後由新華社發了電訊,然後由延安新華廣播電台廣播。廣播以後,這個輿論對蔣介石和傅作義是一個打擊。因為媒體披露這個訊息以後,就等於把蔣介石這個陰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但是蔣介石得到這個情報確實是真實的,他下決心攻打石家莊這個決心也是很大的。所以他繼續要求傅作義派二十萬大軍偷襲石家莊。在這個時候毛澤東親自寫了第二篇新聞繼續來揭露蔣介石的陰謀。這篇新聞除了公開發布之外,還利用各種會議傳達,利用各縣的廣播筒廣播,還印發了號外的傳單向民間散發,造成了很大的聲勢。對偷襲石家莊,傅作義本來原來就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他派了一個政工處長前往石家莊探聽虛實。這位政工處長到石家莊以後一看,看到解放區居民確實在準備迎擊國民黨的進攻,所以他也就信以為真了。他當時就認為偷襲石家莊是危險的。但是蔣介石依然堅持要偷襲石家莊,這時候他派了自己的嫡系部隊,分四路進攻。當時解放區除了在製造輿論鬥爭之外,也做了軍事上的準備。毛澤東發動居民來迎擊國民黨的進攻,在沿線進行了伏擊。所以這四支國民黨的軍隊在進攻中遇到了居民的抗擊,遭受了損失,他們不得不退回。但是到這個時候危機並沒有結束,蔣介石依然要求傅作義完成偷襲石家莊的任務。這時候毛澤東又得到了情報,傅作義將要調動主力部隊進攻石家莊。毛澤東一面調動部隊,他命令當時的聶榮臻領導的華北野戰軍派出主力回援保定、石家莊一帶;同時命令東北野戰軍派兵到冀東,做出進一步威脅北平的姿態。毛主席於10月29日晚上在部署這些完畢以後,又寫了第三篇新聞。這篇新聞體裁是述評,來評述蔣介石偷襲石家莊這件事情。毛主席這一段新聞述評寫得非常精采,揭露了蔣介石偷襲石家莊的陰謀。同時指出了如果你偷襲石家莊,那么解放軍將威脅北平。所以這篇述評於10月31日見報以後,國民黨看到以後大驚失色。徹底動搖了傅作義偷襲石家莊的軍心,蔣介石整個偷襲石家莊的軍事作戰已經完全失敗了。
剛才講的這個戰例來說,就清楚地說明了,這個大眾傳媒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關於這一方面,中外的軍事家和政治家都有過精闢的論述。拿破崙就說過,“記者的一支筆,頂過三千毛瑟槍”,“報館一間等於聯軍一隊”。戴高樂之所以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成為著名的抵抗法西斯的將領,領導法國人民解放法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在德國占領法國以後,他在倫敦利用電台號召法國人民團結起來抗擊德國法西斯,所以有人送他一個綽號叫“麥克風將軍”。基辛格也說過一句話,叫做“一個自由電台等於二十個師”。至於毛主席在這方面的論述,我就認為更加系統、更加全面、也更加準確。毛主席不僅有這方面的論述,而且真正把這個思想運用到實際中,運用到戰爭中。是指揮軍事力量與輿論力量的高超的戰略家。
這是我要講的第一個問題。
我要談的第二個問題是社會形態、戰爭形態和傳播形態的關係。人們知道社會形態是指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構成的社會整體。戰爭形態是指有主戰武器、軍隊編程、作戰思想和作戰方式構成的戰爭整體。傳播形態是由傳播媒介、傳播方式、傳播範圍和客群構成的傳播整體。這三種形態都有各自的標誌。社會形態的標誌是生產工具。也就是說,有什麼樣的生產工具,就有什麼樣的社會形態。一定的生產工具代表了一定社會形態。比如說石器生產工具代表的是原始社會;青銅器生產工具代表的是奴隸社會;鐵制生產工具代表的是封建社會;紡紗機、蒸汽機的使用,標誌著人類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
戰爭形態它的標誌是主戰武器。迄今為止,國內外的許多軍事專家都認為人類的戰爭發展到現在,已經出現了六代戰爭形態。這六代戰爭形態也都有各自的主戰武器的標誌:第一代戰爭它的標誌是冷兵器;第二代戰爭形態的標誌是火藥、滑膛槍;第三代戰爭形態的標誌是火槍、身管火炮;第四代戰爭標誌是自動化武器和機械化武器;第五代戰爭形態的標誌是核武器。核武器的出現使人類武器的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也可以說產生了一個飛躍。儘管這一代戰爭許多軍事專家們,都認為它沒有完全形成。但是這一代戰爭深刻影響了以後的戰爭形態。許多軍事專家認為以海灣戰爭為起點,人類的戰爭形態進入了第六代戰爭。這第六代戰爭概念是什麼?是以核威懾下的精確制導武器為標誌的戰爭形態。在海灣戰爭中,美軍大量使用了精確制導武器。在科索沃戰爭中這種戰爭形態進一步得到發展。而且許多軍事專家認為,第六代戰爭就是在科索沃戰爭中,已經顯露出第七代戰爭形態的某些特徵。第七代戰爭形態就是信息化戰爭。完全信息化的戰爭大家一致認為目前還沒有到來。
在傳播形態上,我認為特別要注意這樣幾個階段,一共是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從十七世紀1633年德國第一張、也是世界第一張報紙《萊比錫日報》,一直到二十世紀初廣播的出現。這一階段紙質的印刷媒體、印刷傳媒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第二階段是從二十世紀初,即世界第一個無線電台,美國的匹茲堡電台正式播出,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以廣播電台為標誌的人類社會的現代新聞事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其中中國的無線電台起步於1923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電視台誕生於1949年。這是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一直到二十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這個時期全球範圍內電視作為新型的傳媒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對世界和人們的社會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第四階段是1969年美國四所大學組建了全世界第一個網路,也就是阿帕網。一直到現在,網路的媒體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如日中天。
從這四個發展階段里看,現代戰爭與大眾傳媒的關係我認為是越來越緊密了。在第一階段中,也就是印刷這種大眾傳媒迅速發展中,這種傳播媒體成為現代戰爭的輔助戰場,我認為它是一個輔助的戰場。第二階段廣播媒體的客群成為地區性,成為現代戰爭的次要戰場。那么第三階段特別是第四階段,電視傳媒和網路傳媒已經出現了公認的世界性和全球性,成為世界現代戰爭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戰場。與這個生產工具和主戰武器不同,生產工具和主戰武器基本是出現一代以後淘汰了舊的一代。但是傳播媒體這四代的傳播形式,並非是出現一代淘汰一代。廣播出現了以後有的人認為,紙質的傳播媒體也就是報刊這種傳媒可能要遭到淘汰。但事實上廣播出現以後,印刷傳媒繼續發展。那么電視出現以後,有人預測電視將取代廣播和報刊,實際上也沒有完全取代。那么現在有人說網路將來勢必要取代傳播媒體,現在看來這種爭論,我覺得下這種結論,許多人也認為為時過早。網路的發展將對傳統媒體提出挑戰,但是網路媒體這種傳媒並不能夠完全取消傳統媒體,傳統媒體還將繼續發展。
我談的第三個問題是高技術的特質和大眾傳媒的關係。我認為在現代戰爭中,人類的高技術武器通過大眾傳媒表現出的威懾性,成為對人進行物理和心理雙重殺傷的新型的物質的和思想的武器。可能對於這一個觀點有的人覺得抽象一些。下面我想從核武器的產生以及核武器出現以後,產生的核威懾戰略發展來證明這個論點。大家知道,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了第一顆核子彈,造成了亡75000人,傷和失蹤10萬人。兩天之後它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核子彈,造成了亡3萬人,傷7萬人,這兩顆核子彈造成人員傷亡總共在20萬人以上。就目前來講,核子彈核武器對人類的物理殺傷僅限於此。但是這種核武器對人的心理殺傷卻是無法估量的。就武器原有的概念講,武器是指直接用於殺傷敵方有生力量和敵方設施的器械和裝置。它是一種物質性的,它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用於使用在戰場上,為了殺傷敵人,這一點是毫無疑義的。那么核武器也就是核子彈的出現,我認為改變了這種觀念。有人說,核武器的出現使人類武器殺傷程度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這句話我認為是有道理的。也就是人類從一開始發明武器,它的直接用途就是為了殺傷敵人,那殺傷得越多越好。那么核武器的出現最後導致了一個結果就是它可以毀滅地球、毀滅人類。那么從武器的殺傷性來說呢,它已經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美國是1939年羅斯福總統採納了當時愛因斯坦的建議,著手部署研究核武器的。那么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研製成功,並投入戰場使用。蘇聯是在二戰以後的1949年成功爆炸了核子彈。當這兩個超級大國,都有了這種可以殺傷毀滅人類的核武器的時候,兩國核軍備以至導致的核擴散,和全球範圍內的核軍備競賽已經愈演愈烈。有資料表明在冷戰時期最高峰,僅美蘇兩個大國,它兩家的核子彈核彈頭已經達到四萬八千枚,那么這么大的核武器儲存量足以毀滅地球毀滅人類。核子彈研製者本來追求大面殺傷敵方,但是它沒有料到投入這種核武器,特別是當對手掌握了這種核武器以後,就出現了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說你有了這種武器,對方也掌握了這種武器。你不但可以殺傷對方,而且對方也可以殺傷你。所以就是說,核武器的出現使戰爭沒有了最後的硬體。就是你要投入核武器真的使用核武器,那么雙方最後都同歸於盡。但是,儘管這樣,兩個超級大國仍然在進行核軍備競賽。核子彈作為殺傷的武器,殺傷性的武器突破了原來武器物質的特性,我認為它是突破了物質的特性。這種物質的特性產生了新的思想的特性。也就是說,當戰爭一方獨具了它,足可以摧毀對方時,它是物質的武器。當戰爭雙方擁有了它,並可足以互相毀滅時,它變成了一種可制約雙方思想的力量。所以,以核子彈為代表的這種高技術武器,都具有這兩種力量:一種是物理的殺傷性,一種是對人心理的殺傷性。這種雙重的殺傷性,是自古以來過去的武器很少有的。過去的武器其實也有對人的心理上的威懾,但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大。
所以在人類研製出可以毀滅地球的核武器以後,以至於在二次大戰以後至今並沒有投入戰爭使用。沒有投入戰爭使用,很大一個程度上是因為這種核武器對雙方都有制約,對雙方都有威懾。所以這種高技術武器的思想特質已經發生了變化。那么這種發生的變化,很大程度上我認為是要通過大眾傳媒來實現的。也就是說,這種高技術武器——核子彈代表的這種高技術武器,它都有雙重性。也就是對人的物理性的殺傷和對人的心理性的殺傷。那么特別是對人的心理性的殺傷,它需要通過大眾傳媒實現。
我談的第四個問題是國家信息戰、國防信息戰與傳播媒體的關係。信息戰是指敵對雙方在信息領域裡的爭奪,也就是通過爭奪信息資源,掌握信息生產、傳遞、處理的主動權,破壞敵方的信息輿論,為遏制和贏得戰爭創造條件。這是信息戰的概念。那么信息戰有兩大領域,一個是國家信息戰,第二個是國防信息戰。國家信息戰是指國家之間的對於信息獲取和利用爭奪的這種鬥爭,叫國家信息戰。那么國防信息戰是指軍隊之間奪取信息的獲取和利用的鬥爭。
那么國家信息戰包含了什麼呢?包含了情報戰、外交戰、商業戰、戰略心理戰,它主要的工具是什麼呢?是各種傳媒。那么具體地說,就是通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報刊、書籍、網路以及各種偵察、諜報、竊聽。那么國防信息戰包含的是情報戰、電子戰、指揮控制戰、心理戰等,它的主要的工具是自動化的指揮控制系統、電子戰系統、廣播系統和各種偵察、竊聽設施,國家信息戰包含國防信息戰。從這兩個領域來說,國家信息戰領域更要寬泛,更要廣大。
那么信息戰以搶占信息空間和爭奪信息資源為標誌,包括和平時期非暴力爭奪與戰爭狀態下的暴力爭奪這兩種形式。也就是一種是戰爭狀態,一種是和平狀態。戰爭狀態大家看得比較清楚,那么和平時期的國防信息戰和國家信息戰實際上是隱蔽的,實際上更多的是體現在大量的大眾傳媒中。在這個國家信息戰和國防信息戰中,它是有專門化的軍隊。比如軍隊中的電子對抗部隊、情報收集部隊、戰場宣傳鼓動部隊、心理作戰機構等等。這些都是專門化、專業化的部隊。在信息戰中,實際上還存在另一支部隊。這就是包括各種傳媒機構在內的從業人員,其實這是一種非武裝人員。他們平時實際上就是在各種大眾傳媒機構里,包括報刊、報社、電台、電視台。這些人員實際上在國家信息戰中,包括在國防信息戰中,都發揮著重大的作用。這個作用就是在科索沃戰爭中體現得非常清楚。在南聯盟抗擊美國和北約的轟炸中,特別是在前一階段,在戰爭的前一階段,南聯盟大眾傳媒對於傳達各種信息,對於心理對抗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那么這也引起了美國和北約的重視,美國最後就是使用飛彈襲擊了南聯盟的電視台。南聯盟電視台在遭受了摧毀以後,美國在傳媒上發表了這樣的看法,它說我們襲擊了南聯盟的電視台等於打擊了米洛舍維奇的“大腦”,這足見傳媒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現代戰爭中特別是國家信息戰中,屬於戰時輿論戰場大家看得很清楚,就像剛才說的美國襲擊南聯盟電視台,這樣的打擊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在和平期間對於信息對抗就不一定被人們都認識。由於受傳統觀念影響和束縛,所以在沒有硝煙的戰場,特別在和平時期的國家信息戰中,大家看得就若明若暗。而在和平時期的國家信息戰中,傳媒對於信息的爭奪,往往是事關於國家安全,其意義遠遠超出了大眾傳媒的傳統的觀念和含義。正因為這樣,包括在和平時期,在國家信息戰中,進行有計畫的策劃這種信息戰實際上是當務之急。而且這種國家的信息戰不可能單純由大眾傳媒自己來實施,而是要由國家統一來實施。這包括國家的政治、軍事、外交、科技等各個部門。
我談的第五個問題是現代戰爭中傳播媒體的主要特徵。我認為跟以往相比,高技術條件下的大眾傳播媒體,它的特徵有所改變。也就是在高技術條件下,大眾傳媒的特徵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第一個變化我認為,是大眾傳媒由過去的戰略附屬部分,上升為戰略的主導部分。剛才我們說了毛澤東導演的這場“空城計”,是在常規武器戰爭形態下,並不是在高技術戰爭形態下。當時應該清楚地看到,現在分析起來就是說,當時的輿論鬥爭還是服從於軍事鬥爭,服從於戰場鬥爭。毛澤東的一切對敵的輿論鬥爭,都是建立在軍事鬥爭、武裝鬥爭基礎之上的。就是說沒有這種鬥爭,也就談不上輿論爭奪。所以大家看到“空城計”,京劇舞台上的“空城計”,實際上諸葛亮是沒有軍事力量作為基礎的,所以它是一種虛構的,當然那是藝術形象啦。
那么毛澤東在導演這場真實的“空城計”中,一直是以軍事作為手段,也就是武裝力量作手段。當時毛澤東發表第一篇新聞的時候,他就部署石家莊的軍民做好軍事鬥爭準備,反擊抗擊國民黨的進攻。他是以這個為前提的。儘管當時的解放軍居民人數很少,但是他是以這個為基礎的。後來毛澤東調動華北野戰軍回援保定和石家莊地區,那更是軍事手段。他沒有這個軍事手段,那么輿論鬥爭肯定不會起到那樣的效應,那么也不會迷惑國民黨,不會迷惑蔣介石。
第二個問題就是大眾傳媒的戰略威懾作用明顯提高。這個問題和第一個問題是相聯繫的。也就是我剛才談的關於高技術武器,它的兩個特質,一個是物質的特質,一個是思想的特質。這是核子彈這種高技術武器出現以後,它發生的一種非常明顯的變化。也就是說,以核子彈為代表的高技術武器都有這樣的特質。那么高技術武器戰爭的戰略威懾也恰恰體現在這一點上。特別是西方國家,對於武器這個威懾作用,它向來都是重視的,他們一直重視武器的作用。它還是靠武器的“代差”來拉大和第三世界國家的軍事上的差距。從歷史上它一直是這樣的,它是想用武器上的“代差”,來拉開和第三世界國家的差距,用武器來制勝。但是它也非常重視人的因素,那么對於人的因素的威懾,對武器的威懾都要通過大眾傳媒來體現。
第三個問題是傳播媒體的主觀意識明顯增強。對於西方傳媒來說,也就是它的傳媒的誘導和欺騙作用明顯增強,這一點在科索沃戰爭中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無論是開始美國和北約製造戰爭輿論,攻擊南聯盟“非人道”,還是在戰爭中散布了大量的有關的訊息,比如說它散布米洛舍維奇逃往國外的訊息,事後就證明純屬是造謠欺騙。那么類似像這樣的欺騙,在科索沃戰爭中可以說大量充斥。它當時在戰爭中的新聞發言人,北約新聞發言人,經常發布大量的欺騙性的訊息,這個事後被許多媒體已經證實。所以說在現代戰爭中,傳播媒體的主觀意識比過去明顯增強,西方媒體誤導、欺騙作用明顯增強。
第四個問題就是敵對傳播媒體已經成為戰爭互為打擊的重要目標。在海灣戰爭以前,這種大眾傳媒作為敵對雙方互相打擊應該說不是很突出,在科索沃戰爭就非常突出。那么美國和北約在列入打擊的目標中,在制定打擊的目標中,早已把大眾傳媒,就是南斯拉夫的重要的喉舌,列入飛彈襲擊目標之列。這樣南聯盟不僅失去了自己的喉舌,而且失去了一個在這場現代化戰爭中的一個中樞。那么它就無法進行剛才說的各種信息爭奪,無法完成國家信息戰,也無法完成國防信息戰,那么它就在整個戰爭中就處於了被動地位。
以上就是我今天所要說的“現代戰爭和大眾傳媒”這個話題。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