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中文學名:棉鈴軟腐病分布區域:在中國以長江流域為主
病原中文名:匍枝根霉
病原拉丁學名:RhizopusstoloniferVuill.
病原分類地位:接合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為害部位:棉鈴
為害症狀
病鈴初生深蘭色或褐色病斑,後擴大軟腐,產生大量白色絲狀菌絲,漸變為灰黑色,頂生黑色小粒點即病菌子實體。剖開棉鈴,呈濕腐狀,影響棉花質量和纖維強度該病多發生在被玉米螟蛀食的棉鈴上,病情擴展較快。
病原形態特徵
匍枝根霉,屬接合菌亞門真菌。菌絲匍匐在棉鈴表面或內部,菌絲發達有分枝,孢囊梗2~3根叢生在假根上,頂端產生孢子囊。孢子囊暗褐色,球形,能產生大量孢囊孢子。孢囊孢子球形或多角形至梭形,單胞,灰色或褐色,大小11~14μm。孢子發芽溫限1.5~33℃,26~29℃發育最好,35℃經10分鐘死亡。接合孢子黑色球形,表面具突起。23~25℃發育最好,低於6.5℃、高於30.7℃不能發育。該菌腐生力強。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寄生性弱,分布十分普遍,除寄生在棉鈴上外,可在多汁蔬菜的殘體上以菌絲營腐生生活,翌春條件適宜產生孢子囊,釋放出孢囊孢子,靠風雨傳播,病菌則從傷口或生活力衰弱或遭受冷害等部位侵入,該菌分泌果膠酶能力強,致病組織呈漿糊狀,在破口處又產生大量孢子囊和孢囊孢子,進行再侵染。氣溫23~28℃,相對濕度高於80%易發病;雨水多或大水漫灌,田間濕度大,整枝不及時,株間鬱閉,棉鈴傷口多發病重。[2]編輯本段防治方法基本方法
(1)加強肥水管理,適當密植,及時整枝或去掉下部老葉,保持通風透光。(2)雨後及時排水,嚴禁大水漫灌,防止濕氣滯留。