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楊板橋就已成為鄉民居住較為集中的地點。民國中期,由當地居民自行捐資修建了兩座單孔石拱橋,東頭是永貞橋,西頭為新橋,並逐漸形成以兩座橋為連線的一字街,也就是現在的楊板橋集鎮。
國民經濟
1986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1198.66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105.83萬元。1990年,工農業總產值1290萬元。1995年工農業總產值8095萬元,2000年工農業總產值1.5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6649萬元,2003年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56億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998元。1986至2003年的18年間,全鄉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取得了社會各項事業的同步發展。
西瓜集中育苗改良基地
臨澧縣楊板鄉南嶽村李家湖、郭家嶺等占地150平米的西瓜集中育苗改良基地正在嫁接,改良後的西瓜苗1周后即將送到農戶手中。該鄉黨委書記王毅欣喜地說:“此次大棚育苗預計可解決400畝西瓜苗的問題。”4月初,楊板鄉幹部在對南嶽村農戶進行深入走訪後發現,西瓜是南嶽村的主導產業,但由於複種年代已久、栽培方式重複單一、瓜苗質量不高成為制約南嶽村西瓜高產的一大“瓶頸”。經多方考察論證,最終敲定了“大棚集中育苗”方案,即由鄉政府牽頭,投入資金10萬元,採用廣西南寧“蘆瓜根嫁接”技術,進行大棚集中育苗。並高薪聘請技術人員現場指導,切實通過蘆瓜根嫁接提高西瓜產量。據悉,此舉可以極大地減少死苗,西瓜畝產可達到3000公斤,比往年可增收1倍。
農業結構調整
取得重大突破。18 年來,楊板鄉始終把農業放在發展的首位,緊緊圍繞結構調整作文章,堅持以質量效益為中心,突出農民增產增收這個重點,堅持科技興農,科技富民,科技強鄉的方針,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實現了農業由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化經營的轉變。18年來,常規稻、棉的種植不斷削減,優質油茶等高產、優質、高效的品種得到了廣泛推廣,病蟲統防統治、油茶低改等新技術得到了廣泛套用。2003年,全鄉優質稻、棉、油菜的種植達95%,全年糧食總產量達2.2萬噸,比1986處增長38.3%。其中,棉花、油菜分別增長44%和84.6%;庭院經濟開發初具規模,反季節蔬菜、優質瓜果、特色養殖等結構調整區域布局趨於合理。全鄉逐步形成了以南嶽、永豐、李陽、雲林等村為主10000畝西瓜生產基地;以青陽、雙獅、和平等村為主的120萬羽肉鴨產業開發帶;以太山、勝利等村為主的1000畝反季節蔬菜基地;以沿古老山一線的五合、水閣、雲林等村為主的3萬畝優質油茶基地;以雙獅、仙女等村為主的2.2萬畝優質油菜基地;以五合為龍頭的5000畝優質棉花基地。2003年,新建成了以仙女為龍頭的6000畝雜柑生產基地,雜柑面積居全縣之首,成為全省雜柑生產示範核心區。此外,還在全鄉範圍內建立了1.4萬畝速生楊樹生產基地。
鄉村企業
鄉村企業的發展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楊板鄉自80年代末以來便大力發展鄉村企業,到1995年,全鄉相繼辦起了磚瓦廠、大米廠、茭頭廠等65家鄉村企業,從業人員達500人,企業產品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地,1995年,全鄉實現 工業總產值3000萬元,比1986年增長330%。但是,從90年代末起,由於受資金、市場及國家“抓大放小”政策的影響,鄉村企業的發展面臨巨大的考驗,企業生產舉步艱難,為了使企業走出困境,1999年楊板鄉黨委、政府按照“兩個買斷”的要求,採取租賃、承包、拍賣和產權置換等方式對鄉村企業進行改制或重組,80%企業觸動產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1999年,鄉辦茭頭廠掛靠在縣三維公司,運轉正常。其他鄉辦企業實行產權制度的改革,全部實行了改革和重組,鄉打米廠和桔園場已經整體拍賣和轉移。改革後,民營經濟悄然興起,成為地方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2003年,由常德私營老闆投資經營的鄉辦磚廠正式投產運營,生產形式看好,盤活了原鄉辦磚廠的資產存量,緩解了部分就業壓力,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由鄉水利站站長自主投資200多萬元新建的臨澧三洋食品有限公司初具規模效益,可年生產鹽漬茭頭2000噸,年產值達1300萬元,並計畫逐步向生產甜酸茭頭過渡。由澧縣長慶房地產開發公司老總王長慶整體租賃仙女村的山、水、田、林、路,全面設計打造仙女山莊亮點工程,成為縣政府確定的農業產業化建設唯一試點。2003年全鄉完成企業總產值9600萬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民營企業產值4960萬元,占企業總產值的50%以上。
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得到加強。1986年至2003年間,楊板鄉交通、水利、通訊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為全鄉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交通
1996年,投資70萬元對楊板至修梅全長6公里土路進行柏油硬化,填補了鄉多年來沒有油路的歷史空白,大大加強了楊板與交通大動脈207國道的經濟聯繫;1999年,乘臨烽公路改道之機,擴建了肖家河街道並全面進行了水泥硬化;此外,各村按照統一部署,全面整修和維護了村道和組道,極大地方便民眾的生產生活,18年來,全鄉共新修簡易碎石路達100多公里。
水利
2000年,投資55萬多元、投工3萬多個新修了九根叢水庫引水渠,順利地實現了北水南調,有效地緩解了北漬南旱的矛盾。同時全鄉還突出了塘壩整修這一重點,對全鄉1779處堰塘、189處溉壩全面進行了整修和挖潛,高標準整修堰塘50多處,對太平水庫南乾渠和潘家坡水庫北乾渠實行了高標準水泥護坡,解決了水閣、福建、五合、勝利、李陽等村近一萬畝農田用水問題。
通訊
1995年楊板鄉開通了程控電話,當年底全鄉總裝機數200多戶,1996年至2003年間,先後投資480多萬元對程控電話進行擴容,增加了用戶,確保了通訊暢通,到2000年底全鄉18個村實現了村村通程控電話。到2003年,全鄉總裝機數達1892戶;1998年,投資30多萬元修建了移動通訊尋呼塔,徹底改觀了該鄉無線通訊狀況。
集鎮建設
1996年,全鄉開通了有線電視網路,豐富了民眾的文娛生活。2000年,投資100多萬元新建了鄉自來水廠,極大的改善了楊板橋集鎮及周邊村組民眾的生活飲用水條件,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現已發展用戶400多戶;投資50萬元新建了楊板加油站。此外,2000年投資近80萬元配套改善了鄉辦中學的辦學條件,投資300萬元修建了全市一流的高標準國小——仙女學校。楊板鄉農村電網改造從2000年元月開始到2001年元月結束,歷時一年。
社會事業
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1986年至2003年的18年間,楊板鄉的社會面貌得到了極大的改觀,各項社會事業都得到了充分協調地發展,黨建工作通過“雙先”工程、“黨員聯戶帶創”工程,強化了農村一類黨支部的堡壘作用。綜治工作按照“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建立了“群防群治”的綜治工作新格局。科技工作上以搞好科技服務為重點,提高農副產品的科技含量,全鄉推廣各類農村實用技術,科技興農、科技興鄉的效益正在凸現。教育工作上,在鞏固“兩基”成果,深化素質教育,改善辦學環境,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楊板鄉中學被評為“全市的農村示範中學”,為全省鞏固普九提高現場會提供了一流的現場,受到了唐之享副省長的高度好評。計畫生育工作在控制人口數量上下功夫,緊緊圍繞“三為主”和“兩個轉變”的工作要求,紮實工作,開拓創新,使全鄉人口出生率下降到8%,計畫生育率上升到100%,晚育率達到70%,一孩率達到92.7%,屢次成為全縣計畫生育紅旗鄉。衛生工作上,強化鄉、村衛生醫療一體化管理運行機制,突出預防保健,改善醫療條件,提高醫療水平。文化工作上,堅持送影下村,堅持整頓文化市場,堅持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健康和活躍了民眾文化生活,1999年舉辦了一次規模上萬人的民間藝術節。
下轄村
楊板鄉下轄村: | |||||||||||||||||
楊板村 | 沔泗村 | 跑馬村 | 青陽村 | 雙獅村 | 龔家崗村 | 樓房坡村 | 萬福村 | 趙家灣村 | 仙女村 | 蹲龍村 | 李陽村 | 雲翎村 | 五合村 | 水閣村 | 玉皇廟村 | 南嶽村 | 唐家坪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