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待詔”王積薪
從這一段記載可以看出,唐朝廷對宮人的文化水準要求很高,教授課程也比較廣泛。恐怕當時一般的私塾也達不到這樣的程度。內教十八博士中有棋博士一人,可見對棋藝的重視。至於棋博士的人選,從“開元末……中官為之”來看,對他們的技藝水平要求並不高,大約只教會宮人下棋而已。而棋待詔的設立,始於唐朝。所謂“詔”,即指皇帝的詔書,“待詔”猶言候命。漢時以才技徵召未有正官者,命之待詔,有“待詔公車”、“待詔金馬門”待名目。唐初于禁中置翰林院,為內廷供奉之所。取名翰林者,本寓文翰如林之意,但在唐初的翰林院中,除文詞、經史之外,尚有棋、卜、醫、術等各種專門技藝人員。他們定期入值當班,待詔於院中,以備天子召見,陪著下棋、作畫、寫字,以一己之長為天子游居宴樂服務。唐玄宗時,以“待詔”名官職,稱為“翰林待詔”。
唐朝的帝王多愛好圍棋,這是棋待詔產生的重要原因,也是文武官員以及平民百姓普遍愛好圍棋的原因之一。
據史料記載,唐玄宗即位之前,便經常召出使長安的日本僧人辯正進宮對弈,賞賜了不少獎品。被認為將圍棋帶入日本的吉備吉真,活躍於長安棋壇,為日本人所崇敬。日本現今藏於正倉院的紫檀盒形十九道圍棋盤,相傳是唐玄宗所贈。
唐玄宗喜好對弈,且有棋譜流傳下來。中國現存可考的最早棋譜集《忘憂清樂集》載有“唐明皇詔鄭觀音圖”。除辯正、鄭觀音外,唐玄宗也經常與大臣、王族、妃嬪等對弈。
唐玄宗親試李泌的故事,廣為流傳,亦是以棋為媒。玄宗舉行全國神童選拔,一位叫做員俶的九歲小孩舌戰群童脫穎而出,唐玄宗非常高興,順口問他:“還有比你更聰明的孩子嗎?”員俶答道表弟李泌年方七歲,才學比自己更高。玄宗立即派人飛馬接來李泌,自己與燕公張說對弈。李泌到來,玄宗便指著棋局試李泌的才學。張說先做示範:“方若棋盤,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李泌稍假思索即對以:“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句句不離棋而無棋字,令玄宗龍顏大悅,囑咐李泌父母悉心教導,將來必成棟樑之材。後來李泌果然功勳卓越,成為肅宗、代宗、德宗三個朝代實際上的宰相。
棋待詔的設立可以分為形成期與固定期兩個階段。唐玄宗以前,棋手候命於翰林院,等待天子宣召,並無官稱。玄宗時才正式定為官職,即“棋待詔”。這種官職沒有品秩,屬於使職差遣之類,在翰林院中的地位比較低微。
棋待詔的任命,大致要經過推薦與考選,濫竽充數,沒有真才實學是不行的,所以唐朝的棋待詔都是當時第一流的國手。朝廷行將這些人選拔到京師,他們又通過自己的棋藝活動推動了圍棋的發展。
棋待詔的棋藝活動,不僅僅是陪侍皇帝下棋,局限在宮廷的小圈子裡與世隔絕。他們還從事以下幾方面有意義的活動:一、外交活動,如顧師言,接待日本國王子,切磋棋藝,成為中日圍棋交流史上的佳話。二、參加公開的棋會和比賽。如王積薪,曾在燕公張說家、太原尉陳九言“金谷”園,與好手對局,對社會產生很大影響。三、著書立說,弘揚棋道。如王積薪著《棋訣》三卷,成為棋家之寶典。
唐朝著名的棋待詔有如下幾人:王叔文、王積薪、顧師言、滑能、朴球等。
棋待詔的設立,大大提高了棋手的社會地位。在科舉考試之外,士人和平民又多此一條進身之階,有許多人傾畢生之精力研究棋藝,成為職業棋手。
唐朝以後,宋朝仍設有棋待詔。明、清兩朝的翰林院雖置有“待詔”,但已不見“棋待詔”這種名目,因此可見,棋待詔始於唐朝而終於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