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侯群雁來歸圖

楊建侯群雁來歸圖

楊建侯群雁來歸圖,在這幅畫中,畫家營造了一個漫天飛雪、數九寒天的嚴冬,大雪壓著蘆葦,雪還在下。在這個略顯荒涼的氛圍里,群雁由遠及近,紛至沓來。有的還在遠方,有的馬上就要飛過來了,有的正從半空中降落,有的已經落下來了,有的蜷縮畏寒,有的翹首以盼,有的側首欲語……各具姿態又各盡其態,把群雁在瞬間的姿態描繪得異常生動、準確、自然、優美。

基本信息

簡介

紙本,設色,縱283厘米,橫146厘米。

在當今畫壇上,楊建侯與關山月、於希寧俱善畫梅,人稱“三枝梅”。楊建侯筆下的梅花,繁枝密萼,萬蕊千花,嬌妍絢爛,蓬蓬勃勃,一改古人塑造的孤苦伶仃、清高孤傲的梅的形象,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和藝術感染力。他晚年經常作巨幅大畫,縱橫數丈,卻能氣脈暢通,一氣呵成。當然,楊建侯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是徐悲鴻先生的入室弟子,早年專攻西畫,素描、油畫、水粉都有相當高的造詣,素描尤精,國畫之山水、人物、花鳥俱佳。

特點

把99隻大雁組織在一幅畫面上,本身就是—件很大的工程。第一個問題就是構圖。我們看到這件作品構圖疏密有致,繁而不亂,頗見功力。作者採用的是西方繪畫的構圖方式,突出畫面的縱深感和節奏感。另外,為了統一畫面,作者還採用了“彈雪法”,造成整個畫面都籠罩在雪中的感覺,既真實,又自然。

從技法上考慮,通過此作可以看出作者對大雁生活和習性的觀察細緻入微和嘗試用新的表現方法的努力。此作融合了他長期對自然景物觀察和寫生練就的素描經驗和技能,並結合中國傳統工筆畫的表現技巧,用傳統中國工筆畫勾勒暈染的方法精勾細染而成。作者對於空間的處理和對姿態各異的大雁的表現方法,既見傳統,又有新意。這幅巨幅工筆畫,(群雁來歸》因其獨到的表現技法而具有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被美術界譽為中西融合的典範之作,也成為楊建侯中國畫作品中最突出的代表之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1949年10月9日在北京召開。這幅作品就是以這次會議為背景,以眾多愛國知識分子從國外歸來、共商建國大計為主題.用99隻大雁暗喻“群賢畢至、九九歸一”,是—幅藝術性和思想性皆佳的花鳥畫名作。

這幅著名的作品近年還引發了—樁美術館和楊建侯家屬之間關於繼承權的官司,但不管結果如何,都只會讓這件作品名聲更加顯赫。

作者

楊建侯(1910---1993),曾用名贊楠、白浪,號荷葉村人,江蘇無錫人。1927年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1930年進南京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系,成為徐悲鴻的人室弟子。1931年在無錫創立白浪畫會,並主編專刊。1933年參加上海“藝風社”;1935年於中央大學畢業,參加中華美術會,任上海法醫研究所繪圖教師。抗戰期間,歷任重慶流亡教師服務團宣傳組組長、教育部編輯委員會教科書組編輯、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講師。1947年起,先後任教於廣西省立藝術專科學校、金陵大學、南京大學、申京藝術學院、南京師範大學。曾任中國美協江蘇分會常務理事、江蘇省文聯委員、徐悲鴻獎學金委員會主任。著有《人物畫的基本作法》、《寫意花鳥畫法》、《鋼筆畫研究》、《連環畫的構思構圖》、《鄭板橋的傑出藝術成就》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